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19-00647 生成日期 2018-06-13 公开日期 2018-06-22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主题(一级) 劳动、人事、监察 主题(二级) 社会保障 关键词 养老机构,提案,函
效力状况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307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307号提案的答复函

蒋屹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进医养融合养老的建议》,市政协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业推行医养融合情况全面掌握,分析到位,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很有建地。您对我市关于推进医养融合养老的建议非常好,颇具有针对性,对加快养老服务业具有积极意义和指导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实施之年,为了更好地推进养老服务业,实现医养融合,我市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注重政策落实

1、加快医养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拓展医疗机构为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建立医护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按标准设立护理站,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利用和发挥现有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向养老机构开展辐射和延伸服务,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不断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长期护理、失能康复等需求。到2020年,6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有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

2、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为提高长期稳定的供养能力,促进社会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满足老年人对专业化照护服务的需求,制度性地解决老年照护服务的资金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市、区整合现有政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作、责任共担的机制,探索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建立与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紧密结合,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确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的内容。推动居家上门服务所提供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服务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互衔接。

3、发展老年医疗机构。将老年专业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服务资源,加强老年康复中心、老年病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色科室,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制定相关政策,整合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

4、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符合参保条件的老年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范围。到2020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90%和75%以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其他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其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老年人患病,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医疗救助。

二、注重规划引领

目前,我市正依据《“十三五”养老服务业规划》和》和《“十三五”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内容,逐步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一)养老产业“建设工程”。全市新建4个等一批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养老产业项目。推进老社区等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建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重点推进江阴兆丰颐圆综合生态智慧养老项目、江阴市延龄养护院养老项目、江阴市顾山养老护理院项目、江阴云亭养老项目综合体。这些项目都是医养融合的综合养老项目。

(二)居家养老“优化工程”。依托养老机构、社区服务设施为周边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精神关爱、助餐、助浴和护理等服务,增强社区支持下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一体化。为家庭成员提供免费护理培训,普及照料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开展家庭照料服务的老年配偶或子女提供支持性喘息服务。全市所有街道(镇)建有助浴场所。所有社区(村)均建有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

(三)养老机构“提升工程”。70%的农村敬老院完成提档升级改造任务,使其具备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符合二星级养老机构要求。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加强护理型、医养结合型、临终关怀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基本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需求。推进全市23家养老机构康复器具室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适老化设施“改造工程”。制定适老住区建设标准、子女与老人共同居住亲情养老模式的支持政策,完成新建或改造3个适老社区任务。为每个街道(镇)日间照料中心配备方便老年人出行、上下楼梯的辅助器具,逐步解决老年人出行不便的困难。完成6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内无障碍设施改造或配置基本生活辅助器具。

(五)服务人才“培养工程”。健全市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力度。支持校院合作,鼓励学校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助学、奖学等方式,吸引各类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一支不少于100人的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六)养老服务“智能工程”。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建成覆盖全市的养老数据资源中心及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各涉老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可靠便捷、质优价廉的家政预约、医疗保健、商品代购、信息提示、紧急救助为一体的逐级响应、多方联动的网络保障。

三、注重探索创新

一是推行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把有医疗资源的民办养老服务企业或社会组织,特别是有品牌实力的公司引入江阴落户生根。二是探索运用智能终端,利用远程诊所、机器人、健康小屋等技术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三是研讨推行养老护理评估工作,掌握全巿老年护理需求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数据,整合民政、卫生和人社资源,然后量身定做,制定方案,逐步推进老年护理工作。

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86861533)

 

江阴市民政局

2018年6月13日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