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1-03529 生成日期 2021-07-20 公开日期 2021-07-29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主题(一级)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级) 城乡建设(含住房) 关键词 乡镇,提案,函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表

案别(市人大建议/市政协提案)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唐微

标  题

关于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务实举措。近年来,市政府以农村住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市委做出了“美丽江阴建设”的部署要求,提出了要以城乡建设高质量为导向,以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为抓手,推动繁华都市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为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对照市委美丽江阴建设的新要求,对比浙江、山东以及周边张家港、昆山等地区,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亟需进一步提档升级。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就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规划先行、突出乡村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要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围绕“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目标,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规划,加强各类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注重规划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挖掘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彰显乡土、山水和地方人文特色,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让青山、绿水、乡愁更具魅力。 2、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产业培育,促进村美民富。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工作核心,做好经营村庄文章,借助美丽生态和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要在智慧农业、特色文旅等方面大胆创新,运用“旅游+”“生态+”等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释放更多农村资产资源要素活力,努力形成产村一体、农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建设美丽乡村要突出农民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要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断拓宽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渠道,充分调动农民“共建共美共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不竭动力。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引导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断提高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合力管护优美人居环境。 4、美丽乡村建设要善于借势借力,提升建设品质。一方面,要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功能互补、一体发展;另一方面,要理顺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有效激发和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注入新的力量。东港、兰山等地携手蓝城集团共同打造高品质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5、美丽乡村建设要完善政策配套,强化要素保障。在美丽乡村用地指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文化旅游特色打造、财政资金配套等方面,细处着手,综合考虑,顶层设计,将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侧”与“供给侧”相结合,及时精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在农村建设用地方面要加强政策研究,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农村土地改革力度,力求在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所需用地方面有新的突破。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

答复内容

唐微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期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农业农村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江阴建设的决策部署,牵头市住建局、资规局会商调研,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思路,以布局规划为引领,以人居环境为抓手,以典型培育为突破,以产业兴旺为动力,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推进情况

一、以布局规划为引领,画好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积极推动规划蓝图落实落地、真正见效。一是做好镇村布局规划修编。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市积极开展新一轮江阴市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工作,规划成果顺利通过专家论证,并于2019年经市政府批复。根据江阴市新一轮镇村规划成果,我市规划发展村庄共371个,涉及14个镇(街道)115个行政村。二是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坚持整治提升和农房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打造“新江南人家”的目标定位,有序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当前,14个镇街的21个试点村已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正分期分批推进其他规划发展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做到应编尽编。三是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积极融入全市“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推进“五园五区六带”江阴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澄南、临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擦亮“美丽村庄”系列品牌,推动实现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乡村风貌,全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品样板。

二、以人居环境为抓手,打好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2020年,我市深入开展五大专项行动,实施五大推进机制,累计投入资金32.4亿元,市财政配套专项资金5000万元,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1210个,村庄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列全省第一档次,受到了省政府督查奖励。一是政策支撑。为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2020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的意见》;今年年初,又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强化现场督查、跟踪考核、奖惩通报,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推动实现长治久洁。二是督查推进。采用“重点督查+市级抽查+第三方暗访”方式,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经常性、常态化督查。今年以来,市级组织召开推进会2次,巡查考核自然村900村次,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2次,编发《江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报》3期。三是全面整治。围绕“一推三治五化”重点内容,全市开展拉网式“整、拆、建、清”,今年以来,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9.07万立方米,拆除破旧棚舍、棚架8858个,整治河塘沟渠、排水沟4775处,修复破损路面8.95万平方米,村庄补绿增绿43.51万平方米,新设置垃圾桶9675个,新配置路灯1762盏,粉刷墙面18.47万平方米。

