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1404053X/2022-02233 | 生成日期 | 2022-05-27 | 公开日期 | 2022-06-20 |
文件编号 | 澄政办发〔2022〕39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通知 |
主题(一级)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主题(二级)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关键词 | 电信,城市,乡镇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关于印发《江阴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阴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阴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为加快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基于我市集成改革的良好成果进行提档升级,着力构建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新体系,根据《无锡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结合江阴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的工作要求,围绕我市“南征北战、东西互搏”的总体战略部署,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构建数据交融流动、指挥协同联动、问题发现主动、处置快速行动、服务群众生动的“一网统管”市域治理体系,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建设原则
1﹒条块结合、联动为要。深入推动条线与条线之间、条线与板块之间的协同联动,既实现跨部门的统筹联动,又放大各业务条线的管理能力。根据市、镇(街道)、村(社区)的不同特点,在联动指挥、事件流转、体制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到既坚持统一又兼顾特色,实现跨条线和板块一体化协同。
2﹒应用高效、实战为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方向,聚焦市域治理高频事项、关键事项,不断开发及拓展联动应用场景。关注应用场景的持续改进,在业务运行实战中以智能技术支撑业务流程优化,以业务运行优化数据质量,人数协同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3﹒整体设计、共建为要。综合考虑各单位资源现状后统筹谋划、高位推进,自上而下做好架构、功能、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和业务标准,通过“一网统管”核心平台和数字底座,实现城市治理一图展现、城市态势一脑分析、处置力量一键点调、城市事件一键流转、社会要素一格汇聚、移动应用一端接入、基层实战统一赋能、开发平台统一底座。坚持利旧节约原则,充分利用已有平台进行整合对接与提档改造,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一网统管”体系。
三、建设目标和推进计划
1﹒建设目标
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紧扣无锡、江阴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体制改革和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智能技术促进智能治理为引领,以跨部门联动应用场景为抓手,以数据赋能为动力,实现城市治理资源优化整合、部门信息数据共享赋能、条块联勤联动全面协同、上下贯通指挥高度统一,将城市治理方式从管理视角向用户视角转变、从分散指挥向融合联动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打造全国同类城市中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建设的样板。
2﹒推进计划
——“一网统管”体系初步建立阶段(2022年)。组织架构完成建设,上下贯通、全面协同的城市运行体制机制初步建立;重点行业业务系统初步接入整合,与各部门、各镇街园区、各联动单位的信息共享共通基本实现,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统管”核心平台初步搭建,联动派单系统投入运行,数字底座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城市运行领域共建共享程度有效提高;针对城市运行的迫切需求,完成至少2个联动应用场景建设,“一键指挥、一网协同”的实战化运行模式基本形成。
——“一网统管”能力快速提升阶段(2023年)。“一网统管”核心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跨部门实时联动能力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与场景,业务运行实现标准化,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进一步丰富;数字底座支撑能力进一步夯实,视频监控、物联感知、城市运行图等共性支撑能力全面汇聚并能根据各条线与板块能力进行分层分权限管理;人机协同程度更高、数据治理更精准,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多跨场景应用集群对城市治理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各重点领域业务流程再造和治理效能提升作用逐步显现;推动审管联合,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体系实现高效联动。“一网统管”治理体系解决实战问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网统管”标准完善阶段(2024年)。平台能力趋于成熟,应用场景持续优化,观全局、管事件、防风险的能力全面提升,探索出一条贴近实战、精准高效、经济节约的“一网统管”建设路径,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发挥示范效应。
四、主要任务
(一)形成一套标准规范的体制机制
