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江阴企业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
发布日期:2025-10-20 09:10    文章来源:江阴日报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变革大潮相互激荡,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在江阴,不少企业正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以实实在在的科技硬实力,在多个前沿赛道奋力奔跑,推动众多优质项目加速落地,首创成果竞相涌现。

宏泽(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机械设备飞速运转,工人们加紧赶制电解槽零部件。电解槽是烧碱生产的核心装置,2018年起宏泽科技着手研发JHM-1A型3.3㎡油压式离子膜电解槽,近三年来该款设备在全国烧碱行业电解槽设备更新领域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换句话说,全国每更新两台这样的电解槽设备,就有一台来自宏泽科技。

“这款设备属于全球首创产品。”该公司技术研发副总经理徐国民介绍,传统电解槽主流电解面积为2.7平方米,宏泽科技对结构设计、零部件材料进行优化创新,将电解面积提升至3.3平方米,实现离子膜利用率90%以上。按照行业标准全年运行8000小时计算,每年单台电解槽的产能可达4万吨,相比传统电解槽提高约22%,同时吨碱电耗降低约20%,实现了增产降耗“双赢”。针对行业内大量电解槽存在超期使用、设备老化的情况,宏泽科技还提供了“小改动、大效益”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客户仅需对旧电解槽的挤压机进行技改即可实现性能提升,4天左右就能完成一台电解槽的更新,大幅降低改造成本。

宏泽科技长期从事以烧碱工程为核心的电化学技术研究,曾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累计获得各类专利54项,2017年自主研制的JHM-1型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获评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设备产品。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该企业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今年初成功挂牌新三板。

创新破局,主动求变,宏泽科技还大力拓展新能源赛道,在氢能领域积极布局,研发出常压碱性水制氢电解槽,开辟新增长点。“30年氯碱装备制造的经验给了我们转型的底气,新的项目基地年底就可以投入生产,全部达产后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徐国民说。

从高端装备到新能源,从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近年来,一批具有江阴烙印的“全球首创”“全国首台”高质量科技成果集中爆发:双良集团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5000标方/小时高性能碱性电解槽,多项技术实现国内首创性突破;贝塔医药发布全球首款基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的碳-14核电池“烛龙一号”,理论上可以持续放电上千年,可应用于脑机接口、心脏起搏器等长寿命供电场景;中煤矿山与南理工携手攻关的矿井无人巡检系统(车),有望成为国内首台(套)设备……

“首”字的背后是创新,是引领,是走在前列、敢想敢干。首创性成果层出不穷,根植于江阴深厚的产业土壤,更是江阴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的生动体现。面向“34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江阴构建起覆盖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全链条支持体系,靶向施策、精准服务,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企业创新“点的突破”带动产业集群“链的提升”。截至目前,江阴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1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十四五”以来支持企业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超100个,争取资金扶持超3亿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6亿元。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