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人社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2-00988 生成日期 2022-04-15 公开日期 2022-04-15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公告
主题(一级) 劳动、人事、监察 主题(二级) 社会保障 关键词 干部,职工,就业,失业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22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全会和各级有关人社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激发人才和人力资源发展活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人社工作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人社服务效能,为全面推进“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阴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增添更多人社元素、作出更多人社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市人社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提供就业岗位6.4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扶持自主创业485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参保3.5万人、净增80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增幅8%以上;新增青年人才2.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200人,新增高层次人才1000人,人才总量达52万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以上;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持续提升。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政治建设。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当好“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和“两个维护”的忠诚践行者,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全市人社领域不折不扣落地见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夯实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推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党组织制度机制,着力提升政治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扎实推进“暨阳红—盟红江阴”基层党建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党支部“三化建设”,深化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和“品牌项目”工程,抓实品牌优化内涵,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2.加强队伍建设。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三转一提”行动成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不断提高系统干部的政治能力、政策研究能力、改革攻坚能力、推动落实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认真落实“三项机制”,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进完善综合考核,深化平时考核,着力打造干部打磨本领、提升能力、成长成才的平台、舞台和擂台。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心用情做好群团、老干部工作。

3.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强化“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责任。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整治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深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机制,把精准思维贯穿到监督执纪全过程。扎实开展崇德倡廉教育活动,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强化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梳理廉政风险点,防范各类履职风险。

二、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4.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围绕援企、稳岗、扩就业和重点群体就业,持续优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体系。积极做好就业创业激励表彰争取工作。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鼓励企业开发并推介更多就业岗位。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深入实施稳岗返还、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等政策。

5.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以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等为重点,精准托底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稳妥做好禁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配合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

6.支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补贴政策,扩大创业富民担保贷款发放规模,加大对创业企业金融扶持力度和对创业失败保障力度。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载体,加快大学生创业园扩容提效,探索建立高校创业孵化飞地;培育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创业项目;探索制定差异化创业扶持政策,为灵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7.健全就业支撑和服务体系。探索打造全省县级城市充分高质量就业样板区,全面升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和各行业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体系,合理引导用人单位招聘用工和劳动者求职择业。完善升级用工监测分析体系,探索建立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围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创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盟;围绕促进企业留工,减少员工流动性,在部分镇(街)、村(社区)建立就业服务站,搭建“一体化+全流程+全链条”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并试点创建企业留工联盟;针对有效增加外来务工人员供给,结合劳务基地建设,探索打造企业劳务合作开发联盟。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8.优化社会保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方案,推进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稳步落实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激励表彰争取工作。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地2021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待遇。全面落实江苏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健全工伤预防联防联控机制,探索推出工伤预防“体检表”。优化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做好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实施符合条件企业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

9.推进社会保险全民覆盖。纵深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保宣传,加快推进社会保险领域征信系统建设,开展“无保障”人员摸排进保工作。聚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推进精准扩面,规范征缴。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鼓励更多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困难群体社会保险帮扶政策,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费工作。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落实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大力推进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开展快递末端备案网点参加工伤保险。深化推进住建、交通运输、水利等相关行业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保障更多高风险行业劳动者权益。

10.合理提高保障水平。按照国家、省厅统一部署,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动态合理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政府保养金标准。合理调整失业保险金待遇标准和工伤职工待遇。与无锡同步试点落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实践。

11.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落实《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修订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健全基金监督制度体系。深化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从严控制待遇支出,维护基金安全。开展社保基金安全评估,科学建立评估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警示教育活动。

四、激发人才集聚活力

12.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才工作,推动省厅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十大专项行动部署落地落实,构建人社部门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0,对企业进行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实施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大力实施“澄才归巢引凤”计划,探索成立招工引才专班,聘请引才专员,试行绩效奖励制度。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职称制度,试点实行教育类中级职称电子化评审,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改革落地见效,完善博士后载体管理体系。

13.促进人才引育发展。围绕“千企万才”三年行动,打造青年人才引进特色品牌,发挥好智联招聘、“澄聘通”平台、人力资源市场微信视频号、带岗直播间、江阴市引才网络平台作用,借力引才。聚焦“345”重点产业领域,重点拓展扩大中西部高校引才联络站规模。参与和支持人才发展集团建设,促进形成服务人才的联动效应。推进“政、企、校”联建联育联动平台建设,与南理工、江阴市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等高校、平台和江阴本土职技院校合作,探索学生联合培育、教师联合培养、活动联合举办、项目联合攻关新模式。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专项行动,加快培养各类乡村人才,鼓励乡村人才创业发展,争创省级乡村人才大师工作室,不断壮大“三带两助”乡村人才队伍。

14.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完善现场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直播招聘“四位一体”招聘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线上线下精准引才,年内举办各类招聘会100场次以上。开展高校“江阴日”、江阴“高校日”等系列活动,提升政策服务精准度,提高江阴籍高校毕业生返澄率,增强外地籍高校毕业生来澄吸引力。探索打造实名制人才地图,建好大数据人才库,为定位人才分布、服务重点产业引才、掌握产才融合情况等提供有效数据支撑。积极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主体。优化人力资源产业园运行,加快建成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招引入驻更多猎才机构。实施人才公共服务规范,拓展人才“一件事”服务内涵和外沿,针对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用工指导服务,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的服务保障。

