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人民日报》
一篇题为《旧轮胎正变废为宝》的文章
将目光聚焦高新区企业
江苏中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月上旬,沈佳高铁沈白段铺轨收官。在这段长白山区,为应对最低零下40℃的极寒,由江苏团队研制的“橡胶改性沥青”用于其中3300米的防水封闭层建造。就在同时,上海松江区沪松路完成了1万平米新型道路养护铺设,运用了同样的“橡胶改性沥青”。
交通设施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这种新式橡胶路面由江苏中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共同研制。2017年起,高校团队每年测试1万余组试件,企业投入千万级研发经费,经历小试、中试、大试和四轮技术迭代,目前已形成年均30万吨的废旧轮胎处理产能。
一直以来,国际主流的制备工艺是将轮胎粉碎,作为一种弹性填充料,直接加入沥青再高温融合。但异味挥发、结合不牢等难题始终制约了废旧轮胎再利用的全面铺开。如今,新一代橡胶路面被广泛验证,正在重写这项工艺。
步入中宏环保位于江苏江阴的制备车间,不再是“高温蒸烤”“刺鼻异味”。“不是‘粗放粉碎’,而是一场‘精细变化’。我们针对不同情况,精准控制生产温度,在全密封环境下,将废轮胎橡胶‘靶向性’操作,有序实现变废为宝。”技术总监朱亚琴介绍,新材料目前已在全国16个省份铺设超过50个路面项目。(文章部分节选)
江苏中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废旧橡胶绿色循环与高值利用,国内领先的具有常压连续再生装备制造和再生橡胶工业化生产的企业。一直以来,企业始终秉持“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绿色理念,以“高端装备+新材料”双轮驱动,打造了“回收—再生—应用—再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生态体系,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与环境效益最优化,推动行业向低碳化、可持续化转型。
中宏环保攻克了传统沥青相容性差、异味大、存储不稳定等难题,与传统沥青相比,更环保、更具性价比,在钢桥面铺装、裂痕以及白改黑路面改造、冷拌冷铺超薄抗滑磨耗层和高铁防水封闭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各类道路建设难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多年来,企业研发推出了“废橡胶智能化再生利用装备”工艺,胶粉产品也广泛应用轮胎、输送带、绿色道路、绿色建材等行业。在技术研发上,主编4项国家标准和多项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产品通过REACH、RoHS、CE认证,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认证。
接下来,高新区将持续践行“双碳”战略,支持企业不断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水平,全力当好废橡胶绿色循环利用领域的先行者,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