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向“绿” 内外兼修提“颜值”增“气质”
发布时间:2024-01-25

江阴山水相依,河湖交织,绿水青山中蕴藏着百姓生活的福祉。冬日的长江江阴段,一湾碧水蜿蜒不息、波澜壮阔,沿岸风光旖旎、生机盎然。冬日的江阴城乡,小游园、美绿地色彩缤纷,安澜之河、美丽之河交织成网,维持生态绿、做优环境美正成为江阴市民的共识。

以绿为笔、以绿为底、向绿而行,过去的一年,江阴深入贯彻“还岸于民、还水于民、还绿于民”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省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八大类29项重点任务、60项重点工程项目,持续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全面擦亮生态底色。截至目前,江阴主城区30公里寸土寸金的生产岸线全部变为生态岸线、亲水岸线;8公里沿江公园、10公里锡澄运河公园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让江阴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以绿为笔,勾勒美丽乡村新图景

一栋栋漂亮的“霍比特屋”迎来众多乡村民宿发展“取经者”,一座座规划整齐的新农房吸引游客驻足观光,一条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带旺沿线特色店铺……在江阴,一个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场景,汇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大寒已至,气温降至零下。上周末,仍有不少市民前往月城镇戴庄村游玩。凡去过的游客绝不会空手而归,买上几把新鲜水芹、购上几张“芹娃”书签,这是必不可少的。“我十年前来过这,当时村里没有柏油路,村民种植水芹的规模也没这么大,这次来感到很惊喜。”市民范李宝说,如今来戴庄村,不仅仅是买水芹,更多是来观光赏玩旅游。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江阴全市各行政村(社区)以开展“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以净为底,精雕细刻农村人居环境;以美为形,逐步提升村容村貌高“颜值”;以治为要,深度激发乡村善治效能,让农村百姓也能享受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长泾镇南[~公式~]村南北圩东倚东清河,“玉带”罗庄浜环腰,依托自身优势,致力于发展休闲、娱乐、养生、观光为一体的地方特色旅游景点,千亩标准农田、沿河散步绿道、儿童乐园串联起了百姓的幸福生活。新桥镇郁桥村庄桥,不仅把村庄环境整治一新,村委会还联合各党建联盟单位出资,给每家每户增设了庭院,这样一份额外“福利”让村民在自家庭院内就可以享受“诗意闲暇”的美好生活。徐霞客镇方园村内一派水乡美景,清凌凌的池水映照出方正的石砖驳岸,河塘中央的浮床上栽种了净化水质、涵养水体的植物,配套绿化逐步完善,勾勒出水美乡村的别样风采……

2023年以来,江阴按照“三美一高”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文旅,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城乡。因村施策改善人居环境,分类落实整治提升和长效管护措施,新桥镇、蒲市村等1镇14个村分别获评江苏省首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村。

以绿为底,守护长江美丽岸线

登上濒临长江的鹅鼻嘴公园最高处俯瞰江阴,长江沿岸欣欣向荣,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壮美图景尽收眼底。

“我刚跑完5公里,沿着江边欣赏美景、畅快呼吸,怡然自得。”一大早,市民黄和平就迎着朝阳在沿江绿道奔跑,看着开阔的水面波光粼粼、船只穿梭,觉得“家乡处处是美好”。依江而建、因江而兴的江阴,在享受长江母亲河“馈赠”的同时,曾饱受环境污染“之痛”:20世纪90年代,在沿江大开发的背景下,江阴市长江岸线过度使用、土地超强度开发等问题严重,高峰时曾开发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长江岸线,有4条入江河道水质不能稳定达标。

去除沉疴,焕发活力。近年来,江阴以“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的生动实践,唱响长江大保护的“江阴之歌”,不仅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关闭化工生产企业,还主动清退码头、工厂、轮渡站等,将江苏省政府批复的23.4公里港口岸线主动压缩到16.85公里。江阴对腾退出来的滨江空间实施生态修复,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公园,一抹抹绿色连点成片。2023年,江阴空气和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两个突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首次突破80%,全省排名较2022年上升7名;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3年保持100%,长江干流江阴段总磷0.074mg/L,在江苏段浓度最低。

