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规文件及解读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1-03613 生成日期 2021-11-04 公开日期 2021-11-25
文件编号 澄政办发〔2021〕77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通知
主题(一级) 科技、教育 主题(二级) 教育 关键词 改革,学校,教师,通知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20〕75号),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率先建成全省职业教育高地,有力支撑我市“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奋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内涵提升为重点,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支持政策,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正向环境,探索具有江阴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江阴行动”。

二、改革目标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布局,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努力打造产教融合度高、区域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教育创新城市,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改革创新,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育训结合、德技并修有效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建成一批德育工作品牌学校。

——优化资源布局。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师资建设对接人才成长,专业课程对接产业发展,形成横向融通、纵向贯通、校企联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打造江阴职业教育名校。

——深化产教融合。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积极探索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指导、产教研一体化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努力打造现代学徒制“江阴特色”。

——突出内涵质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三教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全面提高。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实现部门引导更加主动,考核评价更加优化,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加快现代职业学校建设,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显著增强。

——聚焦率先发展。建立完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保障机制,并进入政府议事日程,以投入促突破,以贡献求发展,奋力夺取全省职业教育发展高地。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营造“崇尚技艺、以工为荣”的浓厚氛围。

三、重点举措

(一)以党建为引领,高站位推进立德树人基础工程

1.强化党建工作的全面领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全面领导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建立部门党委领导挂钩联系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将党建工作纳入职业学校综合考核。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建带团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职业院校党建联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职业教育党建工作品牌。

2.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立德树人融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全过程。创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行动,建设一批思政教育示范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强化职业院校辅导员和班主任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广泛开展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等专题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营造崇尚技艺的浓厚氛围。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教育全覆盖所有中小学校,建设中小学职业体验示范中心。建设一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基地,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德育导师。组织新媒体通过典型人物宣传、实施各类创业培训、举办多种赛事等形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每年表彰一批“技能雏鹰”,营造“崇尚技艺、以工为荣”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结构布局,高品质推进资源优化设计工程

1.优化职业院校资源配置。深化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加快标志性职业学校建设,积极推进江阴中专校一校四区融合发展,推进江阴中专校改扩建、华姿中专校异地新建、澄西高级技工学校创建江阴技师学院。

2.推动职业院校品质升级。积极对接我市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政策保障和投入,大力支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聚焦发展目标,突出标志性职业学校建设,快速提升江阴中专校、华姿中专校综合办学水平,支持江阴中专校建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支持建设江阴技师学院。支持江阴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积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3.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实施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支持职业学校面向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外来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年培训人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完善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定期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每万名劳动者高技能人才比例显著提升。

(三)深化产教融合,高质量推进校企合作赋能工程

1.创新产教融合载体平台。加快构建政府、企业、院校联动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建立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学业、就业“六业联动”校企合作平台。依托我市产业集群,挂牌一批名企名校合作项目。创新江阴职教联盟工作机制,推动骨干学校、核心专业与优势企业共建现代职教集团。

2.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完善长效培育机制,挂牌一批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符合标准的职业教育相关投入,可按规定落实教育附加费抵免等政策。

3.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聚焦产业急需、社会必需,重点建设一批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生产示范、员工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资源共享型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全面推行1+X证书制度,校企共同开发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的实训课程,扩大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四)注重教育质量,高水平推进内涵建设跃升工程

1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2021—2025),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三教”改革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优化职业院校专业体系,立足我市产业结构培育10个高水平专业(群)和5个产业急需、特色鲜明的技工教育品牌专业。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师教材教法教育改革,实施课程教材“双百计划”。试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有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遴选支持5个1+X证书制度试点示范项目。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建设5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遴选建设10个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市级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积极引进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双向进入机制,鼓励选聘企业技术带头人担任兼职教师。到“十四五”末,全市职业学校具有高级职称、高级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3.扩大职业教育对外衔接。拓宽国际化视野,支持职业学校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院校加强合作,积极引进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强化课程体系和技能认证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先进理念和国际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增强发展动力,高效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1.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依托我市重点产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学校,探索利用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现有资源转型设立职业学校分校区。健全支持民办职业学校发展的相关政策,按规定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学校给予扶持。

