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信访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信访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规文件及解读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1-00861 生成日期 2021-02-28 公开日期 2021-03-17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体裁 报告
主题(一级) 劳动、人事、监察 主题(二级) 监察 关键词 法律,行政审批,报告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澄政发〔2021〕25号 江阴市人民政府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中共江阴市委: 2020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
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澄政发〔2021〕25号
江阴市人民政府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中共江阴市委:
  2020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明确的目标任务,完善制度、压紧责任、狠抓落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实现新飞跃。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集成改革”探路县域治理现代化,荣获2018—2020年度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奖。现将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高位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完善体制机制。党委统领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日益健全。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制规、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实体化运作,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项目化。17个镇(街道)建立全面依法治镇(街道)委员会,全面构建市镇两级法治建设工作机制。
  (二)强化督查考核。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推行法治江阴建设工作年度监测评价,制定《2020年度法治江阴建设工作监测评价实施方案》,采用“互联网+”监测评价、民意调查和现场督察、查证等方式,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性监测和结果性评价。委托中国政法大学对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专项督察,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加快补齐法治政府建设短板弱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三)提升法治意识。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紧抓“关键少数”,党政主要领导述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公务员网上学法考法制度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组织千余名市管干部专题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展“谁执法谁普法”集中履职评议,提升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职的思维和意识。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江苏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健全依法决策各项规则程序,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
  二、坚持全面履职,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突破
  (一)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梳理编写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指引,实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常态管控,设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全市未发生集聚性疫情、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科学组织复工复产,出台“惠企25条”等扶持政策,减免租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1.9亿元,累计提供各类专项信贷112.5亿元。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7项不见面法律服务措施惠及群众250余人次;130名律师走进千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编发防疫法律指引文书80份;开通“绿色通道”,办理“涉企助企”公证500余件,“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专题报道。
  (二)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立“1+18+N”(1个市级政务服务大厅,18个镇(街道)园区政务服务中心,N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构建统筹有力、覆盖全面、响应快速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一窗一次一件事”改革,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推广“澄事之窗”自助服务终端,107个政务事项实现自助办理,打造15分钟自助服务圈,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间断。推广企业开办“0.5天完成”模式,审批通过6217家企业。上线不动产业务集成平台系统,不动产权证登记20分钟现场办结。提升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效能,项目审批用时大幅缩减。
  (三)积极营造法治营商环境。出台《江阴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十六条举措》,完善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围绕依法平等保护、规范行政执法、聚焦法治宣教、优化法律服务、基层依法治理等五个方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启动“百律千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组织律师服务企业800余家,开启“亲”“清”法企关系新局面。推出全省首家金融“小微快贷区块链+电子公证赋强项目”,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供有效方案。在市场监管领域试点基础上,创新推出行政执法包容审慎制度,在全市行政执法领域全面推行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三张清单”,激发市场活力。
  (四)全面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市19个部门开展各类双随机抽查,部门联合开展抽查13次,检查对象总数10063家。持续深化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的“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51件,审批改为备案953件,实行告知承诺17283件,优化准入服务63168件,共惠及企业44305户。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市直部门、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各类信用信息170252条,累计公示全市“双公示”信息20多万条,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395845条,失信被执行人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企业名单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黑名单”9500余条,A级纳税人和相关领域“红名单”4万余条。
  三、坚持科学民主,行政决策质量实现新提高
  (一)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制发《江阴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编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立项计划6个。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部门法制机构和政府法制机构双重审核、全面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核或合法性审核未通过的,不提交政府集体审议。研发规范性文件制定网上运行系统,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全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9件,上会文件237件,审查其他政府政策文件81件,出具各类法律意见书182份。组织对现行有效的296件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其中继续有效238件,宣布失效22件,废止36件。
