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临港开发区持续刷新发展“热力图”
发布日期:2025-06-30 08:56    文章来源:江阴日报

六月的江阴,热潮涌动。前不久,总投资约1.77亿元的瑞典蒙特集团中国新工厂在临港开发区正式投产。起重机巨臂挥舞,施工车辆穿梭不息……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生态,吸引外资加码、推动产业升级,临港开发区正以“一天一个样”的项目建设加速度持续刷新发展“热力图”。

作为全球知名的空气处理节能方案专业服务商,蒙特早在2013年就扎根临港开发区。时隔12年,基于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上下游供应链,蒙特再次为江阴投下信任票。据悉,新工厂主要生产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除湿、加湿、降温、锂电池生产车间恒温恒湿等设备,同时落成的蒙特亚太研发中心和亚太培训中心,将针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遇到的挑战与难题,为客户提供生产环境控制、热回收、空气调节、农业技术等专业建议与解决方案。通过“生产+研发+培训”三位一体布局,蒙特持续扩大业务范围,彰显出深耕江阴的长期战略。“目前,江阴已成为蒙特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其中多个重要零配件供应商来自江阴本土。我们希望在此诞生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对于未来发展,蒙特工业事业部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奥利维耶·佩尔蒂埃有期待,更有信心。

与蒙特相距不远的东洋机电(江阴)有限公司同样“梅开二度”,从2024年底到现在,不过半年时间,9000平方米的二期新厂房已拔地而起,进入验收阶段。这家韩国DY POWER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正将3000万元投资转化为年产10万件液压油缸零配件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现有产能和本土化配套率。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亿元,为卡特彼勒、沃尔沃、日立、中联重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作配套,进一步强化临港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项目建设“加速度”背后是营商环境的强力支撑。近年来,临港开发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创新审批机制,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通过“批前指导+并联审批”,为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持续刷新“临港速度”。已投产的蒙特新工厂,在建的利电五期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扬子嘉盛LNG码头改造,拟建的特西氪、埃珀特等项目就是在这样的全力支持下落地、推进,形成梯次发展的产业格局。

项目打前锋的同时,科技创新生态同步完善。临港开发区累计建成科创载体近100万平方米,集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48家,形成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数据显示,187名领军人才集聚于此创新创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智力支持。

从资本投入到前沿技术引入,从单一项目到建圈强链,外资加码临港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行走在这片221平方公里的产业热土上,塔吊林立的画面与智能工厂的景象交相辉映。正如管委会办公楼内醒目的标语——“一切为了项目 为了项目一切”,临港开发区正以“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