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新区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0-00390 生成日期 2020-01-02 公开日期 2020-01-0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报告
主题(一级)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主题(二级) 宏观经济运行 关键词 规划,管理,开发区,总结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回顾2019年,面对宏观环境严峻、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全区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导向,保持定力、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奋发作为,进一步巩固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展望2020年,全区上下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委全会部署,突出高质量发展总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三高三新三区”建设为引领,以项目攻坚和创新提质为驱动,着力提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着力推进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着力激发担当作为的干事激情,着力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0年,江阴高新区:争当创新先行军,勇当项目领跑者

 

    1月2日下午,高新区召开2019年度工作总结暨党员冬训大会,总结2019年全区工作,确定新一年目标任务,重点部署推进项目攻坚和创新提质工作。江阴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作工作报告。

    回顾2019年,面对宏观环境严峻、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全区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导向,保持定力、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奋发作为,进一步巩固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一年,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项目攻坚年”为重点,发展后劲持续夯实。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以广联达移动智慧建筑、佩尔科技新材料、亚斯特国际等为代表,总投资370亿元的41个超亿元产业项目正式落地。深冷储能装备、中特棒材深加工、长庚锂电池用尼龙膜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天江药业二期、神宇通信二期、中芯长电3D集成芯片、江阴外国语学校、星河科创园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联动天翼新能源产业基地一期、阳光医卫新材料一期、普莱医药生产基地一期等14个项目正式投产。青阳园区累计签约项目超过30个,3个项目完成土地摘牌,冉溪环保竣工投产。推出工业数字经济、鼓励科创板上市、服务业提质增效、知识产权强区等扶持政策,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园,10个项目入驻;新增上市公司1家,兴澄特钢、法尔胜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兴澄特钢获评省第十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二、以“自创区建设”为主线,转型动力持续增强。获批苏南国家自创区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江阴唯一一家)、瞪羚企业9家;入选无锡准独角兽企业1家(江阴唯一一家)、瞪羚企业4家、雏鹰企业2家,瞪羚、雏鹰企业入选数占全市的67%;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3家,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37家,均占全市的四分之一,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9.1%。新增省、无锡市院士工作站4家,新增发明专利141件。新增各类人才2500余人,其中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2人、省“双创人才”2人、“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7人、“暨阳英才计划”8人,新引育各类人才项目53个。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正式投运,成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论坛、全国轴承行业2019年专题研讨会。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初步实现“不见面审批”,“证照分离”改革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获评国家特钢新材料大中小企业融通载体、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无锡政务诚信建设示范园区等荣誉。

    三、以“多领域整治”为抓手,园区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推进“310”综合整治,拆除违建1.3万平方米,设置澄江东路等3条严管路段,推进东横河、寿山河、新河港南段等河段周边环境治理。关停“三高两低”企业3家、“散乱污”企业13家,完成沿江4个码头整治任务。编制园区规划环评、循环化改造方案和大气源解析,配合取消化工集中区,完成中小企业环保体检100家、第三方托管50家,预计全年减排COD972吨、氨氮115吨、氮氧化物904吨、二氧化硫681吨,超额完成市下达减煤任务。拆迁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企业签约42家、农户签约27户,签约面积超11万平方米。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雷霆行动”,对“厂中厂”“煤气瓶”“散乱污”开展集中整治,累计检查企业322家,排查问题1003个,下发限改指令书132份,立案查处企业68家,关停企业23家。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四、以“补短提质”为突破,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及时做好征地补偿和即征即保工作,安置农户44户、78套,完成社保扩面7778人。新增就业人数4031人,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1835人,完成创业担保贷款35批次。高新区实验中学二期、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阴市中医外科医院等新、改、扩建工程开工,完成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改造升级。推动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家庭医生”签约11497人,成功举办高新区首届全民运动会。蟠龙社区建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7个社区治理项目入围市社区治理公益创投项目,省级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达100%。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恶团伙7个,侦破涉黑恶案件47个,抓获涉黑恶嫌疑人126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五、以“主题教育”为统领,党的建设持续加强。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开展“三送三悟”“红色基因寻访”等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近千件次。契合庆祝建党98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系列活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3个,意识形态责任层层压实。成立江阴首个跨行政区域党建联盟、高新技术创业园党委,新建28个“两新”党组织,12个社区全部实行“大党委制”,完成148个基层党组织换届。31名机关部门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公开遴选部门中层干部2名,选派2名部门中层干部任职社区党组织书记,调整社区“两委”班子成员56名。建成“政协委员活动之家”、“有事好商量”民主议事室,成立市侨联高新区分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履职活动周、定向视察等活动。加强廉政教育,严格执纪审查,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1件,收到问题线索30件,党纪立案30人。积极配合省委联动巡视,扎实推进市委巡察问题整改,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想干事、要干事、会干事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效能进一步提升。