1.优化提升党建引领机制。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一网统管”建设全过程,强化“一网统管”平台党建联盟作用发挥,以党建合力助推“一网统管”建设。完善提升江阴智慧党建云平台功能,依托党员联户、联职、联群,在职党员“三报到三服务”、核酸检测“三扫”志愿服务队等载体,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嵌入到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各个应用环节,通过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责任单位:组织部;配合单位:“一网统管”平台党建联盟各成员单位)
2.建立联席联勤联动指挥机制。制定完善入驻部门日常管理、联合值班值守、联席会商、快速响应、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按照常态入驻和动态入驻的方式,各部门依据职责入驻江阴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共同开展分析研判与业务联动,形成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体系。参照无锡城运中心设置,逐步推动市政府总值班室、应急指挥中心、网信办、综治中心常态化入驻市城运中心或联动运行。根据应对不同事件的需要,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文明办等单位动态入驻。(责任单位:城运中心;配合单位:文明办、政法委、政府办、应急局、各有关单位)
3.优化标准规范机制。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目标,按照城市治理主题逐项梳理业务流程,形成城市治理领域统一事项清单和权责清单库,并推动流程优化,实现突发事件联动处置、高频事件标准化处置、潜在事件提前处置。(责任单位: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委办局)
4.优化项目联审统筹机制。原则上新增城市治理领域信息化应用向“一网统管”平台集聚,基于统一底座和服务进行专业化开发,避免重复建设。相关项目由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进行方案审核时,由城运中心提出资源整合意见;项目立项后由全市信息化统建单位进行统筹建设。(责任单位:工信局;配合单位:发改委、财政局、城运中心,传媒集团)
5.建立平战联动机制。依托市城运中心,推动值班值守、安全生产、防汛防台、公共卫生、交通安全等多领域的数据汇聚、业务协同及实战赋能,建立7×24小时响应的城市运行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置队伍。实现市城运中心与“110”公安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及其他专业指挥中心的坐席互联、数据互通和紧密联动。制定完善平时与“战时”各有区别的数据赋能与联勤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城运中心;配合单位:政法委、工信局、公安局、资规局、住建局、公用事业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应急局、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大队)
6.优化政企合作机制。与数字经济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鼓励知名高校院所共同参与,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参与的合作机制,形成“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生态圈。(责任单位:工信局;配合单位:城运中心、各委办局,传媒集团)
(二)打造一个高效联动的核心平台
1.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事件联动处置系统。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能力建设,建立城市治理事件全覆盖的归集和分类分级标准;整合12345热线系统、数字城管和网格化管理平台等派单能力,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单多派、分时分级的事件流转办理体系,满足事件处置“外循环”的需要;建立各类事件处置标准流程,形成事项全流程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深入挖掘智能处理技术应用,提升自动发现、智能调度的指挥水平。(责任单位: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2.打造联合指挥调度平台。面向联动处置实时指挥的需求,打造全市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实时汇聚视频摄像头、无人机、传感器、单兵执法仪等设备设施,实时调度各级各类处置力量,实现数据互通、人员互联。制定运行标准和分级权限,将指挥调度平台向各专业指挥中心赋能,实现一个平台、多级使用。依托“一网协同”建设,打造安全可靠的即时通讯系统,满足各级各部门处置力量和外部支援力量实时互动的需求。(责任单位:城运中心、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3.拓展视频点调会商系统覆盖范围。拓展我市已建视频会议平台功能,向上联通无锡城运中心视频点调会商系统,横向联通各专业指挥中心、指挥部和联动值班室,满足重大事项视频会商需求,赋能联勤联动事件高效处置。(责任单位:政府办、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委办局)
4.建设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参照无锡市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基于江阴特点,汇聚多维度、多领域数据资源和运行系统,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运行发展全过程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呈现,绘制城市运行态势图,实现城市状态“一屏统览”;开展分析研判,对潜在风险及时预警。(责任单位: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三)打造一批贴近实战的应用场景
根据《无锡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应用场景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推进计划,结合我市市域治理的已有基础、现实需求和自身特色,打造系列联动应用场景(见附件1)。在应用场景建设中,注重实战实效、上下协同,在充分复用无锡已有建设成果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本地化适配。