  (二)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依托重大行政决策网上运行系统,加强合法性审查,承办单位从业务角度进行合法性初审,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率达100%。市司法局重点审核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的合法性,并引入专家协助审查,依法出具审查意见,维护重大行政决策严肃性,全年共有10个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列入目录。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将公众参与贯穿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推动全面落实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引导广大群众广泛有序参与决策,有效增强重大行政决策的可行性、稳定性。
  (三)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实施。积极发挥法律顾问的智库作用,公开选聘94名公职、非公职市政府法律顾问,组建法律顾问专业团队,全市法律顾问共参与起草、论证、审查重大决策150件,各类文件86件。促进法律顾问积极履职,参与起草、审查政府重大合同251件,涉标的额27.9亿元。为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等提供法律服务190件,涉标的额5.5亿元。参与处理行政复议、诉讼、仲裁等法律事务250件,切实防范和降低行政风险,组织编写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法律问题指导手册,为推进依法行政提供务实有用的指导。
  四、坚持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能力有了新提升
  (一)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完善江阴市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执法信息实现全市统一平台对外公示,信息内容更加全面详实。对市镇两级执法机关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对镇(街道)推行 “三项制度”相关制度规范进行了统一,开展“三项制度”示范创建,有力督促和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落实,促进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
  (二)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效能。推进全市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强化基层综合执法法治协调、业务指导,全年协调处理执法争议13起。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围绕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查处和制裁各类违法行为。全年办理完成各类行政执法案件共计12002312件,其中行政处罚案件1204291件,有效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持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严把执法准入关,强化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管理,对全市行政执法主体进行了审核,公布全市第一批行政执法主体名单。组织全市300余名新申领行政执法证人员进行网上考试;连续四年实施综合执法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市镇(街道)综合执法局280余名综合执法人员及37名执法辅助人员进行了培训,行政执法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夯实。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坚持进驻式重点评查和报送式集中评查相结合,共集中评查行政处罚案卷130卷、行政许可案卷28卷,积极做好问题反馈整改,推动全市行政执法质量进一步提升。
  五、坚持强化制约,权力运行监督展现新成效
  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市政府会议成为常态化。今年以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3件,政协提案333件,按时办复率100%。按照规定向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6件。
  (二)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力度。严格审计监督,重点对政府重大投资、社会保障资金、民生工程资金、经济责任履行等方面进行审计,完成审计(调查)项目36个,完成政府投资额审计8.69亿元,核减1.03亿元;完成拆迁资金审核56.91亿元,核减1.09亿元。
  (三)不断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拓宽公开内容,畅通公开渠道,有效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加强网站信息内容建设,依法依规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全年共发布政务信息23569条。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编制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1291条,实行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加大政务新媒体日常管理和常态化监督,规范内容审核流程,及时有效回复网民留言,营造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环境,全年12345热线、市长信箱办理群众和企业诉求36万件,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
  六、坚持多元有效,依法化解矛盾开创新局面
  (一)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强化对不当和违法行政行为的督办、纠错,全年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14件,撤销4件,责令履行1件,确认违法1件,综合纠错率29.8%。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常态化工作机制,完成以市政府为被告或被申请人的应诉案件12件,经法院裁判复议的案件连续五年无一败诉。
  (二)夯实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新时期“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政仲裁、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加强行政裁决工作的实施方案》,梳理全市行政执法机关行政裁决事项清单,将行政裁决纳入全市非诉讼纠纷化解综合平台建设。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市镇两级共18个非诉服务中心全部实体化运作,全年化解纠纷超3万件。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律援助参与调解前置工作,家事调解“进社区”全面铺开,创新推出“客厅家居式”调解模式,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99%矛盾实现就地解决。
  (三)开展普法宣传弘扬法治。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为重点,全面总结梳理“七五”普法经验典型,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共举办各类法治讲座(培训)100余场、普法主题普法活动50余场,发放普法材料80000余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139个,通过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能力强的基层法治带头人队伍,一批“一镇一品”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在全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社会环境,推动法治之根扎牢基层,法治成果惠及群众。
  回顾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对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政务公开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化;三是监督问责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破解。
  2021年,市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深化依法治市为主线,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统筹推进法治江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力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创建,为全市争当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江 阴 市 人 民 政 府
                                                                                  2021年2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