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是国家一类病虫,可以危害茄果类、豆类和瓜类等多种蔬菜,也是我市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隐蔽性强、繁殖速度快、寄主范围广、易产生抗药性、能够传播病毒,已经成为蔬菜生产上防治难度最大的害虫之一。当前,我市多种蔬菜已进入开花结果至采摘期,请各镇(街道)加强防治服务指导,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保障蔬菜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发生情况
据5月7日调查,按照植株调查法,在豇豆上,虫株率81.7%,百花虫量165头;在番茄上,虫株率42.5%,百花虫量81头。随着气温升高、食料丰富,预计下阶段发生程度还将进一步加重。
二、防治意见
坚持综合施策、治早治小、科学用药的原则,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杀、生物防治及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蔬菜蓟马发生危害,降低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1、清除虫源。蓟马发生初期,要及时清理田间发现的虫叶、虫果,要用较厚不透气的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密封好,带离棚外集中销毁。
2、色板诱杀。每亩悬挂20-30张蓝板(加引诱剂)诱杀蓟马,降低田间虫口密度,悬挂蓝板高度一般是蓝板下沿需高出作物顶部10-20cm。若大棚顶部有遮阳网或棚膜,蓝板悬挂高度需距棚顶30cm以上,避免棚顶冷凝水影响粘虫板粘性。
3、生物防治。蓟马虫量较轻时,可以在傍晚喷施球孢白僵菌或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药剂,添加蓟马引诱剂以提高防控效果。
4、化学防治。蓟马虫量较高田块,开花坐果期选择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虫螨腈、噻虫嗪和呋虫胺等持效期较长的药剂单剂或复配制剂,提高防控效果。结果采摘期选用溴氰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噻虫嗪等安全间隔期3天以内的药剂进行防治。可添加蓟马引诱剂、食诱剂、有机硅等,提高防控效果。
三、注意事项
1、按登记推荐用量轮换使用药剂,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得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不得超范围、超剂量、超频次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
2、宜在傍晚或清晨施药,重点喷施花器、果实萼片、嫩梢、生长点及幼果等隐蔽处。喷头向上,从下往上喷,重点喷幼嫩叶片(叶背为主)、顶端嫩芽,药剂需覆盖整个生长点区域。喷施幼果时,重点喷施果实萼片周围及果柄连接处,避开果实正面直接喷雾(避免药斑)。
3、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如实记录农药使用相关信息。
4、种植户应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防止农药污染环境。
![]()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