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0-00555 生成日期 2020-03-11 公开日期 2020-03-11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国土资源、能源 主题(二级) 土地 关键词 规划,自然,汇报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度 依法行政工作 情况 汇报
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201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汇报

市人民政府:

2019年是我局全面履行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职责的第一年。全局上下紧紧围绕“两统一”的核心职责,聚焦“强基础、优空间、护资源、促集约、维权益、惠民生”六条主线,按照局党委中心工作安排,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权力监督,妥善化解矛盾,全面提升江阴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法治化水平

一、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一)科学编制计划,加强法治引领

适时调整依法行政、“七五”普法领导小组,明确局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认真研究各项工作的计划规划编订工作,科学统筹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法治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年初制定了《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2019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明确了8大类19项具体的工作要求;制定了《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2019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明确了宣传教育工作具体任务,并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到全局工作的总体布局中。我局常年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适时邀请相关法律专家,定期分析研究依法行政工作。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文件管理

认真落实《自然资源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和市规范性文件管理要求,积极推动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公开发布、备案、解释、评估、清理等各项制度落地实施。主要开展工作:一是根据市政府年初下发的2019年规范性文件后评估计划,完成了《关于人均耕地不足0.1亩村组撤销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严格控制和加强规划变更管理的规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3个规范性文件的实施后评估,撰写了后评估报告并报市司法局。二是规范性文件和一般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出具规范性文件和一般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意见书5份,分别是《关于加快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操作办法》、《关于江阴市利港街道申报江阴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小区的意见》、《长江(江阴段)沿岸造林绿化建设方案》、《江阴市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严格土地执法监管的通知》

二、依法全面履行各项职能

(三)加快简政放权,推进放管服改革

一是开展行政权力事项标准化建设。按照“三级四同”要求(省、市、县三级权力名称、编码、类型、依据相同),结合《关于对江苏省行政权力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的通知》和《无锡市政府部门权力事项清单》,对我局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进行了两次梳理,根据最新目录,我局目前行政权力事项共234项,其中行政许可37项、行政征收16项、行政确认4项、行政奖励17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征用1项、其他权力13项。二是推进不见面审批。对行政审批事项按具体业务类型进行细分,确定了47个具体业务项。我局将不见面审批作为信息时代改进政府服务的重要方法,通过代办服务、快递送达等方式减少见面环节,全力保障不见面审批方式的实现。现47个业务项中,43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4项实现见一次面不见面审批比例达到91%三是落实完善“三项制度”建设。在全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制度,强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力地促进了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四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五是深化“2440”改革要求,全面提速增效。在全市设置“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网点、联办窗口,“统一放号、一窗服务、一次交件、一次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4个工作日”办结。全年共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112300件,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43220本,不动产登记证明65050份,办理查封登记7069件,解封1643件,住房查询181322份,拆迁注销1409份。配合回复信访工作15件,上门服务42次,绿色通道服务112次。

(四)实现突破提升,打造四全标准

深入开展调研,参照无锡市局最新编制的6大类59个标准规范,结合江阴实际,不断完善“四全”标准化服务平台一是画出“路线图”,确保硬件建设快速达标。将周庄分局服务网点作为江阴窗口标准化建设的示范点,组织其他分局(所)现场观摩交流,明确统一建设标准后全面铺开窗口标准化建设工作;认真落实江阴集成改革要求,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开“一站式”政务服务,加快推进基层“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方便办事群众。二是提升“软实力”,确保队伍建设取得实效。以巩固提升不动产登记“2440”改革成果为契机,以自然资源和规划大讲堂为依托,加强对市局已发布的标准体系的学习培训,特别是加大窗口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知识辅导,全力打造一支既懂标准化知识,又熟悉业务技能的高素质窗口队伍。三是找准“结合点”,确保四全标准深入人心。加强内外宣传,促进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参与窗口标准化建设,扩大窗口标准化影响,确保人人知晓标准,人人践行标准。通过宣传,切实增强系统上下的紧迫感、责任感,从而自觉投入到标准化建设当中,按时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五)推进互联网+”,完善便民举措

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要求,积极参与江苏政务服务网江阴综合服务旗舰店建设,首批41项业务已实现互联网在线申请办理,其中包括行政许可类14项,行政征收类13项,行政给付类1项,行政确认类2项,其他11项。一是简流程。通过优化网上服务流程,简化政务服务“一张网”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二是畅渠道。畅通办件信息推送渠道,完成原办件过程信息与“三级四同”清单建立映射关系,完成办件过程信息的转换,并上传省政务服务网。全力参与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事项融入政务办政务服务网,促进自然资源和规划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三是优服务。大力推进数据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不动产登记中心与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共享,群众在申请公积金贷款时,单位间通过内部查询系统可直接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及不动产抵押登记信息,不再需要群众亲自来回跑查询。不动产登记中心新购带人脸识别的自助查询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四是压时限。全力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发展,企业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为实体经济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限。五是转作风。深入法尔胜集团、三房巷集团、澄星集团、华西实业等企业上门服务,详细了解企业在办理不动产权证方面的实际需求与困难,对企业历史遗留的办证问题进行探讨,对其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向企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六)立足职能定位,保障社会发展

