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
/jyj/index.shtml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市教育局 > 教育新闻 > 教育要闻
江阴市举行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观摩会
发布时间:2024-12-02 09:59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11月27日,在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华西校区)成功举办了“与‘薯’同乐· 你我同行”为主题的江阴市中小学“党建+劳动”现场观摩会。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杨伟忠、德育科副科长黄伟出席活动,全市中小学德育主任及劳动教育教师代表、学校家委会成员200余人参加本次观摩活动。

观摩会以“薯”你最棒·趣味闯关 、 “薯”香四溢·实践活动、与“薯”相遇·劳动课堂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现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在学校“仁宝路”,一场由红薯为核心,多元知识相融合的趣味闯关,让师生体验到“劳动+”学科活动的魅力,给“薯”趣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闯关游戏设置了飞花令、物理探趣、政治思索、历史追忆、地理畅游、生物研究、道德与法治等薯趣知识题:在“秋收”、“红薯飘香”的飞花令中任选一个关键字,限时创作;一筐红薯平均分给一班的同学,若每人分 4 个,则余 20 个;如每人分 5 个,则缺 10 个。问一班有多少名同学?这筐红薯共有多少个?;“Is the sweet potato a root vegetable?”“The sweet potato is native to ______.”;解释红薯在烤箱里变热的过程;追忆有关红薯引进的政策;阐述红薯种植时通常采用起垄栽培方式的作用;思考影响红薯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思索“与‘薯’同乐”活动所体现的亲社会的行为等等。

活动引领同学们了解红薯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它的生命奇迹,追踪它的传播路径,了解不同地区的种植文化与地理环境,思考红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多学科融合探秘“薯”趣,同学们热情四溢。飞扬的眉宇、心底流淌的快乐,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只有掌握知识、懂得团结合作,才能共同收获美好的“果实”。

红薯实践融学科,才情收获满田园。在“华西好少年”农耕体验基地上,每个展示区各具特色:挖红薯称重大赛、红薯果雕、薯丁调味、薯泥丸子制作、烙薯泥饼、烘烤薯片、红薯养生粥、各式烤红薯等,这是学校“与‘薯’同乐”融学科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展示。从实践、观察、记录、反思,再运用到生活,形成闭环式探究学习。小合作,大智慧,既充分发挥了个体的劳动价值,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融学科深度学习。

劳动实践展示区,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多任务处理能力。如:挖红薯称重大赛中,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关系和空间概念,估算土地面积,再估算产量。烤红薯时,同学们掌握火候和时间,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时间与红薯熟透程度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烹饪技能展示区,重在提供给学生多元、有趣的学习体验。如:同学们通过红薯切片,可以观察到内部结构和颜色变化,从而了解红薯的纤维组织和淀粉含量。通过制作红薯泥、红薯饼等美食,可以观察到在加热过程中的颜色、质地和口感的变化,从而理解化学反应对食物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学习如何调整食材的比例和烹饪时间,以获得最佳的口感和营养效果。艺术创作展示区,重在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同学们通过制作小报,了解红薯的起源、传播和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等历史知识;同学们通过创意果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搭配,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学校报告厅张珂老师执教了《薯趣恒生,薯艺纷呈》劳动实践课,通过与多个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红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展示自己对红薯知识的探究成果,又完成了高质量的劳动实践,掌握了相应的手工技巧与劳动要点。在薯艺实践中,同学们既得到了思维的培养,也得到了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更深入理解了红薯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学生们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感受着生长拔节的喜悦。

华西实验学校执行校长赵志友就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汇报,主要介绍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经验做法。他从灌溉精神营养建构校本劳动教育新特色、丰富课程内涵建构校本劳动教育新样态、构筑劳动基地彰显乡村劳动教育新特色、总结实践轨迹续绘学校劳动教育新蓝图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了学校田间劳动实践课程从1.0版本提升到2.0版本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最后,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杨伟忠就做好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总结性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劳动教育现场观摩会的意义,肯定了学校围绕红薯开发一系列课程,在体现劳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又充分展现了课程融合的特色。同时,杨科长借此活动希望全市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再提一个台阶,引导各校做到四点:

一是要坚持行政驱动,绘就劳动教育“新蓝图”。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初步构建起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示范性强的资源成果和典型案例;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理论支撑、实践途径、评价标准等要素,形成“五育并举”的良好态势,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水平。

二是要着眼课程推动,落实劳动教育“新课标”。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践,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和课程基地建设,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提高劳动课教师的业务技能,特别是初中学段的能力水平,把劳动课开齐上足。

三是要实施多方联动,形成劳动教育“新场域”。各校要视情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在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本领;要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布置居家劳动任务,争当家庭劳动小能手;要充分利用好我市学校校内建有的菜地果园、营养烹饪、木工坊、3D打印室等项目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促进学生进步。

四是要丰富活动载体,打造劳动教育“新引擎”。各校要持续组织开展学生五一劳动周、“实践砺成长 劳动最光荣”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形成固定项目,丰富育人活动内容,使孩子们能够在劳动中快乐成长、舒缓身心;要学习好的做法借鉴,形成自己的特色活动,使劳动教育正在成为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此次江阴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观摩会的顺利举办,不仅展示了江阴市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也为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风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任务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更有力支撑!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电子邮箱:mayor@email.wuxi.gov.cn

苏ICP备05002806号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65号 网站标识码:3202810016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