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2-03485 生成日期 2022-07-08 公开日期 2022-07-12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主题(一级) 商贸、海关、旅游 主题(二级) 旅游、服务业 关键词 项目,市场,提案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点亮江阴夜空,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的建议
关于点亮江阴夜空,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的建议

案别(市人大建议/市政协提案)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民进江阴市委

 

关于点亮江阴夜空,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关于点亮江阴夜空,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的建议

经济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夜晚灯光越明亮,往往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而在这其中,夜间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载体,还是激发夜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更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方式。 夜间经济是指从下午6点到凌晨6点所发生的以休闲、娱乐、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夜间经济不仅是城市发展水平及城市品位的一个缩影,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承载点和切入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用1/3的时间、1/3的收入、1/3的资源用于休闲消费,而其中60%的休闲消费在夜间发生。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夜间消费已经占全天消费额的50%,估计未来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与此同时,发展夜间经济还能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繁荣市场,展现地方的多元文化。《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我们要乘势而上,高位部署,大力推动,加强引导,综合施策,提升内涵品位,放大用户体验,缓解供需错位,通过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游客留下来、让市民走出去、把消费提起来。但目前我市的夜间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萌芽阶段,主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缺乏发展夜间经济的总体谋划,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也没有鼓励政策措施,承载夜间经济的网点比较散,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其次是夜间经济模式丰富度不够,夜间经济主要以传统的餐饮娱乐为主,且与当地文化未有效融合,缺乏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元素包装,业态档次整体偏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夜间经济,不仅需要创新城市战略规划,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将当地的文化、艺术、民俗、民风、习惯、嗜好、生活方式等核心元素融合到夜间经济战略之中。 根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为规划好、布局好我市夜间经济,增强城市魅力,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一是要体现本地特色与资源。加强夜间经济整体规划布局,整合聚集优势资源,设计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夜经济片区,避免同质化竞争,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既要考虑如何保持我市历史地域文化自身特色的同时,又要满足年轻人的生活休闲需求。美丽景观是夜间经济的标配,要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美丽景观资源;文娱活动是夜间经济的亮点,要组织更多高水平的文化演出、体育赛事;高雅文化是夜间经济的品质,要开发出更多展示江阴作为吴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好项目。比如灯光节、夜游园等夜间节事活动,类似印象系列的夜间演艺游,类似成都宽窄巷子的夜间街区游,类似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景区夜游,还有国际上较为热门的夜间文化艺术休闲游,比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提供的夜游服务等,以及在新加坡,夜间动物园被设计成探寻夜行动物的有趣场所,都可以参考和借鉴,找到符合江阴特色的文化娱乐模式。 二是要实现夜间产品的多元化。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多夜间消费场景,丰富夜间消费菜单,不断创新夜间消费的供给。培育一批打卡地 打造一批网红点。扶持夜生活文化传统传承人,培养夜生活文化创意人才,吸引夜生活文化经纪人,塑造地方独特的夜生活文化品质,同时鼓励各类商户及企业探索夜间经济下的新发展模式,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产品。把传统文化纳入到企业营销中,增加消费的互动性,在文化体验活动过程中了解消费者的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推动夜间消费平民化,培育夜间经济市场。 三是要还原夜间消费的烟火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间烟火气体现城市的温度,也形成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要保持城市的原真性。城市在长高长大的过程中,保持其原真性就是保持其基因和个性,再现其特色和魅力,成都的宽窄巷子、福州的三坊七巷、长沙的火宫殿正是因为其烟火氤氲的市井味和生活态赢得了口碑,而简单粗暴、整齐划一式的改造和管理虽然从表面上维持了城市的秩序,却使城市丧失了灵魂,让城市变得乏善可陈,寡淡无味。一城一夜一滋味,见食见人见江湖。一个可以感受地道市井味道的美食夜市,一条延续地域文脉和历史肌理的特色街区,往往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夜间经济供给质量,成为留住客人的理由。二要打造城市的时尚感。一座城市吸引人,既有其悠久的源头,也有其发展的潮头。北京郎园Vintage的艺术夜市、上海新天地的时尚展览、景德镇陶溪川的文创摊点,让城市展示了其知性和品位,体现了其气质和内涵,也成为吸粉的重要手段和成功路径。三要体现城市的包容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夜间网购平台,激发线上夜间消费活力,发展夜间到家服务,支持餐饮外卖和闪购等新模式发展;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小店经济作用,规范发展路边小店、咖啡茶馆、街角小摊等承载城市烟火气、体现城市人情味的实体业态,在夜间经济规划中统筹部署、有序设置。 四是要编制规划、示范引领。 1.将夜间经济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范畴,创建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形成集聚发展、示范带动、核心引领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2.完善标准,加强管理。参照上海、北京等地的做法,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设置夜间区长、夜间经济掌灯人等制度,制定夜市管理标准,加强夜间卫生、安全、秩序等方面的动态督查,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提升夜间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考核份额。 3.改善交通,优化夜行。设置动态化分时步行街和动态化停车位。增开夜班公交线路、加密夜间公交班次。加强夜间出租车、网约车运营调配,延长其夜间运营时间。 夜间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美丽景观是夜间经济的内涵,现代艺术是夜间经济的品质,重大赛事是夜间经济的亮点,现代交通是夜间经济的必要条件,安全保障是夜间经济的基石,高雅文化是夜间经济的灵魂,时尚生活方式是夜间经济的根本,因此繁荣夜间经济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硬件条件的完善与软件系统的配套,更需要专业化创新设计,形成可靠的保障体系与支持系统。希望江阴的夜间经济能够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成为南征北战、东西互搏的又一新引擎。

