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应急管理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17-00297 生成日期 2017-05-03 公开日期 2017-05-0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科技、教育 主题(二级) 教育 关键词 学校,学生,安全生产
效力状况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面对有离家倾向的孩子,怎么办?

  外面的诱惑、课业的繁重、父母的叨唠……往往会让少数孩子心生离家出走的念头。那么,发现孩子有离家出走的苗头时,父母该怎么做呢?“家长平时要常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特别是当发现苗头时,更应该积极、主动、耐心地给予关爱、引导和疏解。”昨天,市心理健康协会会长宋山告诉记者。

  用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质熏陶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始终起着导向、楷模作用。鲁迅说过,即使是父母之间的对话,其实也是做给孩子们看的。父母应以自己健康的心态,自信、宽容、谦和、乐观,以及正直、民主、守法、敬业的良好素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来熏陶和引导孩子。

  用平等的态度、诚恳的言行尊重孩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家长只有用平等的态度、诚恳的言行,获得孩子的尊重,孩子才会与家长沟通心灵,才会将心里的烦恼痛苦告诉家长,才能让家长获得解除孩子苦恼的机会,从而打消孩子离家出走的念头。

  用细心的观察、周详的分析关注孩子。表面上看,孩子的离家出走是突然间发生的,其实不然,它一定是有先兆的,比如偏激的言行、忽变的情绪等。对此.,家长应及时地了解孩子,细心地观察孩子,并周详、准确地分析其偏激言行的根源,做好早期预防。

  用适度的评判、恰当的约束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因各种因素染上一些坏习惯,如偷懒、撒谎、欺侮弱小、结伙逃课等。家长对此应有明确的评判,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应一清二楚地告诉他们,并给予恰当的约束,不能模棱两可。

  用足够的耐心、科学地帮教矫治孩子。一旦孩子已有种种偏激言行等反常表现时,家长应在及时洞察的前提下,采用对症下药的科学方法。针对他们目前所处的困境和性格弱点,帮其梳理分析,探讨改正途径,切不可随意地打骂。事实证明,简单粗暴的做法,会促使孩子走极端,一有机会,反而会出走。

  用及时的阻止、坚决的行动挽救孩子。当家长发觉一时糊涂、一时义愤的孩子将要或已经冲动地离家出走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阻止,及时寻找,绝不可与孩子赌气,任其离家。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