一是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今年我市共完成了6个批次、2个增减挂钩批次和8个单独选址项目的组件上报工作,用地总面积3252.49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354.37亩,保障了省级重点项目大昌行、AESC电池项目以及三房巷薄膜、新能源汽车(国润金华)、联动天翼、安凯特、远卓换热器(麦普森)、秋林特能、科安传动、互鸿纺织、振新实业、无锡市防汛应急工程大河港泵站工程等一批无锡市重大重点项目顺利落地。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园区),服务拟出让地块前期规划研究和重大项目选址工作,如南门地区、北门国乐岛等区域整体开发建设,江南大学江阴校区、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大桥路、新澄杨路、中医院新建、周北热电、定波水利枢纽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三房巷、兴澄特钢、梦东方、澜马体育等市重点重大项目建设。三是不断强化土地市场调控。编制住宅用地出让三年滚动计划,合理制定经营性土地年度出让计划,住宅用地不同区域把握地块出让节奏,严控商业综合体项目。对经营性地块出让不设置条件,严格执行20187月我市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经营性用地出让管理的补充意见》(澄委办[201855号)。建立安置房地块出让限价机制,规范做好现场摇号工作,建设用地出让全部实行网上交易。全年我市供地6269亩,其中出让经营性土地362885亩,成交款142.27亿元,工业用地512493亩,成交款8.34亿元。四是持续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7.92万亩,完成土地整治项目177个,新增耕地面积4421亩。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剥离再利用工作,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83.37亩。

三、落实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七)严格履行程序,提高决策质量

根据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江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依据市政府发布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做好《江阴市镇村布局规划修编》、《江阴市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规划》、《江阴轨道交通S1线沿线及站点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三个重大事项的行政决策工作,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程序,确保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八)把握“三重一大”,坚持集体决策

全年共召开局长办公会14次、党委会13次,讨论通过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及交通用地基准地价成果、江阴市镇村布局规划、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务公开管理办法、江阴市规划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安全生产工作、扫黑除恶、森林防火、人员招录、地价评审、项目规划设计、延期开竣工和项目招投标及经费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所有的违法案件均履行会审和集体讨论程序。目前,我们在土地征收报省审批前,均对征地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通不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一律不上报。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九)强化执法监管,依法履职到位

我局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认真落实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监管职责。一是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按照“依法监管、公正高效、公开透明、问题导向、协同推进”原则,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效能,按照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逐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检查随机抽查制度。二是加大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力度。全市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02个,以信访举报、卫片检查、例行督察整改核查为重点,依托“慧眼守土”系统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管。全市用地秩序稳中向好,2018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成果一次性通过部省和无锡审核。三是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全年共立案查处土地和规划违法案件73件,其中:土地类违法案件46件,面积119.91亩;规划类违法案件27宗。共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22宗,移送财政依法没收15宗。全部处罚决定案件均在我局外网对外公示,并移交市经信委纳入征信管理。全年为市各上市企业开具违规核查证明26件。积极协助配合市法院执行局做好历史违法案件的梳理和执行工作,共梳理历史违法案件200余件,配合法院执行局执结往年非诉案件28件。四是认真开展违法行为实时监管工作试点。今年,我市作为全省四家试点单位之一开展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实时监管系统运行试点,根据工作安排我局再次梳理完善了执法监察工作职责和流程,力争使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监察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拓展两法衔接,创新执法联动

一是与市检察院建立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联动机制。我局主动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工作联系,对土地出让、违法案件查处等易发生行政公益诉讼的行政行为提早研判部署,严格依法行政,降低公益诉讼的风险,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二是建立与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的联席会议机制、防控查处市级会审机制、联络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巡查处置机制、联动处罚机制、联合宣传机制等“七项机制”。江阴主城区(澄江街道)范围内严格按照“市级联合查处、街道联合整治、村(社区)联合防控”的“三级三联合”要求,搭建市级违法用地建设行为防控查处联动机制架构。15个分局、所通过政府发文或签订联合防控查处联动协议书的形式与属地政府综合执法局建立有效的自然资源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自然资源执法联防联查联控全覆盖、全监管。

