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重大民生信息 > 就业创业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4-01394 生成日期 2024-01-12 公开日期 2024-01-12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公告
主题(一级) 劳动、人事、监察 主题(二级) 劳动就业 关键词 就业,失业,人才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澄就未来|江阴人社“1+9”行动助力春节用工无忧
澄就未来|江阴人社“1+9”行动助力春节用工无忧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企业春季用工,江阴人社将以“服务企业、破解难题、促进发展”为目标,以“一项机制,九项行动”为抓手,着力为重点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的用工服务。

 

一项机制

建立春节重点用工企业人社服务专员机制。围绕我市“345”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和其他有关企业,分片确定重点企业清单,按年度进行滚动管理。实行专人联络服务制度,重点企业安排专员定点联系,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岗位推介等针对性跟踪服务。  

九项举措

1.用工监测

发挥江阴市“双社联动”人力资源服务共同体作用,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线下摸排企业用工用才、职业技能、社会保险等工作需求。强化精准服务,依托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无锡就业监测分析预警平台等大数据平台,监测企业春节、春季用工需求、节后返岗和招聘情况等。定期监测企业用工变化趋势,针对关键时点、紧急情况和特殊案例及时做出有效反应。

2.政策宣传落实

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政策宣讲活动。定期梳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政策,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媒体,市、镇(街道)、村(社区)人社公共服务平台,走访企业等渠道,开展人社惠企用工政策服务宣传活动。加速实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实施阶段性降费、稳岗返还、就业补助等,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3.“双线”招聘

推出“澄E好岗·链动就业”江阴市直播招聘系列活动,开展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访企探岗招聘活动,以“春风行动”“城暖农民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就在江苏”、“苏心聘”、江阴人社官网、江阴市人力资源市场、江阴市零工市场等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开展“百日千企万岗”各类求职招聘专场活动40场以上。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用人全程指导,开辟人才招聘绿色通道。

4.重点就业群体专项服务

围绕促进大学生群体就业,联合江阴市各个优质就业见习基地,举办“返‘澄’过年•‘就’有‘位’来”江阴市大学生寒假就业实习见习系列活动,丰富毕业年度返澄、留澄大学生就业服务。强化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澄高校与“双百”企业、“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间的产学研对接,进一步推动校企之间“就业见习”“订单培养”等合作。持续深化“3610”就业促进工程,加强信息共享、比对核实,分类精准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及时发放社保补贴等待遇。

5.劳务协作

组织重点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中赴贵州、云南、灌云、霍城、延川等地开展劳务合作、现场招聘等对接活动。充分发挥劳务基地作用,引导人力资源机构更好地服务我市重点企业用工。同时通过劳务集中输出地异地发布我市招聘需求信息,吸引当地劳务人员来澄就业。

6.职业培训

鼓励企业在2024年一季度期间组织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取得政府补贴目录清单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相应培训补贴。实施青年“双高(高技能、高职称)人才”强基培优项目,通过专题研讨、实地寻访、课题攻坚等活动,探索推动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衔接对应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7.创业服务

开展大学生创业园入孵企业年会、江阴市创业孵化基地座谈会等,梳理总结创业服务亮点、经验,升级创业政策、优化服务举措。组织开展江阴市创业大学学员联谊会、返澄大学生寒假创业实训营、创业服务进社区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持续推动创业政策兑现便利化、精准化,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活力。

8.权益维护

聚焦解决拖欠工资等侵害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的问题,重点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畅通维权渠道、强化执法服务、加大法律援助,推动政策法规知悉度更高、企业用工更规范、农民工权益维护力度更大、法律服务可及性更强、促进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得到更好维护,进一步打造“来江阴请放心•澄薪无忧”民生服务品牌。

9.市场规范

开展新一轮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行动,春节前后对我市人力资源机构开展一次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哄抬或操纵人力资源市场价格、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各类侵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人力资源市场违法行为,并督促相关企业(单位)强化红线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各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