1﹒提升城市韧性联动应用场景。围绕城市安全热点痛点问题,开发及优化雨雪冰冻及防汛防台联动处置、疫情防控、交通运行、平安稳定、平安前哨、危化品全流程监管等专题应用,有效提升预防和处置风险的能力。(责任单位:政法委、公安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应急局、城运中心、防汛抗旱指挥部、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提升城市精细运行水平联动应用场景。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智慧城管、综合执法监管、智慧工地管控、数字食安智慧监管、市场监管“一张图”等应用场景,以数字赋能持续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责任单位:文明办、住建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城运中心等)
3﹒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联动应用场景。紧紧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开发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应用场景,以“一湾一谷”开发建设、长江大保护、工业园区改造为“靓点”,以全市域创新绿色发展整体情况为“面”,重点针对招商引资、产业集群、企业外迁、创新经济进行分析研判,建设城市知识产权大数据监测与运用平台,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和经济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霞客湾科学城管理办公室、“北战”指挥部办公室、“东西互搏”指挥部办公室)
4﹒提升城市服务能力联动应用场景。开发智慧社区、智慧物业、智慧停车、公共服务供给、人文素养等专题,助力城市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提升。(责任单位: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住建局、城管局、城运中心)
(四)打造一个共建共享的数字底座
1.城市治理“一图运行”。依托市资规局空间地理框架平台,整合全市各类地理地图信息和各类图层信息,将地图服务纳入数字底座基础公共服务能力。立足实战需求,将分散在各系统中的城市部件、城市设备设施与处置力量融合成一张城市运行图,根据权限分级、分区域向全市各部门统一赋能,并与警用地图逐步融合,实现两者之间动态交互、无缝转换。(责任单位:工信局、城运中心、资规局、公安局;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2.城市态势“一脑分析”。推动计算机智能视觉、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的深化应用,开展“12345热线智能分析、公共服务布局分析、城市体征动态预警”等智能预警预判、综合决策分析。把条线部门“老法师”的经验转化为标准、固化成数据、活化成智慧,实现人脑+智脑的有机协作。(责任单位:城运中心、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3.城市实况“一眼尽览”。优化提升全市视频共享平台功能,一方面进一步归集全市视频监控资源,一方面提升平台服务全市各级各单位的能力。设定各部门调用视频资源的分级权限,推动视频数据跨部门共享使用;探索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应用,提升城市治理事项主动发现能力。(责任单位:公安局、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4.城市状态“一网感知”。统筹规划,实现全市水文、环境、安全等各类智能感知设备统一管理平台、统一数据采集、统一接入标准,并根据各部门权限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加速信息整合,实现物联数据、业务数据、视频数据、地图数据等“神经元”数据全量汇聚,实现人、地、事、物、房等多种数据整合共享、聚合使用,形成完善的治理感知体系。(责任单位:城运中心、公安局、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5.城市数据“一云汇聚”。依托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云,推动城市运行类数据进一步向“一网统管”平台汇聚,纵向对接人口、法人等市级基础数据库,横向对接“一网通办”主题库、各单位特色应用库,形成“城市治理主题库”、“城市治理标准基础库”和“城市治理要素专题库”,并统一向部门和基层进行数据赋能。(责任单位:城运中心、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6.移动应用“一端接入”。逐步整合城市治理相关APP,实现城市治理一线人员的移动端统一应用,完成“一网统管”移动端在市、镇(街道)的全面部署应用,实现工作人员账号应开尽开。从市民需求出发,将“一网统管”平台与“最江阴”生活服务平台充分打通,将监测、预警数据向市民开放,调动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打造城市治理到市民的“绿色通道”。(责任单位: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传媒集团)
7.业务协同“一网畅通”。发挥政务外网的总通道作用,推动条线部门专网、感知网与电子政务外网融合互通,畅通数据共享渠道;增加5G、物联网等政务外网接入能力,为各种接入场景提供底层支撑;升级政务云以支撑“一网统管”各应用场景硬件需求。(责任单位: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委办局,各镇街园区)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一网统管”建设领导小组(见附件2),统筹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和“一网统管”相关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城运中心,按照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的要求,协同相关部门单位实施应用场景开发等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2﹒强化队伍建设。深化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一网统管”工作专题培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加快城运中心骨干力量优选配备,着力培养一支敢担当、善协调、能处置的人才队伍。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有效联动各类专业执法力量和外部支援专家,及时开展支援和综合联动,实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前后呼应、专业支撑”。强化基层队伍建设,确保各镇街园区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综合执法局人员配置到位,推动网格员和执法队员业务能力提升,实现“一专多能、全岗都通”。
