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1404053X/2025-00483 | 生成日期 | 2025-01-24 | 公开日期 | 2025-01-24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江阴生态环境局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主题(二级)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关键词 | 生态,保护,生态文明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江阴生态环境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年,江阴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聚力长江大保护。重点推进168项长江大保护和35项太湖治理工程,整治涉磷涉酚企业2129家,推进128家重点行业企业雨排口规范化建设。2024年,全市1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4年保持100%,9条主要通江河道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Ⅱ类。
二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坚持精准治理,推进涉气行业提升整治,完成铸造、水泥行业整治等1600个大气治理工程项目,4家钢铁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2024年,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空气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1.4%、再创新高。
三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无废城市”项目7个,秦望山绿色循环产业园通过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验收。完成411项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构建一般工业固废“1+2+6+N”收运处置系统,完善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整治。
四是印染行业绿色转型。全面建设徐霞客、长泾、周庄、华士4个印染集聚区,推动印染行业绿色集聚发展,一批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印染企业投产运营。
五是持续提升管理服务。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严守各项纪律。服务基层发展,修订《江阴市排污总量指标管理办法(试行)》,拓展总量储备来源,支持省市重大项目落地。
六是全面落实问题整改。2024年全面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4年共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204家,全年受理环境信访总数同比下降10.2%。
七是持续提升基础能力。江阴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第一批次基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规范化建设评定,名列全省A级第一。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百亿百项”工程建设,建成高新区工业污水厂等43个项目。
八是积极防控环境风险。全面推动“强基提能”行动,加强突发环境事件源头防控,重大环境风险企业和较大环境风险企业全部完成“三落实三必须”工作。临港化工园区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试点园区,高质量完成三级防控体系建设。
2025年,江阴生态环境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一体化推进精准治气、系统治水、科学治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一是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加快传统产业整治提升,深入推进源头减排,推动印染行业集聚发展,年内4个印染集聚区全部具备接纳入园企业能力。结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开展连片式、区域性“散乱污”企业整治,有效腾出发展空间。
二是深入开展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扬尘、餐饮油烟、油品储运销、移动源、汽修行业治理等专项整治,全面加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推动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坚持流域治理,开展通江河道及张家港河流域污染源深度排查治理,深入推进“百亿百项”工程,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率。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和固体废物治理行动,健全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保障土壤和建设用地安全。
三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全面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推进生态管控区优化调整,开展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常态化监督。
四是奋力提升监管水平。提升实验室自动化水平,优化执法工作方式,依托“测管治”平台,强化大数据分析研判,提高执法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高环评审批效能,实施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积极推进全过程生态环境服务。不断挖掘总量指标储备潜力,支持战新产业发展。
五是全面落实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落实好央督、省督反馈问题整改,紧盯群众反映的噪声异味等信访举报问题,分行业、分片区系统推进企业整改提升,从源头消除环境信访。
六是加强风险防控能力。推动高新区及印染集聚区等重点园区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全市应急物资库建设。督促企业开展五大类重点污染防治设施安全风险辨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