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
/nyncj/index.shtml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农业农村局 > 当前农事
2025年第5期病虫情报(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25-04-08 16:07

  小麦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集中为害阶段,综合分析病虫发生基数、品种抗性和生育进程、天气条件等因素,预计今年小麦穗期以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为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各镇(街道)务必高度重视,强化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坚持科学防治策略,坚决打赢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1、赤霉病:中等至偏重发生。

  (1)品种抗性弱。今年小麦种植品种以扬麦34、扬麦25、扬辐麦15为主,均属不耐病品种。

  (2)田间菌源充足。受秸秆还田量大、稻麦连作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田间菌源量不断累积,满足赤霉病大流行所需的菌源条件。

  (3)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去年小麦晚播比例大,播期拉长,田间生育进程不整齐。据苗情调查,由于最近气温异常偏高,小麦出叶速度明显加快,当前生育进程已追平甚至快于上年,预计今年小麦生育期早的于4月10日左右齐穗,大面积在4月14-18日,生育期晚的4月18日以后。抽穗扬花期跨度大,增加了扬花期遇到高温高湿天气和病菌侵染的概率。

  (4)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降水较常年少2~5成,气温较常年高1~2度,预计有3次降水过程,出现在4月14-15日、21-22日、27-30日。与小麦大面积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十分有利于赤霉病的流行危害。

  2、白粉病:据4月6-7日我站和各测报点普查,目前田间白粉病零星发生。由于我市小麦品种普遍感白粉病,随着气温上升和田间郁闭程度增加,将进入盛发阶段。近两年发生程度趋重,部分田块损失明显,须加强兼治,减轻危害。

  3、麦蚜:据4月6-7日我站和各测报点普查,平均有蚜株率32.5(0-90)%,平均百株蚜量107.9(0-376)头,高于去年同期,发生量列近5年同期第一位。今年以来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穗期蚜虫的繁殖和危害。随着气温回升,不仅麦田现有蚜虫繁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部分地区还有大量蚜虫从田外迁入为害,穗期蚜量将快速增长。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

  2、防治要求:

  (1)抓住防治适期。小麦赤霉病防治立足两次用药,第一次抓住小麦齐穗扬花初期用药,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药后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如扬花期遇雨,应抢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如药后6小时内遇中等以上降雨应及时进行补治。

  (2)坚持科学用药。主攻小麦赤霉病、蚜虫,兼治白粉病等。

  第一次防治:亩用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毫升、75%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17克或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50毫升+10%联苯·噻虫嗪悬浮剂25克+0.01%14-羟基芸苔素甾醇水剂10毫升。

  第二次防治:亩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毫升。

  防治药剂要轮换使用,同一种药剂不建议连续使用两次,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3)提高防治质量。特别强调要用足药量,兑准水量,喷细雾防治,并保证喷药均匀周到。弥雾机亩兑水量20公斤,静电喷雾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亩兑水量30公斤,高效植保无人机亩兑水量不低于1.5公斤。

  三、注意事项

  1、田块间小麦发育进程不一,不平衡性大,要坚持分类指导、抢晴抓隙、适期防治,确保扬花一块防治一块。

  2、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如实记录农药使用相关信息。

  3、种植户应妥善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65号 网站标识码:3202810016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