15.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分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加大名校优生引进力度。落实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能上能下”竞聘上岗制度力度。推进做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强化评比表彰基础信息建设,规范开展创建达标评比表彰活动。推进省标准化考点建设和考务信息化建设,实施人事考试提质扩容工程,确保人事考试安全率和规范管理达标率“双100%”。争取建成特色“G42+”重点民营企业人才人事综合改革示范区,取得更多集成支持。

五、强化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导向

16.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深化“江阴工匠”培育工程,加大职业培训机构监管指导力度,争取设立新时代工匠创新培育资金,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以及学徒制、项目制培训等,探索电子培训券直补个人。促进培训评价有效衔接,推动更多新就业形态平台、协会创成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审核备案机构,新增认定机构52家。提升创业培训质量,针对新经济模式和新就业形态开发创业培训项目。

17.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结合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依托临港创新港数字培训中心,创建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筹建数字工匠创新创业园,精准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加快推进江阴技师学院和现代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好技能人才联合培育平台,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引育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在更多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18.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鼓励企业设立技能专家、首席技师,探索评聘特级技师,拓宽技能人才晋升途径。鼓励企业针对技能人才开展技能分级,切实让优秀技能人才得到更好保障,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开展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夺金行动,加大宣传力度,调动技能人才积极性。

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9.健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落实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计划,完成省级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及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育和评定工作,争创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建立劳务派遣等级评价机制,对劳务派遣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探索推行劳动关系“健康管理”服务,从源头上遏制劳资矛盾发生。创新新业态权益保护机制,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探索建设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平台。做好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

20.加强工资收入分配调控。开展技能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等重点群体薪酬分配指引工作。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探索发布上市公司重点行业工资价位,为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更具针对性引导。探索在快递行业开展集体协商,会同行业协会和总工会协商,签订行业集体合同。

21.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质效。进一步完善市、镇(街)、村(社区)、企业四级调解网络,积极创建省、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具有江阴特色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优势集群。在新就业形态及商业综合体等领域,创新探索调解工作路径,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提升调解仲裁效能,实施“工伤速裁”改革,设立调解“专家门诊”,设置心理疏导咨询室,做好紧密裁审衔接,推动案件跟踪回访。探索组建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联盟,联合市企业、行业协会,在劳动用工风险防控方面建立共建协作机制,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处理工作格局。扎实开展“仲裁服务月”活动,采取公开庭审、用工体检等形式服务企业和群众。推进基层调解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凝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力量。

22.组织依法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规范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深入开展冬季、夏季根治欠薪等专项执法检查,欠薪案件得到有效压降,无锡对江阴“治欠保支”工作考核连续实现A。常态化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建立重点人力资源机构用工情况动态监测机制,依法精准打击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违法行为。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研究制度,加强案件源头治理。加强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品牌建设,发挥好“红黑”榜作用,探索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联合激励机制,完善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培育和退出机制。

七、提升人社服务效能

23.持续加强系统行风建设。落实人社部《关于开展行风建设提升行动持续优化人社政务服务的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强基层平台建设。深化“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深入打造江阴人社“暨时办”15分钟服务圈,“社银合作”、“社银通办”全面升级推广。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全面实施“好差评”工作,探索继续开展第三方监督。

24.加快人社数字化转型。认真贯彻各级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部署要求,全面深化人社大数据应用,健全数据归集和共享应用机制,完善与公安、检察、法院、民政、卫健、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共享协同长效机制,为就业、养老、被征地农民、工伤等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深入实施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优化拓展“不见面”服务,丰富“网上办”、“掌上办”功能,扩大第三代社保卡、电子社保卡覆盖面和应用场景,推进12333服务智能化转型升级,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到50%。建好用好农民工欠薪预警监测平台,汇聚人社、住建等数据,及时监控和预警欠薪隐患。深化数字仲裁,推进智能仲裁院建设。持续强化信息保障基础,扎实做好“人医”平台分割和信息系统维护工作,组建人社新专网,完成三代卡社银传输专网、省级视频监控网络的搭建工作。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

25.积极做好依法行政和规划统计等工作。深化“法治人社”建设,推动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人社业务宣讲活动。落实普法责任制。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研究决定等程序。依法推进人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加强统计管理,提升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质量,完善GDP核算工作机制。

26.强化新闻宣传、政务公开和调查研究。加强宣传引导和舆情监测,充分发挥“官微、官网、视频号、12333咨询热线、传统媒体”宣传平台作用,传播人社惠民政策,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组织开展年度调研课题和创新亮点项目评选,推动调研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人社领域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开展人社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27.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信访维稳、防范化解人社领域风险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各级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政策措施,从严从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围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相关要求,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不断推进源头治理、加大化解力度、强化法治引导,积极营造依法有序的信访秩序。重视防范规模性失业、社保基金支付管理、相关资金使用管理、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人事考试安全等传统风险,密切关注和防范新的风险点,动态完善政策工具箱和应急处置预案,坚决防止出现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28.抓实安全生产工作。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安全发展的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加强行业监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窗口单位、办事大厅、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重点场所和招聘、考试等重大活动风险排查化解,积极防范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

29.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部署、支援协作、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明城市建设、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长三角一体化、退捕渔民保障、数字经济、现代化试点等工作,主动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30.提升机关管理运行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持续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好办公用房、食堂、公务接待、节能、公车、物业管理等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消防、保密、档案等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