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在江苏励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正满负荷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其中,一款只比头发丝略粗的导丝产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该产品广泛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动脉瘤栓塞、急性闭塞开通等复杂介入操作,凭借优异的性能迅速赢得了市场青睐。据企业质量经理刘丽君介绍,该产品为国内首款海波管结构的神经介入导丝,凭借“出色显影+强支撑性”双重优势,成为细分领域的亮点产品。今年7月,这款导丝产品顺利取得生产许可证并完成产能布局,目前出货量已有数万条。
励楷科技是国内极少数拥有神经介入底层自有技术平台的企业之一,依托强大的科研攻关团队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开发出多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疗器械,产品管线达成出血类、缺血类、通路类等适应证体系全覆盖。其子公司江苏励楷落户江阴121未来产业园,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目前已建成3条生产线,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额4亿元。随着新产线陆续投用、新产品不断丰富,江苏励楷正以稳健的步伐和昂扬的姿态,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征程。“导丝项目从今年1月启动,7月就成功拿到了生产许可证,速度特别快。”刘丽君表示,江阴相关部门多次上门指导,帮助企业避开了很多重复工作,大大提升了拿证效率,更保障了产品抢滩市场的时效性。
创新型企业是一座城市永葆发展活力的关键。近年来,在“科创江阴”建设的浪潮中,江阴以全方位的科创生态培育,不断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将最优的资源、政策、服务持续注入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周期。50亿元政府母基金与2亿元人才科创天使基金的“金融活水”,“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构建的“创新矩阵”,共同构成了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生态系统,也让江阴建设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的底气更足。
在营造优质科创生态的过程中,江阴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其中的“关键一招”,引导创新型企业从原先的“单打独斗”搞研发,转变为向高校“借智借力”,构建起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目前,江阴正与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全面开展共建一个技术转移机构、一个概念验证中心、一个共享开放平台、一个产教融合联盟、一支科创基金、一套师生创业支持政策、一条毕业生留澄路径、一条人才绿色通道等“八个一”的合作,并依托清华大学、中科大、武汉大学等战略合作高校资源,让更多科创成果从大学的实验室搬到江阴的大地上。与此同时,江阴还实施“企业发榜、专家评榜、院校揭榜、政府奖榜”的“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助力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级。
一套科创生态“组合拳”,推动创新型企业军团加速崛起。近三年来,江阴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142家,入库国家级科技企业2701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分别是三年前的1.6倍、2.3倍、7倍。接下来,江阴将持续狠抓创新融合,强化“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策源地建设,强化企业一头连着人才和科研、一头连着产业和市场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一产业一创新中心一专业基金”,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近悦远来,让创新型企业燎原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