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湖概况
工字河位于江阴市南闸街道曙光村,是一条村级河道,全长1000米,水域面积3.38万平方米,东至大洪池,西至大寨河。整治前该河道河岸参差不齐、杂草丛生,河面多处渔网渔簖,大大影响周边村民的居住环境。南闸街道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系统治理为路径、生态惠民为目标,走出一条人水和谐共生的幸福河湖建设之路。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构建全域责任体系,筑牢河湖治理根基
建立“两级河长+网格管理”机制,设置镇级河长9名、村级河长69名、专职保洁员77名,实现76条河道管理全覆盖。通过“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APP实施动态监管,建立“一河一策”档案,2024年度累计完成巡河4486次,处置问题432个,整改率100%,累计清理垃圾300余吨,更新维护公示牌19个,确保河面无漂浮物、岸坡无垃圾、设施无破损。
2、实施生态提质工程,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理念,累计投入400万元开展工字河综合整治工程。采用传统的杉木桩以及垒石技术,新建250米生态护岸;实施1000平方米的岸坡立体绿化,精心挑选包括乌桕、垂柳、红枫等在内20多种树木,以及睡莲、荷花等3种水生植物,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运用生态清淤技术,通过环保绞吸船清除河床淤泥1.6 万立方米,同步投加微生物制剂分解污染物;沿河道铺设220米透水混凝土健身步道,并配备太阳能照明系统;建设2处防腐木亲水平台,配备防护栏杆和救生设备,最多可同时容纳 50人驻足观赏,形成了'春樱、夏荷、秋枫、冬松' 四季有景可赏的生态景观带。
3、深化长效管护机制,凝聚全民护河合力
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构建工字河长效管护体系。建立10人专业保洁队伍负责工字河河面、坡面、岸面“三面”管护,签订全周期长效管护协议,建立“村委季度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双轨评估机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全年开展“美丽幸福工字河”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共计50次,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护河行动中,实现河湖治理从“被动整治”到“主动守护”的转变。
三、经验启示
1、制度创新是河湖治理的核心保障
建立健全河湖管护长效机制,需通过“河长制+”模式整合资源。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责任体系,推行“智慧监管”“闭环管理”等机制,压实各级河长责任,破解“多头管理”难题,形成“源头治理、过程管控、末端问责”的全链条治理格局。
2、系统治理是河湖治理的有效路径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强化流域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元,整合水系连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项目,同步推进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截污纳管、景观提升等工程,实现防洪安全、生态修复、民生改善协同推进。建立跨部门项目统筹机制,推行“一张蓝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生态惠民是河湖治理的根本遵循
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将河湖治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通过建设亲水设施、打造滨水空间,使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探索“生态+产业”融合路径,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让河湖治理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