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生态环境局
/sthjj/index.shtml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江阴生态环境局 > 工作动态
讲好红色故事,绘就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5-10-11 08:30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无边光景一时新”的蒲市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村庄处处生机盎然。近年来,在“红色蒲市、绿色家园”理念引导下,蒲市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无锡市美丽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2021年,蒲市村还被列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在江阴“南大门”竖起了一座红色文化新地标。

 

 

“绿色”为基 人居环境换新颜

 

“搬到这里后,还是熟悉的乡里乡亲,感情都在,居住环境却大不一样了。”村民龚磊搬进新家已有一年,对他来说,这几年里,村容村貌变靓了,人居环境变美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舒心。

 

 

和龚磊一样尝到甜头的村民不在少数。2017 年,蒲市村被确定为江阴市首批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试点村。到2021年底,全村所有自然村均已落实雨污分流,此外,通过村庄环境整治,蒲墅里自然村整体面貌靓化出新,获评省特色田园乡村。如今的蒲市村,“我参与、我管理、我受益”的治理模式使人居环境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红色”为底  红色热土寄深情

 

“红色”是蒲市村的特色。蒲市村的蒲墅里自然村曾是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1940年,谭震林率新四军六师在这里驻扎14个月,领导指挥大小战役上百次,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也与蒲市村村民建立了鱼水深情。

 

 

时至今日,百岁老人蔡宝凤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的事。“当时,谭震林夫人和我住在一起,像亲姐妹一样。部队的兵也很守纪律,借了东西,都要一样样整理好还回来,有缺失的还要补钱给我们。他们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不分彼此。”

 

 

红色历史不仅是蒲市村村民的集体历史记忆,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气和底色。蒲市村党总支书记浦益锋介绍说,这几年,该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通过探索“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遗传承”等模式,发展红色旅游,不断增强红色村庄影响力和辐射力。202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后,该村设计了“七个一”红色培训课程体系,“我们用红色阵地串联起红色路径,同时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进一步造浓蒲市村的红色氛围。”浦益锋说。

 

 

近年来,蒲市村将原有的蒲墅里党员教育基地进行改造升级,建设了新四军六师驻地旧址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革命书场、红色书房、先锋驿站等阵地,同时成立了红色故事宣讲团,让游客在体验游中了解先烈英勇事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高效赋能

 

一直以来,蒲市村致力于打造承载田园乡愁的美丽新农村。从靓化绿色风貌到建设高标准农田,从实现蒲市浜水系自然流通到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蒲市村追求跨越提升的脚步从未停下。走进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蒲墅人家项目现场,一座文旅新地标已初具雏形。“‘蒲墅人家’建成后,将集餐饮、文旅、游客集散、文创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我们也会利用这一载体,将业态经营和绿色风貌联动起来,增强文旅吸引力。”蒲市村党总支委员李强说。

 


在浦益锋看来,如何传承红色精神、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村庄面临的新课题、新契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蒲市村将抓住“红色”“美丽”“幸福”三个关键词,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构建绿色家园,描绘出属于蒲市人的幸福色彩。“我们将打造高标准农田,发展‘蒲市大米’品牌农业,促进村级增收;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村庄,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与村民一起打造共建共享、乡风文明的幸福家园。”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65号 网站标识码:3202810016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