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1404053X/2024-05509 | 生成日期 | 2024-10-12 | 公开日期 | 2024-12-11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江阴市教育局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科技、教育 | 主题(二级) | 教育 | 关键词 | 学校,教师,学生,文件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奋力谱写新时代江阴“大格局教育”新篇章,现就全市开展强师尊师惠师行动提出以下新30条措施。 |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奋力谱写新时代江阴“大格局教育”新篇章,现就全市开展强师尊师惠师行动提出以下新30条措施。
一、创新引才留才机制
1.出台《江阴籍优秀学子报考重点(师范)院校且回澄从教实施办法》,每年提供10—20名事业编制,鼓励江阴户籍优秀青年志愿报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报考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学科专业,被录取后,江阴市教育局与其签订《培养协议》,并全过程落实指导、跟踪、培养机制,确保毕业后回澄从教有编有岗。
2.在知名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精心打造高校位于我市重点学校的实习基地,每年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师范生、开展“名校优生”校园招聘,优化招聘方式、简化招聘流程,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
3.持续优化“暨阳名师”教育高层次人才计划,为引进人才提供各级各类高层次学习培训、学术研修、外出考察等活动,实现“事业留才”;做好引进人才学龄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服务工作,实现“情感留才”;落实安家补贴、薪酬补贴、生活补贴等各项人才待遇,实现“待遇留才”。
二、优化教师发展体系
4.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幼儿园、小学重点招聘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招聘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鼓励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对中小学(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博士学位分别给予培养费补贴。
5.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根据生源变化,科学核定教师编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级统筹管理。推进教师职称岗位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四唯”(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束缚,实现中级、初级岗位贯通使用,落实乡村教师“三定向”政策,实行非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分类申报。
6.强化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实施青苗计划、蹲苗计划、结穗计划,针对新入职年轻教师、35周岁以下优秀备课组长或班主任、40周岁以下中层干部及45周岁以下副职校级领导建立专项培养机制,打造一支科学、合理、人员充足的后备干部梯队。
7.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实施新教师“启航”、骨干教师“领航”、校(园)长“引航”、研训员“远航”四大工程,建立三年入门、五年懂行、十年后成名成家的教师专业发展图谱。通过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后备班、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等途径,助力江阴本土高层次名师再发展、再攀高。深化江阴市教育系统“三名”工程,培养一批在省市有影响力的名校、名师、名学科。
8.实施“银龄”计划,鼓励对身体素质好、教育教学水平高的退休教师进行返聘,落实相关待遇,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融合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三、健全教师荣誉制度
9.弘扬教育家精神,定期遴选一批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定期评选一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教书育人标兵,定期推选一批教育名家、教学名师,树立让实干者得实惠的鲜明导向,激励教师干事创业。
10.为从教累计满30周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为累计担任班主任工作满20年、25年、30年的教师颁发功勋奖杯;为连续三代及以上均有家庭成员(须为直系亲属)从教的教师家庭颁发“教育世家”荣誉牌匾;举行教师入职、荣休等仪式。
11.深入挖掘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讲好各级各类优秀教师故事,凝练江阴好教师特质,增强江阴教师的集体荣誉感。
四、维护教师职业尊严
12.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坚决遏制污名化教师现象,对侮辱、诽谤、恶意炒作教师等言行,第一时间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处置,澄清正名。
13.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完善师德考核实施办法,贯彻执行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和“一票否决”制度,严肃惩处师德失范行为。
14.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运行机制,强化校务公开、公示制度,畅通教师诉求反馈渠道,广泛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五、全面保障教师待遇
15.健全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16.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绩效分配向工作量饱满、教书育人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班主任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树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鲜明导向。
17.对参与课后服务、夜自修服务的教师,支持学校统筹安排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探索设立教师温馨假、临时假等制度。
18.建立重大节日慰问制度,走访慰问优秀教师、困难教师、重病教师、离退休教师等。组织“教师节”“妇女节”等庆祝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教工俱乐部活动等,开展单身青年教师联谊活动。
六、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
19.严格实行校园事项清单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原则上与教育无关的活动不进校园,切实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把减轻教师负担列入教育督导内容。
20.建立健全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定期采集、及时更新、有效整合、数据共享,努力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倡导教师信息化办公,切实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
21.学校统筹安排自行举办的运动会、读书节、体育艺术节、技能比赛等学生活动及教师公开课、技能竞赛等工作,简化流程、改进方式、注重实效,减轻教师的准备工作负担。
22.科学合理确定各类教师考核评价指标,简化考核流程,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着力纠治“过度留痕”“指尖负担”等形式主义问题。
七、实施校园暖心行动
23.开设市级教职工健康服务站,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教职工健康驿站,建立学校与医院交流合作机制,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健康咨询,教育工会为教师诊疗诊治提供绿色通道。
24.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与医院等专业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提供心理咨询和减压舒缓等服务。
25.因校制宜,在选择无尘黑板和粉笔、配置扩音设备、配备护眼台灯和安全电源插座、安装小厨宝、配置值班室办公桌和卫浴等方面改善教师工作条件。鼓励学校设立快递存取站,为教师快递寄取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
26.健全教师午间轮值制度,鼓励学校设立教师午间休息室、休闲阅读吧等,合理保障教师午间休息;设立教师子女(婴幼儿)托管、托育照护点,教师子女活动场所等,解决子女无人接送特别是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教师的后顾之忧。
27.合理制定教师营养食谱,适当增加工作餐供应时间,促进教师科学膳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适当提高教师用餐标准,提供便捷早餐等。统筹工会、教育基金等资源,鼓励学校为参与课后服务等工作的教师提供晚餐。
28.鼓励学校积极创建、升级教工之家,可根据条件提供茶歇、咖啡等工间服务,为教师营造优美温馨的工作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提供教师宿舍。
八、弘扬社会尊师风尚
29.教育系统建立与卫生、文旅、交通、司法、住建等行业交流合作机制,落实教师医疗保障、文体旅游、交通出行、司法援助、购房置业、购书观影、银行通信等优惠制度。
30.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民间组织通过依法成立基金、设立项目等方式,开展尊师惠师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理解支持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