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1404053X/2021-00657 | 生成日期 | 2020-08-11 | 公开日期 | 2020-08-1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函 |
主题(一级) | 工业、交通 | 主题(二级) | 信息产业(含电信) | 关键词 | 电子,提案,函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081号提案的答复函 |
民建江阴市委:
你们在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业的建议》,市政协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收到提案后,我局认真讨论研究,收集整理情况,认为你们对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我们对政协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助力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景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指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锌(ZnO)、金刚石、氮化铝(AlN)为代表的宽禁带(Eg>2.3eV)半导体材料。从目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来看,SiC和GaN相对较为成熟,ZnO、AlN、金刚石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和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和高键合能等优点,可以满足现代电子技术对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抗辐射等恶劣条件的新要求,在国防、航空、航天、石油勘探、光存储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对人类科技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目前国家大力推动的“新基建”包括5G基站建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新基建”各个产业的发展都与半导体技术发展息息相关。例如以氮化镓(GaN)为核心的射频半导体,支撑着5G基站及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建设;以碳化硅(SiC)以及IGBT为核心的功率半导体,支撑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基站/数据中心电源、特高压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以AI芯片为核心的SOC芯片,支撑着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系统的建设。不难看出,有“新基建”的建设需求和国家替代的加持,国内半导体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国内半导体面临的多个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1、需要长期历史积累厚、技术更新快;2、研发成本高、投入不足、进入门槛极高;3、产业链条长,需要最尖端的制造水平;4、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5、人才短缺严重。
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代半导体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主要有衬底、外延、设计、制造、封装等。SiC产业方面国内起步较晚,2006年才成立了国内首家SiC材料生产商北京天科合达,但进步迅速,与国外差距正在缩小,目前已有山东天岳、东莞天域、厦门瀚天天成等代表企业。但SiC晶片在国内应用较少,整个材料产业的发展缺乏下游应用厂商支撑。GaN产业各环节以欧美企业为主,我国企业刚开始涉足,尚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我市现有企业在整个半导体行业内处于产业链中游,主要有以中芯长电为代表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以江化微、润玛为代表的电子化学品配套企业。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方向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省市各级均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发展,将半导体产业列入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创新战略布局,着力从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半导体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00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一)落实政策兑现
国务院刚刚出台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我市今年也出台了产业强市三十条,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政策,创新支持方式,引导企业弘扬江阴精神,聚焦实业、聚力产业。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政策要求,主动对接企业,及时兑现奖励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
今年6月1日,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由江阴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新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方共同投资建设,参照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院地合作经验,具体规划建设包括江阴集成电路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和集成电路创业投资基金等在内的三个板块。其中江阴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作为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整体负责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划和统一管理。建设“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进行物联网系列高端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研发并产业化、培养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逐步打造具有江阴特色的集成电路创新生态。力争在五年内,承担省、部级以上的项目及课题超20项,集聚集成电路相关的高端科研人员超100人,形成各类知识产权超150项、设计流片超20个(不少于6款芯片实现量产),培训专业人才超1000人(次)。
后续将全力支持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发展,推进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进行项目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研究制定支持南理工江阴校区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依托南理工江阴校区资源优势,推进南理工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设。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向,聚焦支持集成电路、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完善融资担保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市场化支持作用,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支持体系支持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各级财政出资建立科技贷款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科技贷款投放规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
(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我市今年制定出台了《江阴市人才引育机制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百千万引才行动,高质量举办“澄就未来”创新创业大赛、江阴市人才科技周等活动,挖掘跟进优质人才科创项目落地,拓展社会化引才新路径,年内引进优质科技人才中介机构2至3家,开展“百企千才高校行”、“才聚江阴”线上线下招聘等活动,加大产学研对接和优秀大学生招引力度,确保柔性合作专家500名,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1.3万名。高质量做好2020年度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摸排和申报工作,跟踪推进江苏省、无锡市人才申报项目的现场考察、路演答辩工作,启动“暨阳英才计划”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入选上级人才项目50人以上,全市人才总数达到42万人。
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86860967)
江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