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合同或者用工协议代签、内容约定不实等导致农民工工资核算不清、劳动报酬争议居高不下等顽疾,2023年3月,宿迁市人社局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苏宿工业园区率先开发建设电子劳动合同线上平台,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或者电子用工协议。农民工本人通过手机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实现合同本人签、内容本人知、工资支付约定本人清,从源头上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用工管理。
一是创新源头治理新路径。宿迁采用个别地区先行试点,首先在苏宿工业园区在建项目中推行。电子劳动合同与纸质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施工企业通过登录平台,线上填写合同信息,自动生成电子合同;农民工通过手机扫码在线确认合同条款等事项,完成“电子签名”;用人单位在线完成“电子签章”,即完成电子合同签署全流程。用人单位可通过平台电子合同模块,在线管理电子合同,方便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实现农民工合同签订“零跑腿”,也不用为讨薪没有电子证据烦心。宿迁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三周年前完成首份电子劳动合同试签,5月底完成首批3个项目518人电子合同签订。
二是拓展数字治理新内容。通过“宿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与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共建共享,促进跨部门协同治理,一体化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用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对接电子劳动合同平台企业端数据,向未建劳动合同系统的施工单位提供合同信息批量申报功能,报送合同开始及结束日期、工资计算标准、工资支付时间等要素,上传合同电子扫描件,并进行查询统计管理。预警系统运用算法、识别等智能化技术,对农民工电子花名册实时分析,动态掌握项目用工结构及劳动关系变化等情况,打通与实名制考勤、工资结算之间的堵点,推动用工管理全过程监测,有效破解工资结算和支付争议难题。
三是推动系统应用新格局。推动在建项目施工单位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平台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并将生成数据汇聚到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系统统一管理,实现对电子劳动合同或者电子用工协议、实名制考勤、工资结算与支付等信息自动核对校验。对信息无法匹配的,系统生成预警信息并及时推送至属地人社及行业部门核实、处置和反馈。同时,将全市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在建工程项目纳入预警系统监管范围,推广应用电子社保卡考勤,确保考勤率达到100%,实现劳动合同、考勤等“电子化”管理,减少争议发生,全面推动工资保障机制落实。
截至9月底,宿迁已在118家用人单位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平台,使用电子劳动合同近5000份,实现对劳动用工数据动态监测,切实推动源头治理,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来源: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电子邮箱:mayor@email.wuxi.gov.cn 苏ICP备05002806号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65号 网站标识码:3202810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