    展望2020年,全区上下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委全会部署,突出高质量发展总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三高三新三区”建设为引领,以项目攻坚和创新提质为驱动,着力提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着力推进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着力激发担当作为的干事激情,着力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0年,将重点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完成经济增长目标。打牢稳增长的强基础。进一步健全机制招项目、提效加速批项目、形成合力建项目、跟踪督查管项目,完善中介招商、驻点招商,确保完成“12345”的招商目标。抓牢稳增长的关键点。进一步加快落地项目审批、审批项目入库、开工项目建设,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加强组织财税收入,纵深推进税收协同共治,真正做到应收尽收。加强进出口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确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筑牢稳增长的防火墙。加强风险防控,以高风险领域、涉险企业为重点,强化日常监管、预警监测、应对处置,深度治理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金融生态稳定。

    二、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扎实推进存量升级。聚焦构建“1+3+1”先进制造业体系,引导企业与爱波瑞、新松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服务商对接,实施一批“零供地”技改扩能项目,助推兴澄特钢争创中国质量奖、天江药业争创省长质量奖。扎实促进增量优化。围绕产业发展规划招引项目,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份额,加快江阴金属新材料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运行,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新引育各级人才项目20个以上。

    三、健全园区现代治理体系。经济发展领域,坚持“经营园区”理念,加快国资平台市场化改革,推进投、融资分离运作,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国资运管体系。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争取在项目、资源、人才、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 行政服务领域,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安全环保体检托管、城市管理非接触式执法等一系列改革重点工作,健全完善区街合一的行政管理体系、集中高效的行政审批体系。社会治理领域,完成17个空壳村的撤并,加强网格与指挥中心的协同,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等多元融合的社区治理方式,压缩管理层级,避免多头指挥,着力构建平安、和谐、有序的社区治理体系。

    四、着力提升安全环保水平。打好安全生产整治持久战。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雷霆行动”成果,切实消除各类重大安全隐患。注重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总监制度,完成企业安全托管200家,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启动智慧环保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化工企业关停任务。完成100家企业环保体检、50家企业环保托管。落实“一河一策”机制,确保东横河、寿山河、新河港等治理工程竣工。打好“310”综合整治收官战。对表三年总目标,倒排工作计划,列出工作清单,细化时间节点,全面推进整治,形成“治标有效、治本有道”的环境治理新常态,确保全区环境面貌实现明显提升。

    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以增收富民提升获得感。加强就业援助服务,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确保全年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1600人,城保扩面3400人。引导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合作联社和发展公司,参与社会事业投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服务提档提升幸福感。积极推进高新区实验中学二三期、金童中心小学、南苑幼儿园、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楼、江阴市中医外科医院等工程建设,确保实验中学二期建成投用。推动老小区改造全面开工,启动锦隆、山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建成投用滨江、石牌社区助餐点,完成社区客厅蟠龙站建设。青阳园区徐家湾安置房一期确保年内主体竣工。以园区美化提升满意度。加快推进高新区新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完成萧山路等7条道路的路面改造,启动朝阳路、星河路建设,确保蟠龙山公园年底出形象。完成拆迁5万平方米。

    六、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思想引领。突出“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依托“高新讲坛”“书记讲堂”等平台,打造具有高新特色、贴近高新发展的理论学习体系。常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22212”机制,健全完善舆情月报、分析研判等制度,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强化基层基础。高质量完成“高新红色先锋”基层党组织强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攻坚提质行动计划,形成一批“两新”党建特色品牌。实施“大党委制”融联共建行动,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格局。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完善干部培育体系,以中青年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基层一线干部为培训重点,实施年轻干部导师培养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用好“三项机制”,继续做好干部轮岗交流,畅通干部选任渠道,在机关部门间、机关和社区间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人员流动。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准确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紧扎细扎密制度笼子,把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决整治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作风效能的持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20年,将全面开展创新提质行动   组织实施 “五大工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创新提质行动为主要抓手,以争先进位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两大战略”并推,现代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两个体系”并建,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两套政策”并抓,全面提升高端主体创新动力和一流人才创业潜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力和创新创业生态吸引力,全力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提供强劲支撑。

    一、大力实施高端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高地。围绕“1+3+1”先进制造业体系,进一步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认真做好建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特钢新材料及制品、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技术高新、规模可观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促进新经济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规律,对重大技术前沿问题、重大产业前瞻问题进行超前部署,按照研发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的基本路径,力争再打造1—2个行业领先、全国闻名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的优势,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要求,引入高水平、专业性的科技服务机构,激发科技服务业企业创新潜力。全面推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科技服务业有力支撑创新创业的生动格局。

    二、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倍增工程。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探索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的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到2022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过500家、民营科技企业超过300家。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全面推行“小升高”“高升规”,分类分层建设高企培育库;加大科技项目引进力度,提高新引进项目的高企转换率,力争新增企业、人才项目3年内高企认定率超过50%。到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2019年基础上实现倍增、突破250家。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要探索开展“寻找雏鹰、瞪羚、独角兽”系列活动,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海选”、优质企业“甄选”、高新技术企业“遴选”等多种途径,加快形成“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梯队。到2022年,确保雏鹰企业超过50家、瞪羚企业超过30家、准独角兽企业超过3家。

