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在菲尔德森(江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对自主研发的小容量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调试。该公司总经理鄂青介绍,这台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新设备可用于富血小板血浆全自动采集,与传统的血液分离方法相比,具备小容量、多循环、可温控、易封装等优势,能大大提高血液分离的精度,为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作为一家专注于血液领域再生医学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菲尔德森将目光投向了长期以来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地带。此次,该公司推出的血液成分分离机,犹如一把利刃精准切入市场,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而这背后,离不开该公司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公司设立四年不到,已累计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鄂青告诉记者,得益于这些创新底气,该公司在短短三年内拿到了两张三类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企业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今年以来,伴随着“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的启航,一批科创企业敏锐捕捉机遇,紧扣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凭借高含“研”量产品在老市场稳固根基、赴新市场开疆拓土,打造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首芯半导体自主研发的首台天枢P12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能对应90纳米和65纳米以下制程的碳薄膜工艺,设备性能可以匹配国内外同类型设备的最先进工艺规格;雷博微电子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甲酸回流机工艺成本低、产能高、更环保,适用于12寸、8寸、6寸晶圆的甲酸回流工艺,助力该类产品国产化进程不断迈向新高度……一批企业通过深耕科技创新、打造“拳头产品”,不断刷新着江阴制造的含“研”量。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研发投入上不断加码,政府则主动担当起了“领航员”与“护航员”的双重角色。近年来,江阴不断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优化“雏鹰—瞪羚—独角兽”成长路径,迭代升级科技、人才、金融等支持政策,相继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政府母基金、2亿元的人才科创天使基金,以服务温度提振全市企业科创热度。目前,江阴企业累计创造50多个全球首创、世界第一,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有效高企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分别是三年前的2.3倍、1.6倍、7倍,为江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阴现有中国各类500强企业42家,其中不乏长电科技、兴澄特钢这些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尖子生”。接下来,江阴将全力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加快梳理攻关任务清单,在海内外“揭榜挂帅”,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同时鼓励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大手拉小手”,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全面激发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