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1404053X/2022-03504 | 生成日期 | 2022-07-14 | 公开日期 | 2022-07-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函 |
主题(一级) | 卫生、体育 | 主题(二级) | 体育 | 关键词 | 项目,馆所,提案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关于加快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0209) |
案别(市人大建议/市政协提案)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民盟江阴市委 |
标 题 |
关于加快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0209) |
建议/提案内容 |
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综合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品位高低。近年来,随着城区框架拉大、人口增长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市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配套已滞后城市的扩张,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体育运动便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江阴市新一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周期期间,如何加快建设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从而广泛深入推进江阴市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宜居城市品质,对此,民盟江阴市委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已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加大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共体育设施及管理使用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群体化和大众化,全民体育健身事业呈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全民健身设施配置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共向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捐赠篮球架311副、健身路径858套8705件、乒乓球台256张,完成健身点规范整治516个,投入经费2371万元。累计建成健身步道162公里,足球场78片、田径场17片、小运动场91片。江阴市全民健身馆、江阴绿道、江苏省首个无边景观泳池、黄田港体育公园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投用,“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档升级。全市大型体育场馆全面落实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年接待健身市民超120万人次。市体育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群众游泳健身活动模范池馆”“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等荣誉称号,江阴绿道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健身步道,黄田港公园被评为江苏省最美乡村健身公园。 (二)存在的不足 1、城区体育场馆数量不足。目前,除城东的体育中心及城中的全民健身馆外,城区没有其他有一定规模的公共体育活动场馆,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体育中心的篮球场及羽毛球馆常常是接踵摩肩,拥挤不堪。同时,近几年随着城市扩张,城南和城西区域开发了大量楼盘,居住人口越来越多,这些区域的居民没有便捷、合适的运动锻炼场所,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强烈。 2、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过问卷调查江阴城区约80个商品房小区,涵盖了拆迁安置房小区、新建设小区、老旧小区等,发现绝大部分小区在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及管理方面都没有落实或达到上级规定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新、改、扩建居民小区时必须预留并配套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场地和设施,但我市很多商住楼盘开发根本没有执行这个规定,例如2005年左右开发商品房小区名雅居、华泰御花园、海澜名花苑、大桥绿洲等,这些属于相对比较新的小区仅仅只有一些较简陋的健身路径锻炼设备,小区内没有配套室外羽毛球场地、三人制篮球场地、乒乓球桌等等;部分新建设的小区如南门首府、玉兰公馆、尚海荟、朝宗原筑等配有儿童室外活动场所、室内乒乓球桌,但是没有配套三人制篮球场地,健身路径设备较简陋;拆迁安置房及老旧小区如虹桥小区、大桥新村、永安新村等没有任何体育锻炼设施设备或者配备的健身路径非常简陋。另外,除一些高档楼盘小区外,其他小区对体育设施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不到位,很多小区的健身路径已经生锈,存在安全隐患。 3、已建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不到位。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城区部分公园及社区广场的体育设施设备配套情况,发现已安装的体育设施设备没有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设施损坏了无人管无人问,部分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也无人问津,相关部门不能及时知晓,也就不能及时维修,致使部分健身器材因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而且,部分公园(如五星公园)内健身路径设备已比较老旧,但仍没有更换新的,居民们在体育锻炼时将有安全隐患。 二、对加强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要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的精神,高度重视我市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切实把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年度重点民生工程,长抓不懈。二是要合理布局。结合近几年城西、城南两区域有加大开发规模和力度的趋势,新区应合理布点布局,补充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同时,对于一些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不达标的拆迁安置房小区、新建设小区、老旧小区,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覆盖力度,确有困难的小区,可以鼓励周边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内部的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缓解部分小区体育设施不完善的矛盾。还可以盘活存量资源,把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作为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新资源,二次利用,避免浪费。 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市政府应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整合资金,不断加快对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吸纳民间投入。大力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建城区公共体育设施;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参与建设城区公共体育设施,捐赠人及其亲属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3、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机制。政府的体育基础设施工程落地后,应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公共体育设施用途不可改变的原则,依托街道、社区、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等不同组织,加强管理,多方明确责任,通力合作,相互监督,保证对体育设施的检查、维护和更新。严厉打击恶意损坏或盗窃公共体育设施行为,保障广大市民的健身安全。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政府或小区开发商在筹建公共体育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到市民消费水平和维修保养成本,营利性运动场所收费要惠及普罗大众,并力求全天候对外开放。小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结合小区居民年龄层次、生活习惯等差异,选用坚固、通用的体育器械设备,注重安全性,如:对秋千、单双杠等易发生危险的器械下方设置沙坑、塑胶垫等安全措施。三是强加宣传,合理引导。大力开展爱护公共体育设施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市民建立公共体育设施荣辱观,把市民的切身利益与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保养联系在一起。并且让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士或志愿者指导市民科学使用这些体育设施,更好地发挥体育健身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 |
承办单位 |
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答复内容 |
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0209号 提案的办理函复
澄政办函〔2022〕289号
民盟江阴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市政协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江阴市体育工作始终坚持“体育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大力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助力健康江阴建设,全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大幅增加。十三五期间,向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捐赠篮球架311副、健身路径858套、乒乓球台256张;完成健身点规范整治516个,投入经费2371万元;累计建成健身步道178公里,足球场78片、田径场17片、小运动场91片,新建或改建体育公园45个;90所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江阴市全民健身馆、江阴绿道、江苏省首个无边景观泳池、黄田港体育公园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投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07平方米,满足了广大群众对健身设施的需求。 一直以来,江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2010年下发了《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澄政发【2010】61号),明确指出新建住宅小区规划相应面积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由体育部门与规划局共同负责。2012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并把打造城乡“10分钟健身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就是市民在居住区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800-1000米,)就有一处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馆(地)或设施,同时,群众还可以获得健身指导、健身知识、健身咨询等服务。)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配送400余万元的健身器材。2014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2015年完成“1000个健身点”规范整治,对健身路径、篮球场、健身广场等三类室外健身场地进一步规范升级,并采取奖励制度以奖代补激励基层加大投入。2017年积极响应省体育局号召,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体育公园45个。2018年作为市政府1310工程开始建设江阴绿道,绿道环绕全城串通黄山森林公园、黄山湖公园、鹅鼻嘴公园、锡澄运河公园、应天河公园以及大桥公园等八大主题公园,全程30公里,并配套部分功能性建筑,给群众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21年,统筹规划与建设针对特定老年人群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江阴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为老年人提供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适老化器材锻炼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 今年将根据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省新时代体育强市重点工作目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利用农村“四荒”、城乡边角地、老旧街区、闲置厂房、建筑屋顶等城市“金边银角”,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体育设施和口袋公园。继续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做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健全市体育中心开放使用运营管理新机制,优化空间利用,完善业态组合,有序推进国家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工作,打造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统筹规划与建设针对特定老年人群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江阴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加强对老年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为老年人提供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适老化器材锻炼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 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86843308)
|
答复时间 |
2022年7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