3﹒强化分工协作。市城运中心负责作枢纽、管难事,负责贯彻落实无锡城运中心指挥调度,并对全市相对复杂事项进行协调处置,发挥联动枢纽和实战平台的作用。镇(街道)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负责强实战、管繁事,通过统筹调动镇街一级资源和力量,对常见多发事项进行及时处置。各部门发挥行业管理和专业处置作用,牵头建设相关应用场景,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联勤联动、高效处置提供优质数据服务和良好业务支撑。
4﹒强化督查考核。整合12345热线、网格化管理等现有考核机制,形成“一网统管”监督考核新体系,确保各责任主体履职到位。推动治理行为和治理过程全量数字化,精准地评估每个治理主体的工作量和贡献值,实现精准化考核。
5﹒强化安全体系。强化信息安全标准建设,满足数据统一赋能的同时,注重数据分级分部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标准化体系,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升技术防护能力,通过入侵检测、探针、零信任等技术,外防渗透、内防泄露,确保系统安全。建设信息安全运营体系,加强数据安全运营,重视网络间数据交换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持续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6﹒强化宣传引导。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一网统管”工作新理念、新做法、新成效的宣传推广,提高相关部门、市民群众、企业团体对“一网统管”建设的感知度、认知度和参与度。
附件:1.江阴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联动应用场景清单(2022—2024年)江阴市“一网统管”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
江阴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联动应用场景清单(2022—2024年)
一、提升城市韧性联动应用场景
1.建设雨雪冰冻及防汛防台联动处置专题。建立相应的监测预测模型,通过对强降雨、积雪、结冰等灾害天气进行“快、精、准”的监测预警,增强我市对灾害天气的防范能力,减少市民生命财产损失;梳理细化指挥调度流程,逐步部署承灾体管理、应急资源管理、预警预测系统、重大隐患排查、预警发布、数字预案管理、可视化指挥调度、智能辅助方案及演练培训等功能,提升城市应对相应恶劣天气的响应效率;强化群众服务,将监测和预警内容通过多渠道及时向相关部门、板块及市民发布,提高事件处置、交通指挥和市民防范的针对性,增强群众获得感。(责任单位:城运中心、应急局、防汛抗旱指挥部;配合单位:公安局、住建局、公用事业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各镇街园区,气象局)
2.建设疫情防控专题。以“区域”+“人员”两大维度为重点监管对象,形成测温观察、重点区域消毒、人员核查、重点区域巡检、区域排摸、疫苗预约、疫区封闭等应用。梳理疫情防控流调、数据分析、人员处置、应急指挥全流程,对转运车辆、采样医生、防疫物资等防疫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分配,实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图上指挥调度、动态资源监控、分析研判。汇聚公安、卫健、网格等多部门的人口、场所、组织、设施等结构化数据和视频数据,加强相关数据的人工排摸、系统对接、碰撞对比。强化指挥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基层人员、管理人员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的管理需求。(责任单位: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配合单位:疫情防控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3.建设交通运行专题。汇聚资规、交管、重点车辆、公交、停车等各类数据。实现对全市交通行业重点领域相关静态要素以及动态运行情况的实时把控,提供交通全局感知能力,把握全市交通状态,优化全市道路运行效率。强化工程运输车辆综合治理,实现人、车、路、运输企业、建筑工地全方位覆盖,形成企业动态监控、路面执法查纠、源头倒查惩戒一体化闭环监管机制。强化突发交通事件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标准化处置流程、联动处置力量、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保证城市交通平稳运行。对市区交通运行态势进行整体洞察,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重点车辆管控、大车流交通分析及交通应急指挥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责任单位:公安局、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资规局、住建局、公用事业局、应急局,城发集团)
4.优化提升平安稳定和网格治理专题。优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更新,及时掌握重点要素,将风险化解于萌芽中。通过系统对接,将不同平台系统的重点人员、房屋、综治、校园、社区治理等数据综合汇聚,进行可视化分析,为领导决策研判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持和依据。(责任单位:政法委、城运中心;配合单位:教育局、公安局、人社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各镇街园区)