五、妥善化解涉土矛盾纠纷

(十一)遵循知情原则,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落实主动公开职责。我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政府的政务公开要求,凡是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全部在网站公开。先后制定了《网站栏目设置及相关责任表》、《网站信息发布流程图》、《网站信息发布审批单》等制度,明确了我局实施政务信息公开的总体要求、推进机构、信息公开的范围、公开的程序、各条信息更新维护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更新周期和要求等,确保政务信息及时公开、准确公开、依法公开。二是依法办理依申请公开。全年共受理依申请公开68件,其中当面接件13件,来信52件,网上申请3件;65件已办结,有效回复率达100%。此外,协助无锡市局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7件。三是妥善办理咨询投诉。全年12345平台共收到咨询和诉求件896件,及时签收率、及时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保障了网络诉求通道畅通。

(十二)着力化解矛盾,解决信访问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信访工作领导体系。今年共受理登记各类群众信访、咨询和上级交办1448件其中:来信26件;来访142批;来电85件;公共呼叫中心12345和12336转办1057件;办理上级转办信138件。办结率100%。二是规范办理流程。开展“落实五责”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处置涉土信访行为。按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问题,确保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有效信访事项按照法定程序得到妥善处理。重视重信重访,区别情况予以处理。对合理合法的,责成有关单位(科室)限期处理;对当事人要求不合理的,讲明政策、法律,做好说服工作。对群众上访不推诿,不拖拉,及时办理、妥善解决。三是开展专项整治。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参与省厅和无锡市局布置“百日清零”专项行动,联系属地政府,做好交办信访积案的矛盾化解工作。

(十三)重视争议诉求,办理争议案件

今年共办理行政诉讼案件19件,其中裁定驳回8件,撤回起诉3件,尚未审结8件;承办行政复议案件9件,其中维持我局行政行为4件,驳回申请人申请2件,尚未审结3件;办理仲裁案件2件,尚未审结;办理江阴市检察院前期监督建议案件2件,与市检察院联动信息交换40余次;未发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在涉诉工作中,我局主动与各级法院联系,与争议主体积极沟通,以柔性方式主动做好化解工作,妥善解决了唐士林诉房屋登记行为等争议案件。

六、积极推进法治基础工作

(十四)突出教育培训,提升行政水平

认真落实“四个提升”要求,科学制订教育培训年度计划。一是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学以致用。开办“自然资源规划大讲堂-融合课堂”,分期安排机关各科室负责人轮流授课。开展不动产登记业务轮训,全面提高我市不动产登记服务质效。举办重大行政决策工作培训,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我局结合国土、规划、林业三大板块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全业务学习培训,全年已开展各类培训30余期。二是组织专项学法考试,以考促学。为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组织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知识测试,共有20个单位、210人参加。为认真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全面提升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组织了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基层政务公开知识测试,共有19个单位、130余人参加。按照市司法局要求完成2019年行政执法证件换证考试,共164人参加并通过了行政执法证件换证考试,其中158人持有行政执法证,6人持有行政执法监督证,行政执法人员全部达到持证上岗资格。

(十五)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氛围

一是开辟普法阵地。在局十五楼图书室设置法治角,统一采购政策法规汇编、案例分析、理论研讨、法治故事等图书,供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参考。在局一楼大厅设置展览点,精心设计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宣传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在市政府西侧墙体设置宣传栏,在宣传橱窗中张贴9幅宣传海报,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二是拓宽普法渠道。局党委书记、翟菁局长带队参加我市“空中热线”电台直播节目,通过“空中热线”听民声、解民情、释民惑,通过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结合 “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在步行街学院广场设点宣传,共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宣传品2000余份。延伸基层宣传触角,分局、所在镇街人流密集场所摆摊设点,有的直接来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集中宣讲。利用“互联网+”,全年局门户网站发布政务信息4921条,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务信息152条,“最江阴生活服务体系”app发布新闻资讯30条,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公众号推文89条,向无锡、省厅报送稿件100余篇,在江阴日报、江阴新闻、江阴政报等主流媒体发布稿件10余篇,宣传了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工作动态,树立了自然资源和规划良好形象。三是创新普法形式。先后联合江阴市实验小学、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开展了“大手牵小手——‘4.22’世界地球日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为小学生进行“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专题授课。举办“法治在我心中”扇面绘制比赛活动,全系统共有52人参与,收到参赛作品83件,评选优秀作品30件。此外还组织了“暨阳法影”法治文化作品征集等活动。

一年来,我局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不断突破自然资源难题、不断谋求资源管理思路,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培训的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还有待加强,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二是部门法制建设任重道远,不能完全胜任工作需要;三是与当前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四是对网络平台等新媒体的建设和运用还有待加强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局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权力监督,提升行政水平,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管理自然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为“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9年11月28日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