承办单位

商务局

答复内容

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0374

提案的办理函复

 

澄政办函〔2022495

 

民进江阴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点亮江阴夜空,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的建议》,市政协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发展“夜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高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江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夜经济,提出了优化夜间消费供给,推动夜间经济提质升级的要求。具体推进情况如下:

一是强化宣传及招引,丰富老街区夜生活。200812月江阴市政府投入4000余万元,对青果路进行全线改造,建筑特色上突出地域性、观赏性和实用性,形成了具有江南明清古典风韵的美食一条街。近年来,政府引导该街区不断调整经营业态,持续加大品牌招引,逐步汇聚了粤菜、川菜、杭帮菜等菜系,聚集中餐、西餐、茶餐、火锅、烤肉、麻辣烫、烧烤等多种美食,人气愈来愈旺,已成为市民夜间休闲聚餐的打卡地,更是成为体现江阴餐饮夜市的靓丽名片。

二是推动商旅文体联动发展。结合夜间经济消费新模式,主动适应群众夜生活需求多样化特点,突破餐饮产业局限,推动夜间经济与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等有机结合,打造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发展新模式—江阴海澜飞马水城,海澜飞马水城是海澜集团倾力精心打造,集马术训练、马术表演、马术赛事、马文化展示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马文化旅游综合体,主要体验项目包括:盛装舞步马术表演、马文化博物馆、海澜美术馆、环城游艇夜游、马术骑乘、贡多拉观光、马车游园、飞马水城购物中心等,特别是夜间人们仿佛置身在欧洲的小镇,旅游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成为长三角地区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特色马文化主题旅游景区,更成为无锡十大“夜经济”网红打卡地。

三是加强商业综合体周边“夜市”的打造。举办“印象夜市”。在江阴印象汇外广场举办“印象夜市”,设置网红属性的文创、花艺、咖啡慢饮、精酿啤酒、特色烧烤等,于每周末不定期举办街头乐队表演、极限运动秀、街舞快闪、公益社团等活动,打造首个具有“江阴特色”的网红夜市街区。借助融媒体、电商直播、消费体验官等媒介,分享“澄色澄香澄味澄造澄趣”,进一步打响“吃吃白相相”江阴消费品牌。在南门忠义街,致力打造“忠义夜巷”特色外摆夜市。常年邀请烹饪大师、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市民现场体验江阴特色美食文化。现场云集网红小龙虾、海鲜、烧烤、寿司、咖啡、烘焙等百姓喜闻乐见的美食,组成名优餐饮市集。更有评弹、咖啡音乐集市,通过“夜购、夜食、夜娱”等夜经济、夜场景的打造,丰富市民的夜生活。

四是完善配套保障。进一步完善夜市街区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厨余垃圾收集、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科学规划商亭摆放、夜景灯光、街景小品等内容。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加强公交与滴滴出行,做好大数据分析运用,解决夜间出行难题。会同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研究放宽相关外摆卖管制,试点对规划红线内经营活动给予包容审慎监管,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推广活动等。

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86861421

答复时间

202278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