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前后,总会曝出虚假大学欺诈事件,甚至同一校名年年存在,年年被举报,但年年死灰复燃。“野鸡大学”为何屡禁不绝呢?
原来,“野鸡大学”大多只是创建网站行骗,成本低廉,多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致使相关部门监管、查处难度较高。一些民办非学历机构通过在地方人力资源、工商和民政等部门备案,以培训学校、社会组织等名目申请营业许可,再巧借名目去行骗。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对研修或专修学院监管有限,也给了不法分子行骗的机会。
都说十年寒窗,那么多学子辛辛苦苦通过高考,本想开启一个新人生,不料一时眼拙,报错了学校,真是亏太大了!所以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擦亮双眼!
如何辨别虚假大学?
①看网站域名。正规高校官方网站的域名后缀一般是“.edu.cn”。
②虚假大学网站的学校新闻、公告,一般常年不更新。
③上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名单和新批准学校名单一查便知。
“野鸡大学”们最喜欢干的一件事还有改名字!比如著名的“北京邮电大学”,摇身一变,成了“中国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变成了“中国传媒艺术学院”,真可谓是真假李逵,傻傻分不清......
我们找来了人民日报发布的全国381所“野鸡大学”黑名单,家长和考生们看仔细了:
除了辨别虚假大学
还有这些骗局要警惕
营利性志愿填报咨询辅导别轻信!
一些社会咨询机构或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志愿填报现场咨询或网上咨询,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向考生与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这样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还有可能被误导,失去正常录取机会。
谎称能办理各种“特长生加分”
许多不法分子声称能办理各类“特长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以“特长生”录取。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的方式忽悠、蒙骗考生将各种费用打入个人或机构的银行卡号。
填报志愿很重要
当心被骗!
![]()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