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南征”起势 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发布日期:2023-02-27 08:37    文章来源:江阴日报

自2021年2月市委、市政府发出“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动员令至今,以“一湾一谷”为核心的“南征”战略稳步推进,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期等重大工程加快实施,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等首批10个重点项目接连落地……科创高地正加速崛起,成为江阴未来经济转型、腾飞的关键所在。

位于霞客湾科学城的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期项目涵盖学术交流中心、协同创新科研楼等20幢建筑物,截至目前,该项目的15幢建筑物已经封顶。后续这里将围绕江阴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学院,入驻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科研团队,大力培养科创人才,加速汇聚科创资源,为江阴“向南出征,打造引领未来的创新之眼、青春之眼”写下最好注脚。“剩余5幢建筑物将于5月30日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目前二次结构和安装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项目预计于2024年3月完成交工验收。”中交一公局霞客湾科学城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杨奇峰说。

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江阴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扩大高校“朋友圈”,共建高能级科创载体,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江阴孵化和产业化,为高校和企业搭建起一座座“桥梁”。在距离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期项目不远处,江阴“牵手”武汉大学建立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近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主要为武汉大学师生及校友提供科研、中试等服务,推动武汉大学科创项目与江阴企业资本、需求、市场的有效对接,持续助推江阴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用于锂电池的储能碳材料,让电池的容量和快充性能提高10%—30%,让电动汽车跑得更远、充电更快。这项能够明显提高电动汽车电池性能的技术正在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内为实用化而加速测试。“在这里,我们建成了全球首条二氧化碳资源化制备储能碳材料生产线,直接将工厂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转化、固定,由二氧化碳制备得到的碳材料添加到锂电池石墨负极中,形成锂离子的高速公路,实现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武汉大学博士后杜开发说,目前产品处于应用开发阶段,预计2023年上半年,可与江阴数家电池企业联合完成应用开发,将产品推出上市。

为了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像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这样的科创载体,在“一湾一谷”内呈现多点开花之势。“一湾”方面,旌阳湖科创园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建设方案及景观设计方案。“一谷”方面,科创载体总建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配套载体建设方面,已有江阴沪澄科创基金、兴证霞客湾、澄创健康等一批新型产业基金落地,为绮山湖科创谷加速培育先导性、成长性项目。目前,智慧检测数创园项目、能源互联网科创项目、长三角太阳能光伏项目等已签约落户。此外,清控科创、上海慧谷、特斯联科技、中交未名等国内一流园区运营团队将承载策源孵化功能,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一年规划、两年框架”的稳扎稳打,2023年是“南征”全面起势之年,江阴霞客湾科学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沈志宏表示,霞科办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发展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拓宽城市发展优势,加大招商融资力度,激发动能释放活力,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在项目建设上,加快科教孵化中心建设,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期基本完工,全力推进旌阳湖科创园建设。加快绮山湖科创谷建设,年内力争完成地下环路和综合管廊主体建设,科创载体开展地面施工。霞科办将加速推进‘南征’破题起势,奋力以‘南征之为’为江阴发展增光添彩。”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