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wsjkw/index.shtml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工作动态
这6个传统医药项目入选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发布时间:2025-02-12 09:30

无锡市人民政府近期公布了
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市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6个传统医药项目成功入选

 

入选第六批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澄江膏方
(市中医院)

“澄江膏方”起源于清末,强调膏方的“三辨三调”原则,根据不同人群需求量身定制,严格一人一方,“辨证务求精准、组方务求其本”。以江阴市中医院为代表的“澄江膏方”秉承“开好方、用好药、制好膏”的“三好”理念,建立标准体系,规范膏方制作,严格把控货源道地正宗,重点掌控火候、收膏等关键步骤,从配方、浸药、煎煮、浓缩、收膏、包装、凉膏、容器的消毒处理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膏方制作质量。

 

澄江皮肤病诊疗技艺
(市中医院)

澄江皮肤病诊疗技艺发源于清末,经江苏省名中医孙泽民传承至澄江镇医院(中医院前身),并开设皮肤科。后经探索研究,皮肤科拥有自制制剂34种,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瘙痒、湿疹、癣病、白癜风、银屑病等皮肤疾病。科室同时还开展火针、头皮针、梅花针等特色中医适宜技术,切实提升白癜风、痤疮、脱发等常见皮肤病的诊疗效果。



澄江痔瘘诊疗技艺
(市中医院)

澄江痔瘘诊疗技艺由孙泽民首创,通过后人不断地传承完善,澄江痔瘘诊疗技艺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诊治方法:开创疗法独特的混合痔手术操作技术,研制多种特色内服药治疗痔疮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开发多种外用中药散剂帮助患者加快术后愈合。三大特色疗法沿用至今,为无数百姓解除了病痛,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刘氏伤科外治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氏伤科外治是以“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诊疗方法,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肌筋膜理论与解剖学相关理论辨证施治,创立了一套独特的中医辨证思路和诊疗方法。通过针灸、熏蒸、穴位注射、拨针、内热针等中医适宜技术,配合推拿、按压等自创的外治手法,配以自制的配方膏药和中药内服制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迅速、疗效独特。



入选第六批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针灸(澄江针伤五步法)
(市中医院)

澄江针伤兴起于清末,尊崇“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的思想,重视“从外治内”,采取“一针、二揉、三牵、四扳、五贴药”的方法治疗伤筋、颈肩腰背痛及关节紊乱等疾病。以针、揉、牵、扳为主,兼用中草药煎剂内服外洗和膏药敷贴,第五代传人朱志峰还会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和患者情况的不同将协定散剂四虎散、四清散、四香散等融入传统膏药进行贴敷,针、推、药相结合,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真正做到内外同治。

 

针灸(澄江针灸)
(市中医院)

澄江针灸学派是由著名中医学家、针灸教育家承淡安所倡引。江阴市中医院针灸科传承和接续了“澄江针灸”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火针、温针灸、腹针、穴位埋线等多种针法,针刀、松筋针、拨针等中医微创项目,挖掘、整理、推广冬病夏治三伏针、三伏贴、督脉走罐法、角针原穴法、井穴通络法等澄江针灸学派特色诊疗技术,探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针药并用开展针灸科常见疾病和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工作。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苏ICP备05002806号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65号 网站标识码:3202810016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