三、以典型培育为突破,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提升。一是农房翻建试点重塑江南人家。2019年,全市农村住房建设进入“加速跑”阶段,至2020年底,41个村庄全面启动建设,累计开工2310户、竣工2079户。通过持续扩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范围,落实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管控要求,重塑一批“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高品质“新江南人家”。二是特色田园乡村构建产村融合。2020年,我市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8个;今年,8个村入选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通过培育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丰富特色田园乡村内涵,为全市村庄提供样本。三是人居环境示范扮靓农村风貌。2020年,我市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17个;今年,围绕加快改善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周边的村庄环境,结合“两园一区两带”建设,我市研究确定了45个今年完成优化提升的重要节点村庄,并纳入了城市更新重点任务指标,以点上精品带动面上整治,整体提升江阴乡村“颜值”,建设“最干净乡村”。

四、以产业兴旺为动力,秀好美丽乡村建设风光。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谋取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当前,我市正加紧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绿色产品基地建设,通过食物链连接、产业链延伸、供应链优化、价值链提升,走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生态加工、休闲观光之路,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生态红利,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得益彰。鼓励镇村依托江南山水资源禀赋和农耕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潜在资源,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化相互支撑,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鲜明主题,形成特色、铸就品牌、凝聚效应,全面展现美丽乡村新风韵。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农业农村,引进先进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弘扬传统文化,带动更多的新生代农民成为新时期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力军。

二、存在问题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农村面貌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

一是建设规划系统性不足。因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部分村庄绿化、美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不到位,甚至出现设施配置标准不能满足现有发展需要现象;有些村在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改造时,一味追求与村庄尺度肌理不符的城市建设风格,丧失了农村原有风韵。

二是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全面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声音、引导群众参与,导致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甚至出现了不配合、不参与、不认可等情况,既加大了建设难度,又延缓了推进进度。

三是资金投入融合性不够。美丽乡村建设公益性较强,不论是环境基础整治还是亮点提升,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日常管理、小景观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镇村资金投入压力大、存在较大缺口,难以长期承担;市财政有限的奖补资金,也难以撬动基层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三、下步打算

结合你的建议,下阶段将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第一,从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谋划,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推动“多规合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市域、镇域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与城乡布局、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统筹好农房建设、道路林网、公共设施等空间布局。着力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彰显特色,注重保持乡村肌理和乡土味道,各展所长、各美其美,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广泛听取村民群众意见建议,精准对接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让村民参与到自己家园的规划设计,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加快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品样板。

第二,从逐步实现城乡建设均等化的深度谋划,完善基础建设。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70个村(社)垃圾分类试点,逐步实现镇村垃圾分类全域覆盖。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建设市农村生活污水信息监管平台,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至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自然村治理覆盖率达86%。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成果,实现非无害化卫生户厕“动态清零”;统筹考虑农村公厕建设需求,按时序完成45个农村公厕新(改)建任务,确保至2025年,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建一座二类以上农村公厕。

第三,从加快建设美丽江阴的广度谋划,统筹合力推进。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围绕“四清四美”(四清:清除暴露垃圾、清除沿线杂物、清除违章搭建、清除残垣断壁,四美:田园风情美、水岸风物美、建筑风貌美、空间风韵美),全面改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交通沿线村庄、重要节点村庄的人居环境,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杆典型。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在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资金筹措、运行管护等各个环节,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以积分兑福利、兑礼品等多种形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美好家园建设。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村级组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全域土地整治,进一步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整治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满足村庄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第四,从全面实现长治久洁的宽度谋划,落实长效机制。开展“美丽+”系列活动,打造“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河塘”“美丽菜园”“美丽庭院”“美丽农路”等系列品牌,拓展建设内涵,培育示范典型,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凝聚力、影响力、带动力。持续强化督查考核,采取市级抽查与第三方暗访测评相结合办法,每月不定期组织抽查暗访村庄环境;对发现问题,一村一档反馈整改、跟踪销号;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并强化结果运用。落实落地长效管理,健全完善有标准、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评价的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村级“一约三制”普及,实行“五位一体”综合管护,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真正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051086861331

答复时间

2021720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