5.建设“平安前哨”数据融合专题。聚焦平安稳定、聚力基层基础、聚合网格警格、深入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努力构建全面覆盖、上下贯通、多级联动、协同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做优做强汇聚共享、联动指挥、集约服务、分析研判、检测预警、智能搜索、行政问效等功能,从而形成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新体系。(责任单位:公安局;配合单位:政法委、住建局、城运中心,各镇街园区)
6.优化提升危化品全流程监管专题。对接无锡相关平台,汇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各环节数据信息,建立业务协同、应急处置管理平台,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智慧监管。(责任单位:应急局;配合单位: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江阴生态环境局)
二、提升城市精细运行水平联动应用场景
7.文明城市创建专题。对文明创建中的重点领域进行实时监测,充分反映城市体征,直观展示疑难杂症,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管理数字化、工作制度化、档案电子化、考核智能化。将文明城市创建考核标准细则进行拆解,形成文明城市创建检查督办一张表,对城管、政法、住建、宣传等条线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数据汇总,建立文明城市创建事项督办库,动态发现、定向检查、定期评估各项工作事项办结、处置情况,实时掌控文明城市创建进度,全方位监测文明城市考核指标,改变文明城市创建突击性准备的被动状态,让创文工作变成长效城市治理工作。(责任单位:文明办;配合单位:文明创建各成员单位)
8.智慧城管专题。以城管委办为运行主体,以城市管理地图为支撑,汇聚城市管理问题,使用智能化手段高效处置违停、违建等城市管理的痛点、难点,提升居民幸福感。建设覆盖城市管理各项事件、案件的闭环处置系统,为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强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城管局;配合单位:城管委各成员单位)
9.综合执法监管专题。打造全市综合执法指挥和监管中心,汇聚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执法分平台事件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展示,实现综合行政执法一屏总览。强化数据赋能,打造“一企一档、一店一档”数据支撑体系,提高一线执法效率。打造专项执法专题,强化协同执法、统一案卷管理,对于各分平台不能自行处置的事件流转至综合执法应用场景模块,在处置过程中进行执法效能评估,对处置时间、投诉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为全市综合行政执法考核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司法局、城管局、城运中心;配合单位:资规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应急局、市场监管局,各镇街园区)
10.建设智慧工地管控专题。开展江阴智慧工地平台本地化改造以及专项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对全市的工地进行实时的监控与预警,掌握全市项目总数、重点工程总数、项目分布情况,实现工地告警监测动态和告警情况的汇总;掌握工地扬尘噪声情况,实时监测PM2.5、PM10及噪声等数据;掌握相关特种设备数量,实现周期内的告警数据统计;掌握全市工地当日实时的考勤人数、注册人数,以及各工种考勤人数;实现工地安全监管隐患分类的统计。将智慧工地与智慧城管、网格化管理、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专题融合,实现群防群治,及时发现潜在隐患。(责任单位:住建局;配合单位:公安局、城管局、城运中心,江阴生态环境局)
11.建设数字食安智慧监管专题。梳理一批有代表性、可量化、可评估的数字食安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动态、准确、完整归集指标的工作机制,搭建一个便捷高效的数据采集直报平台,推动许可、检查抽查、处罚等数据在部门间共建共享。全域集成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小作坊等监管事项,建设市级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实现食品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推动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一体化,实现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全面实现电子证照。建设全市食品检验检测共享平台,实现行政许可、检查抽查、稽查执法“三位一体”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管理系统。(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食安办);配合单位: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各镇街园区)
12.建设市场监管“一张图”专题。对市场主体进行“全景画像”,实现涉企信用信息全量归集共享,推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一体化综合监管,建成以“数据驱动、一网统管”为核心的智慧市场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三、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联动应用场景
13.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聚焦城市经济数据,构建江阴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精准把握经济运行态势。编制《“一湾一谷”智慧城市规划》,实现新城建设、招商引资、楼宇经济、创新发展的“挂图作战”。建设“工改一张图”管理平台,对各园区内企业信息进行综合汇聚与分析研判。建设城市知识产权大数据监测与运用平台,建立城市知识产权实力数据统计监测体系,分析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围绕“345”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园区一产业一导航”,为产业规划、布局、招商和项目投资提供决策支持,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与预警研究,为创新研发提供优化设计和规避侵权风险的方案。开展产业集群分析研判,通过模型挖掘城市内产业类型优势和产业集群短板,为区域新兴产业经济发展、产业链头部企业辨识、强链条补短板做出分析,助力精准招商。开展企业外迁分析研判,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点行业企业,聚合企业内外部数据,构建企业迁移预测模型,为政府留住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系列举措提供决策支撑。(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霞客湾科学城管理办公室、“东西互搏”指挥部办公室;配合单位:发改委、人社局、行政审批局、统计局、城运中心,税务局)
