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科技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19-04143 生成日期 2019-03-19 公开日期 2019-03-19
文件编号 澄科发办〔2019〕9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科学技术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通知
主题(一级) 科技、教育 主题(二级) 科技 关键词 科学,技术,机关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现将《2019年科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阴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2019年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市高创投公司:

现将《2019年科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阴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3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9年科技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之重、工作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为全面落实2019年科技创新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跨越,特制订本年度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围绕高水平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县(市)总目标,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全力打造创新资源的最强磁场、科技创新的区域高地,为江阴继续当好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19年科技工作目标任务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3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06%,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1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00家,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超70项,引进科技人才项目18个,新建市级院士工作站3—5家。

三、主要任务

(一)遵循一条主线

1.高标准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出台《创新型县(市)建设方案(2019—2021)》,切实抓好创新创业政策落地、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科技创新为民惠民、体制机制全面创新等六项重点任务,打造创新特色明显、创新创业环境优良、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典型示范,顺利完成2019年度的各项建设任务,为实现3年规划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二)完善四个体系

(1)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2.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研发。主动对接“科技创新2030”等国家重大项目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布局,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瞻领域,组织实施产业前瞻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集聚资源、政策、人才等创新要素,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企业,加快形成更多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增长极,引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35%。(计划科、高新科)

3.突出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我市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发挥板块、龙头企业主体作用,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优化布局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平台运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2019年,组建江阴市生命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技术平台2家,探索建立医药产业技术论坛。(科管科、社发科)

4.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精品、特色、品牌农业产业,不断提升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支撑,年内培育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围绕百姓关注的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慢性病防治、水环境治理和大气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民生科技示范项目、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和软科学研究项目,发挥科技创新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持引领作用。(社发科)

(2)着力完善创新型企业梯队的培育扶持体系

5.聚力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攻坚战。瞄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目标,建立市、镇(街)园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机制,将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人。以“江阴科技课堂”为主阵地,深化政策宣传、申报指导、认定培训及跟踪服务等措施,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跃升与质量提升并举。2019年,新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数19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1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575家。(高新科)

6.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梯队。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为梯队目标,全面建立全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后备库,坚持分层梯度扶持和分类靶向培育并举,推动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2019年,新增雏鹰培育库入库企业203家,瞪羚培育库入库企业66家,准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20家。(高新科)

7.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层次。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标准化组织秘书处等企业创新平台,并不断向省级、国家级研发机构攀升;鼓励重点骨干企业设立或并购境外研发机构,就地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对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范管理,探索实施绩效评估,进行差异化扶持,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绩效。2019年,新建江阴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家,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家,新建无锡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3—5家,探索建设产业院士工作站。(科管科)

8.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分专题、分领域组织实施“百家企业进高校、百项成果进企业”双百行动计划,以技术转移后补助政策为抓手,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全年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超70项。依托“脉点科技”江阴频道,举办2场专题项目发布会或集中对接活动,1场院士专家高端报告活动,全面完成与“脉点科技”的合作项目。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引导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把握“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每年至少组织开展国际合作对接活动2场以上。(科管科、计划科)

9.集聚科技人才资源。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大力引进扶持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尤其是江阴籍的领军型人才,带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年内引进科技人才项目18个。加大国际招才引智力度,做强做实江阴国际人才市场,开展每月一期海外项目远程视频路演活动,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会和创新创业大赛。推动建立国外顶尖科学家、团队的吸引集聚有效机制,新建“海外专家工作室”3个,全面提升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水平。(科技人才服务科)

(3)着力打造高效灵活的科技服务体系

10.积极构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围绕我市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专业机构、高校院所在江阴设立技术转移转化平台,鼓励各类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技术转移活动。发挥好我市独立设置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作用,做活做强我市技术交易市场,年内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1亿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江阴转移转化,不断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科管科)

11.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充分发挥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江阴分中心的作用,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年内推行科技保险支持措施,建设科技金融服务高地。健全“澄科贷”“锡科贷”“苏科贷”三级风险补偿资金贷款体系,确保支持力度不减,降低企业创新成本。2019年,为科技型企业融资超17亿元,为15家农业企业联系贷款1000万元。(社发科)

12.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一批科技咨询、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规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建立科技服务平台备案管理数据库,完善黑名单制度,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科管科)

13.开展众创空间绩效评估,健全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促进科技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年内新建众创空间2家。(高新科)

14.深入推动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和星创天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超市与省总店的成果转化机制,年内申报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便利店2家,申报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家。(社发科)

(4)着力营造包容宽厚的创新生态体系

15.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杠杆效应。在贯彻落实好省科技改革“30条”、江阴市高质量发展“30条”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加大对“创新发展16条”、“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等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用好用足扶持政策。(有关科室)

16.加强对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和后续跟踪管理,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和无锡市科技计划。(有关科室)

17.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全市年销售5亿元以下的当年未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试行企业研发经费补贴制度,根据企业当年研发投入新增情况,给予5%—10%的后补助。在试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将研发准备金制度逐步覆盖到全市科技型企业,提高全市企业研发投入比重。(计划科、高新科)

18.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精心办好第29届科技节等重大活动,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有关科室)

19.加强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在全市上下营造“关注创新、尊重创新、投身创新”的浓厚氛围。(社发科)

20.加大科技舆论宣传和典型导向力度,提高科技信息工作水平,年内各科室及事业单位每月提供至少2篇信息稿件,全年至少完成1篇调研报告。(各科室、事业单位)

(三)强化三项建设

21.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解放思想常态化,推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位政治立场。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推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办公室)

22.着力强化科技队伍自身建设。推进科技助理季度例会常态化制度化,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干什么、会什么”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不同层次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化素质,年内实现对全市镇街园区科技助理轮训全覆盖,切实提高科技队伍在新常态下创新思维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办公室)

23.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着力打造“阳光科技”,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环境。(办公室)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