2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职业学校依法制定章程,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给予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内设机构设置、干部聘用、专业设置等办学自主权。改革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方式,支持职业学校专设流动岗位自主聘任兼职教师。

3.优化职业学校评价体系。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产业发展贡献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度,引入专业机构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技能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制定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绩效考核评价办法,重点考核服务成果转化和职业培训、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成效。鼓励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对世界、全国和全省大赛获奖选手给予激励。

(六)优化发展环境,高标准推进江阴行动护航工程

1.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把落实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纳入各部门议事日程。按程序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的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各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和职业学校按照“一校一案”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2.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健全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推行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普通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待遇,核增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和幅度,并在绩效分配时向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社会服务的教师倾斜。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3.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弘扬劳动光荣、技能优先的时代风尚,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定期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和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活动,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总结凝练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与重要贡献,引导更多青少年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推动人才观、价值观转变,形成尊重职业人才的良好氛围

 

附件: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任务(项目)清单

 


 

附件

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任务(项目)清单

工程名称

主  要  任  务

责任单位

完成年限

(一)

立德树人

基础工程

1.建立部门党委挂钩联系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将党建工作纳入职业学校综合考核。

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

2021年

2.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培育至少1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建设一批思政教育示范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教育局

2022年

3.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

市委教育工委、江阴学院

2021年

4.每年举办高校辅导员和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

教育局

持续推进

5.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教育,建设市中小学职业体验示范中心。

教育局

2021年

6.每年表彰100名职业学校学生“技能雏鹰”。

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

持续推进

(二)

资源优化

设计工程

7.推动江阴中专校、华姿中专校等易地新建或校园改扩建。支持江阴中专校建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支持建设江阴技师学院。

教育局、人社局

2022年

8.支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

教育局、发改委

2022年

9.职业学校每年培训人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

各职业院校、澄西技校

持续推进

10.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每年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

人社局、发改委、工信局

持续推进

(三)

校企合作

赋能工程

11.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打造10个名企名校合作项目。

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委、工信局、工商联

持续推进

12.支持建设1个示范性职教集团,打造3—5个骨干职教集团。

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人社局

2022年

13.培育不少于3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税务局、教育局、人社局

2022年

14.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和一批资源共享型高水平实训基地。

人社局、教育局、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

2022年

(四)

内涵建设

跃升工程

15.组织实施全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2021—2025)。

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人社局、工商联

2021年

16.根据我市产业需求,培育10个高水平专业(群)和5个产业急需、特色鲜明的技工教育品牌专业。

教育局、人社局

2022年

17.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遴选支持5个1+X证书试点示范项目。

教育局、人社局

2021年

18.建设5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10个市级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

教育局、发改委、人社局

持续推进

(五)

体制机制

创新工程

19.健全支持民办职业学校发展的相关政策。

教育局、财政局、工信局、发改委

持续推进

20.职业学校依法制定章程,建立健全职业院校理事会。

教育局

2021年

21.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

教育局、人社局

2021年

22.改革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方式,支持职业学校专设流动岗位自主聘任兼职教师。

教育局、人社局

2021年

23.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依据。职业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

2021年

(六)

体制机制

创新工程

24.完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教育局、人社局

2021年

25.制定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绩效考核评价办法。

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人社局、工商联

2022年

26.鼓励职业学校师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对世界、全国和全省大赛获奖选手给予激励。

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

2021年

(七)

江阴行动

护航工程

27.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制定“一校一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发改委、工信局、教育局、人社局

2021年

28.成立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领导小组,设立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专班。

教育局、人社局

2021年

29.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财政局

2021年

30.推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普通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人社局

持续推进

31.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宣传部、教育局,人社局

持续推进

 

 

政策关联解读: 《江阴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文件解读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