    三、大力实施创新载体升级工程。突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大力度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多渠道整合资源、集成创新、破解难题。到2022年,新增企业研发机构50家。突出孵化成长平台优化。按照“资源+资金+团队”标准,对现有各类孵化器组织“全身体检”,改造提升百桥生物孵化园,优化完善启星智造产业园,加快建设星河科创园,启动规划建设扬子江加速器、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重点推进天安数码城申报国家级孵化器,牛商E工场、乐创汇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真正把孵化器变成一个个项目产出的加速器。突出重大载体平台争取。积极推进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先进技术战略规划研究院、生命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封测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在高新区实现零突破。突出科技合作平台运营。主动寻找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辐射,与先进园区、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探索合作建设2—3个异地孵化器。加强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中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中瑞海外孵化器、硅谷PNP创新中心等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的建设运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依托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江阴分中心、创新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和重点骨干企业,重点打造一批服务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活动平台建设,举办更多国际性、专业性会议活动,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扩大创新影响力。

    四、大力实施一流人才集聚工程。聚焦“高精尖缺”招才。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借力江阴国际人才市场,持续推进“百千万”引才专项行动,紧盯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大院大所成果转化项目和上市公司募投项目,努力招引更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聚焦重点群体育才。更加注重在科研一线、创新实践中培育科技人才,让青年科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深入实施企业家国际化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青年企业家基业长青工程,培养一批具有全球眼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着力发展和提升成人教育,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培养技能人才2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

聚焦服务保障留才。牢固树立“政策有底线、服务无止境”的理念,进一步整合人才服务相关事项和职能,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引进一流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推行人才“一卡通”政策,提供“一站式”服务,不断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

    五、大力实施创新生态优化工程。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布局,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作用,构建集咨询、托管、运营、金融、保护为一体的全方位、保姆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科创政策扶持高地结合科技创新长远目标、近期重点和实现路径,研究超常规政策和超常规举措,进一步构建精准完备的政策体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试点经验,全面落实科技投入奖补、非上市股份转让、股权和分红激励、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推进科技信贷模式创新,形成四级联动、错位支持、互为补充的科技金融体系。引入科技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试点,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到2022年,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打造创新创业服务高地。常态开展科技“三服务”、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建立健全企业库、需求库、人才库、专家库等资源库,优化完善一体化双创服务平台。举办政策宣传、项目路演、培训辅导等双创菁英会活动,全方位助力创新驱动示范区建设。

    深入推进项目攻坚行动,推动产业强区迈上新台阶:

    一、优化三大关键环节。招商环节上,常态化运行上海驻点招商,把高新区打造成全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突出日韩重点,适时启动日韩驻点招商。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绩效考核,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招商模式,力争在重特大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突破。审批环节上,完善重特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争取上级进一步下放涉企审批限权、补全涉企审批链条,真正做到“园内事园内办”;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审批、并联审批,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效能。要素保供上,排出3年内拟开工项目清单,对照清单,强化对土地等资源性指标的综合统筹和对上争取;加快“散乱污”企业的关停拆除力度,倡导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综合能耗等资源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开展好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优化项目环评,实施总量平衡,推动项目落地;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全力化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要素制约。

    二、健全三大推进机制。健全项目会办评审机制。实行“一周一会办,双周一评审”,对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组织一周一会商,确保即时即办、集中会办,快速化解矛盾制约。完善项目准入评审制度,严格按照高新区产业规划及准入负面清单实施综合评定,提高项目招引的精准性、有效性。健全进度督查通报机制。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每月对拟新开工项目土地征供、流程审批及现场推进情况、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情况、竣转项目业务落实情况等进行督查通报;每季度组织一次重大项目现场观摩,现场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集中展示项目攻坚的成效。健全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实行“半年一考核,一年一奖惩”,制定重大项目考核实施细则,每半年进行一次日常动态考核,并与年底综合考核挂钩,把项目攻坚作为部门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三、形成三股攻坚合力。管委会合力。实现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全覆盖”,挂钩领导要对挂钩项目负总责,定期过问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现场办公,加强实地调研,及时督促缓慢工作快推进,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关键环节、“卡壳”环节加快突破。部门合力。对项目建设实行挂图作战,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项目联络员的职责,分头负责,压实责任,建立无缝衔接的重大项目责任体系。 按照项目推进实施动态更新,督促牵头部门、配合部门按照相关时限和要求快速受理、快速流转、快速办结、快速报告,做到一事一议、一事一结、一事一报,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政策合力。向企业及时宣传招商引资政策组合拳政策、根据项目进展及时兑现政策,并加强分析研究,根据周边发展态势和实际执行效果,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调整,放大提升效果突出的政策、优化完善效果一般的政策、调整取消效果不好的政策,真正以“含金量”充足的政策体系,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