14.长江大保护专题。根据《江阴市“北战”战略推进三年行动方案》,依托“一网统管”通用数字底座汇聚水利、生态环境、住建、应急、城管、公安、海事、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数据及相关已建系统,实现各部门各系统数据和能力汇聚和集成,打造数字长江“一张图”,逐步推动水文水情监测、沿岸生态、长江禁捕、沿岸码头管理、风险预警及应急管理等内容的建立与完善。(责任单位:城运中心、“北战”指挥部办公室;配合单位:发改委、公安局、资规局、公用事业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应急局,高新区管委会、临港开发区管委会、澄江街道,江阴生态环境局、江阴海事局、江阴海关)
15.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专题。持续完善“测管治”一体化平台功能,联动各条线部门统一防治,增强跨部门协调性。优化提升重污染天气处置流程,打赢蓝天保卫战。优化提升危废信息化监管。采集固废产生、转移、处置利用的过程信息,构建“产废——转移——处置”流向监管数据网,建立集实时监控、业务流转、数据共享、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一体化的动态监管场景。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态环境及污染防治各类业务和数据进行治理以及分析建模,实现对生态环境总览的指标化、可量化、可视化的一图呈现,让业务部门可以全面、立体地感知生态环境领域的运行态势,便捷高效地指挥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辅助政府对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的预测研判。(责任单位:江阴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发改委、工信局、资规局、住建局、公用事业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应急局、城运中心,各镇街园区)
四、提升城市服务能力联动应用场景
16.智慧社区专题。瞄准基层社区“系统多、数据少”的痛点,按照“市级搭平台、镇街强管理、社区添特色”的思路,搭建统一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智慧党建、网格化治理、平安前哨、智慧物业、智慧养老、智慧安防等管理和服务场景的横向互通和数据交互,完善综合式、集成式、共享式智慧社区服务场景。基于网格化工作体系,打造“社区微脑”,促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与基层治理架构相协同,对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帮助社区干部精准把握社区现状,提升社区事务处理能力和速度。横向整合各部门需要下达到基层的各类系统,实现“一号登录、一网通用”;整合基层各类数据采集、事件上报入口,推动数据一次采集、事件一端上报,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统一智慧社区建设技术标准,鼓励各社区立足自身特色,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加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责任单位:城运中心、民政局;配合单位:组织部、政法委、工信局、公安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各镇街园区)
17.建设智慧物业专题。推动政府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多元共治,共同提升物业监管与服务水平。为监管部门搭建行业管理通道,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平台支撑和技术支持,为小区居民提供便利生活服务。在政府端,提升市、镇街、社区物业管理机构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实施动态检查、指导的信息化水平,督促物业服务企业遵守相关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提升监管水平。在企业端,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平台支撑和技术支持,推进物业管理智能化,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促进物业服务企业由物的管理向居民服务转型升级。在公众端,向公众开放物业服务功能,通过微信小程序的方式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生活服务需求,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公众幸福感、市民参与感。智慧物业专题与智慧社区专题实现有效联动,形成基层服务的合力。(责任单位:住建局;配合单位:公安局、公用事业局、城管局、城运中心)
18.智慧停车专题。聚焦“停车难”这一民生痛点,对全市停车场资源进行细致摸排,全面掌握全市停车场静态数据和动态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数据共享,在交通干道部署停车诱导屏进行停车诱导,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方便群众出行,将全市停车场备案审批纳入到平台内进行统一管理,对全市停车状况进行直观了解,辅助停车规划决策,提升停车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城管局、公安局;配合单位:发改委、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各镇街园区)