扎牢空间安全“绿篱笆”,生态资源既要“护”,也需“育”。江阴大力实施生态安全缓冲区和“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试点,打造各类生物来澄安营扎寨的“聚宝盆”。2023年,白屈港长江湿地保护小区正式建成,这也是江阴规划面积最大的湿地保护小区。建成后,该保护小区不仅为长江流域丰富的植物资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各类水禽、鱼类提供重要的生存栖息地,也让人们近水更亲水,充分享受湿地带来的放松心情、净化心灵的“生态福祉”。坚持抢救性“复绿”、大规模“增绿”两手齐抓,江阴以用地范围内的长江岸线及水域为保护范围,重点保护了长江湿地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湿地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全市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的“版图”不断扩大:2021年,江阴长江桃花港湿地保护小区成功创建,2023年,建成霞客湾生态湿地2平方公里,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27.8%,江阴大地上正在上演着一场人与自然之间“双向奔赴”增绿增利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让人们亲近自然,充分享受湿地带来的放松心情、净化心灵的“生态福祉”,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保护湿地的行动自觉。当漫步在湿地公园、长江沿岸,品味鱼翔浅底、草木葱茏的自然野趣之时,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是油然而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改善提升湿地环境,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的江阴,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唤醒江阴市民的“生态自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长江母亲河。

逐绿而行,精雕城市文化名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最直观体现,江阴的绿水青山与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相辅相成,不断擦亮着百姓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底色。

如何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渴望的“诗和远方”,满足大家畅享绿色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无论是保留城市肌理推动城市更新,还是丰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培育现代时尚气息,“让人民更幸福”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从1998年开始,著名书法家沈鹏陆续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捐献给母校,如今的沈鹏艺术馆已成为学科教育的生动现场。曹颖甫故居免费提供中医服务,成为“参观游览+惠民工程”的体验平台。2023年,位于长江之畔的首座雕塑艺术馆正式开馆,江阴籍雕塑大师夏和兴向江阴捐赠了精心创作的157件雕塑作品。紧随其后,夏港街道永安公园内的陈复澄艺术馆对外开放,有着“中华第一刀”之称的著名篆刻家陈复澄,将自己及收藏的850件艺术作品留给家乡。姚澄艺术馆在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正式开馆,引导、鼓励、支持广大锡剧爱好者投身锡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锡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发扬光大。顾明远教育思想展览馆正式开馆,讲述他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新引领……在江阴“澄艺空间”珠链计划的引领下,一批涉及历史文博和文化名人的特色文化空间正相继亮相,分散在各处的名人空间串珠成链,成为独具江阴特色的文化表达新模式。

丰富城市文化厚度,江阴既有“大而美”,也有“小而精”。“大而美”,就是依托江阴外滩、城市T台,依托霞客湾科学城,布局更多文化新地标。“小而精”则将重点延链串联“澄艺空间”珠链计划,培育各类民间艺术展馆,陆续建成一批文化艺术空间,让江阴处处有文韵。

如今,放眼江阴,除了有名人馆藏积累城市文化厚度,还有随处可见跨界融合的咖啡店,“咖啡+画廊”“咖啡+书店”“咖啡+花卉园艺”……赋予城市公共空间更多新的价值。江阴市糖朝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衍生出的咖啡店,让人们在品味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沐沐空间内的女性画展,尽显女性艺术的美感……遍布江阴街头巷尾的咖啡店,已不止于一种文化符号、休闲方式,它更成为人与人、情感与情感、文化与文化的链接,彰显着江阴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包容、优雅与活力。

文化地标,是城市文化的“文眼”所在,勾勒出一座城市文化图景的天际线,塑造着人们打开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未来,随着以国乐岛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新地标的相继建成,江阴将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更好地擦亮江尾海头城市人文“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