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戴庄村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水芹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大产业融合,打造“花塘水芹”新名片,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撬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念好“土”字诀,汇聚产业资源优势
依托本村特色农业“花塘水芹”的悠久历史、上佳品质和良好口碑,精准把脉本村的土地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种植地理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民俗文化优势。以党建为引领,与农业农村局、月城镇、无锡产业集团、城乡规划设计院等支部组建“‘芹’动三农”党建联盟,整合成员单位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借助镇村联合投资、与南农大合作建立水芹研究院,整体规划以“花塘水芹”为主题产业的美丽乡村布局。
打好“特”字牌,扶植产业转型升级
以提升“水芹”品质为核心,积极学习其他地区的种植经验,因地制宜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有机栽培技术,坚持典型带动,点面结合,通过典型示范,树立样板,引导和带动水芹种植户积极参与,提升水芹的产量和品质。短短三年时间,“花塘水芹”种植面积扩大了近20倍,年产水芹4000吨,凭借出众的品质和口感,成功注册水芹商标,逐步实现从“好产品”到“好品质”、“好品牌”的转变。
做深“产”字文,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通过“村集体+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模式,加快土地集中流转,做强“水芹”特色产业,开拓水芹、雪梨瓜等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花塘水芹”年零售额累计达2500万元,芹农由2021年的56户扩大到2023年的136户,累计带动村民就业近300人,增加村民收入1000余万元;村级稳定性收入从2020年不足250万元到2022年超280万元,三年增长了28%。围绕打造集“花塘水芹”主题产业园、美丽河湖、美丽农居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推进以“规模化种植+观光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
![]()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