19.公共服务分析研判专题。依托城市运行一张图,将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停车、养老、医疗等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实现全市资源直观展示;以各对象基础要素数据为基础,以公共服务运行体征指标数据为核心,从数据分析反映全市公共服务整体态势情况,为相关部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决策依据,让鲜活流动的数据资源助力公共服务精细化、精准化。(责任单位: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公用事业局、城管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卫健委)
20.人文素养分析研判专题。匹配人口变化情况与教育资源布局情况,多渠道汇聚人口信息,分析城市人口分布和人力资源变化情况,匹配市场人力需求和教育资源分布、供给情况,开展综合分析研判,为教育资源布局和人力资源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责任单位:教育局、人社局;配合单位:工信局、公安局、城运中心)
附件2
江阴市“一网统管”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赵 强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刘益锋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
王 青 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成 员:周 麒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余益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袁春霞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张 华 市委编办副主任
许瑞刚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刘 开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浦 强 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刘建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大数据中心主任
卢 刚 市公安局副局长
吴春华 市民政局副局长
彭松波 市司法局副局长
许 敏 市财政局副局长
施晔新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陈 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俞 健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潘 江 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
陈 开 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副局长
邱明玉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
孙明丰 市水利局副局长
舒建华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曹 鸣 市商务局副局长
宫昌俊 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总工程师
杨 霖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刘东来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王旭东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
施丽娟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谢红伟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
沈志宏 霞客湾科学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范 斌 “北战”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项 勇 “东西互搏”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王红星 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俞 晖 临港开发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副局长
朱建江 澄江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
蔡晓华 南闸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薛卓强 云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顾雪强 夏港街道党工委委员
江龙平 申港街道政法委员
缪敏华 利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孙惠峰 璜土镇党委副书记
赵 华 月城镇党委副书记
刘明钧 青阳镇副镇长
李啸天 徐霞客镇党委副书记
樊广勤 华士镇副镇长
张建国 周庄镇党委副书记
李志钰 新桥镇副镇长
冯 强 长泾镇政法委员
李 峰 顾山镇副镇长
章瑞江 祝塘镇副镇长
唐海刚 江阴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陈俊宏 市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
李玉照 市气象局副局长
王长宁 江阴海事局副局长
高 原 江阴海关副关长
黄 宏 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陈建东 中国电信江阴分公司副总经理
姚建卫 中国移动江阴分公司副总经理
夏 宁 中国联通江阴分公司副总经理
黄 琳 江苏有线江阴分公司副总经理
王 晖 江阴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盛建强 江阴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 春 江阴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曾 武 江南水务公司副总经理
翁亚锋 江阴天力燃气公司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后如有工作变动,该小组成员由接替该职务同志自然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