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
/rsj/index.shtml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市人社局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打造“强技赋能”新范式 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匠心力”
发布时间:2025-05-07 16:46

在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00后学员周佳豪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编程任务。“等我结业考试通过,马上就能拿下高级工证书,中船澄西已经给我发了offer!”他的故事,正是江阴市“技能+就业”直通模式的生动缩影。

作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前列的“制造业强市”,江阴正以“匠心力”破题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2024年,全市开展补贴性培训1.2万人次,创业培训3000人,新增技能等级认定企业56家,更以“实境课堂”“共富计划”等特色实践,探索出一条县域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技能+就业”直通车:从实训车间到产业一线

走进中船澄西的焊接实训基地,火花飞溅中,学员们在国家级技能大师指导下演练船舶焊接技术,学员们实训所用的就是学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原料加工产品。这种“车间即课堂、作品即产品”的模式,已成为江阴校企合作的标配。

“我们与‘345’产业集群中的198家企业建立‘培训认证就业’闭环。”江阴市人社局职业培训负责人花晓艳介绍,通过“订单班”“新型学徒制”,仅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江阴市高级技工学校两家技工院校,就向全市输送技能人才超2000人,其中85%进入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领域。2024年,全市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直接获证就业者达2000余人,实现“以赛促训、以训促岗”。

“人才课堂”打破边界:让工匠精神可触可感

“原来数控精度能达到头发丝的1/20!”在“大国工匠走进江阴”实境课堂上,华为智能制造专家顾廷权的演示引发学生阵阵惊叹。这场集结15位国家级工匠的“技术巡礼”,通过“演示+研讨+实操”三维教学,已覆盖全市3所公立职校3000余名师生。江阴市人社局还聘请大国工匠李万君、张翼飞担任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和技术指导专家。

江阴的创新远不止于此:

“技能夜校”进园区:开设“匠心筑梦 点亮未来”澄才课堂,针对在职人员推出工业机器人、短视频制作等“8小时外”课程;  

“跨域共富计划”:与新疆霍城县、江苏灌云县共建培训基地,输出“江阴标准”,帮助两地培养竞赛金奖选手。  

创业培训“新形态”:从抖音卷王到海归创客

在江阴创业大学的“抖音精英班”里,中小企业主们正热烈讨论短视频运营策略。2025年创业大学研发符合市场紧缺型课程,推出短视频、直播、AI类课程。这种“行业热点+创业实训”的3+X课程体系,半年来已孵化出37个本土网红品牌。

“SYB培训让我少走了三年弯路!”海归创客顾云之的跨境电商项目,得益于创业导师“一对一”跟踪辅导,半年内营业额突破百万。2024年,江阴创业培训讲师斩获省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全国教学案例三等奖等6项大奖,更以“巾帼班”“青创营”等定制化服务,培育出192个初创企业。

政策赋能:构建县域技能生态“样板间”

翻开《江阴职业培训工作指南》,从补贴申领到质量监管,20项标准化流程清晰明了。该市创新“三方联查+影像溯源”机制,对培训全程数字化留痕,确保每笔补贴“精准滴灌”。  

“技能人才是支撑县域转型的核心变量。”江阴市人社局主要领导表示。随着“数改智改”专项培训、第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等举措落地,江阴正朝着“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0万,高技能人才占比35%”的目标加速迈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匠造引擎”。  

从“大国工匠课堂”的沉浸式育人,到“技能夜校”的柔性供给,江阴以“小切口”破解了县域技能人才培养的共性难题。这座以“人心齐、民性刚”著称的城市,正在用“匠心力”书写新时代的“技能答卷”。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65号 网站标识码:3202810016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