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住建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5-00152 生成日期 2025-01-09 公开日期 2025-01-09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级) 城乡建设(含住房) 关键词 规划,建设,建筑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建设质量监管科)
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建设质量监管科)

2024年度工作总结

建设质量监管科

2024年建设质量监管科(以下简称质量科)在住建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据科室新三定,围绕科室建设新要求,以高质量建设和管理为目标,紧扣文明施工、既有建筑安全和质量监督三条主线,在科室内部管理上强化专业素养建设和分工协作,建工条线上突出组织引领和指导督促,跨部门对接上树立管服并进的主管部门形象。整体上,科室的示范引领、组织统筹、督督办作用有较为明显提升,较好地完成各项年度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室团队建设和作风方面

内部分工上,依据科室职能形成科室负责人统领把关、科室成员按条线分工并互补协作的工作模式。业务学习上,按条线梳理知识框架,形成概念;依托专项行动填充专业知识,查漏补缺;推动成员参与一线工作,学以致用。工作方式上,全面加强与建工中心联动和业务参与度,杜绝切蛋糕式各做各的或二传手式光传不干的消极作风。工作实操上,采取线上线下两结合方式,利用屏前检查抽查摸底,四不两直实地核实督办。

二、文明施工管理方面

一是扬尘防治早部署。召开扬尘污染防治首季争优推进会暨文明施工管理学习会、召开重点区域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推进会,加强复工复产后春季扬尘治理。参与制定联合交底办法,对政府重点项目、房产项目等大型新开工项目进行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市场行为等方面的一次性联合交底,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参与制定《2024年江阴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修订《2024 年江阴市各镇()开发区污染防治重点指标及工作月度考核办法》和《2024年江阴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二是交办任务早落实。大气污染应对工作期间,及时提交应对工作统计;无锡污染防治监管平台问题线索办结率100%;按月填报污染防治攻坚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提前两个月完成4个全电工地试点和内部考评;及时督促完成文明江阴云平台关于建筑工地围挡、公益广告的整改和无锡啄木鸟”平台转办单;督促完成省督、央督交办件各1份;联合建工中心,开展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评选,完成并公布2023年下半年度2024年上半年度市标化工地名单三是文明施工提标准定期发布扬尘污染防治攻坚典型项目对表扬项目提升上榜标准,从工地周边道路、出入口形象和标准(相关公示和标语、围挡做法、喷淋、车辆冲洗等)、场内功能区布置、不同施工阶段的典型做法、创新或高标准降尘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和展示,力求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四是监督管理分层级。过上级督查和自身找差,针对文明施工特点,形成按重点区域、重点监管对象、重要施工阶段划分的三类层级;推行总承包单位全面负责制,消除管理盲区;优化行政管理资源,进行差别化管理,集中力量,精准监管五是垃圾处置立规矩。发布《关于开展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澄住建〔202454号),联合建工中心成立督导组,围绕前期排查问题进行重点回头看”,截止目前,开展工地建筑垃圾检查500余次,发现整改问题186个;对接城管局,就建筑垃圾公示牌标准、方案备案、处置核准、准运证办理等提出建议;全面推动建筑泥浆场内固化,联动城管局、属地综合执法局处理涉嫌违反泥浆处置规定事件2起。是指导督办见真章。利用智慧工地云平台常态化开展屏前检查,工地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现场突击检查,移交问题50余各;开展拆除工地、闲置土地突击检查,发布工作提示函7份,移送违法线索函1份。七是政策文件广参与。秉承不缺位不越位原则和提升监管颗粒度原则,提交17次建议/意见反馈(含二次征求),已发布文件中有7个最终采纳,涉及扬尘、精细化管理考核细则、扬尘分级分类管理、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长效机制、排水管网管理机制等方面。

三、既有建筑(自建房)方面

1.周密安排部署,全面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落实责任到人,推动分级管理制度。遵循三管三必须原则压实各级责任,更新各属地、行业部门分管负责人、联系人,督促巩固各镇街“三员”制度,形成联络清单并组建全覆盖分类工作群。二是联动行业部门,压实行业职责。在联合检查中实施指导,在督促中强化行业部门和安全责任人落实责任联合教育、文体广旅、卫健委、工信、民政、应急、民宗等部门对人员密集型公共建筑、船舶企业、深井铸造、宗教等场所开展联合检查。三是多措并举,强化督办。通过线上督促、线下实地指导帮扶、推进会和提醒/预警函等方式推进隐患整治。今年以来开展专项推进会3次,发布提醒、督办类函件19件。

2.狠抓整改落实,纵深推进排查整治一是组织推进排查,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完成既有建筑、自建房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收官工作、公共建筑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和“回头看”数据核查行动,隐患问题全部整治销号。二是提升整治标准,加强整治销号审核。依据销号最新要求,对采取管控措施的隐患房屋提升管控措施标准;督促4处隐患自建房实施进一步整治;公共建筑销号审核方面督促专业人员参与评估、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和强化现场措施影像留痕三是开展部门直查,切实履行督查职责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整治,日常督导+突击检查相结合,通过事前摸排系统平台信息、事中现场实地核查校验、事后反馈问题跟进整改全流程跟进隐患整治落地闭环。今年以来累计交办各类问题50余处、80余个。做到一房一档、一房一策、一房一责任,跟进整治方案到位,对整治进展缓慢和推进不力的地区予以常态化督促和点对点帮扶指导,以钉钉子精神把存量风险隐患整治落实落细。

四、质量监督方面

一是持续推进联合验收,优化申报手续。紧盯各部门预定流转周期,确保各环节时效,组织推动联合验收项目累计30个。联合审批局、建工中心、消审科研究精简非必要和系统内可流转材料,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由5项材料减为3项;特殊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由4项材料减为3项;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由19项减为14项材料,累计精简申报材料8项。二是持续推进信息公示,拓展公示范围。依据省住建厅于2023年底发布的《关于推进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苏建质安[2023]187号)文件要求,把信息公示项目范围由商品住宅拓展到安置、保障房类,全面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推动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住宅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今年推动20个住宅项目实施质量信息公示。其中,商品房项目14个安置房信息公示6个。三是持续推进检测监管,完善监管平台。全面推广见证检测监管平台,组织包括开发企业、检测机构、参建方的调研会,持续优化系统。目前,已有153个项目纳入见证检测平台,逾300家单位,超1000人参与使用,累计产生40000组见证记录。开展鉴定机构行为检查,针对CD级上报情况、现场检测留痕、鉴定报告规范和完整性进行评审,对不规范行为责令整改,对相关机构实施约谈。四是开展工程建材整治,保障建筑安全。联合建工中心开展建筑材料专项整治行动,涵盖预拌混凝土企业、在建工程现场用材和进场报验行为检查。目前整治行动在实施中。积极响应上级对建筑用砂的管理要求,坚决打击违规海砂流入建筑市场,联合建工中对涉事码头海轮、堆场、混凝土企业和工地混凝土拌合物、构筑物开展砂料氯离子抽检专项行动。会同交通、海事、市监等部门多次调研码头和相关砂料采购企业情况,形成联合震慑。

五、下步工作计划

1.优化监管系统,加强线上监管。一是研究并推动鉴定监管信息平台开发。完善机构登记纳管和对外发布工作,建立方案、过程检测和报告上传和可追溯渠道。二是推动优化文明施工模块(智慧工地)。推动平台中监控回看、噪声和扬尘评价指标、清洗平台数据展示、设备在线率等子模块改进,便于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综合监督。梳理三个条线的监管平台,充分挖掘数据可用性,提高平台使用率、压降自动告警量、提升告警闭合,把屏前检查作为日常工作常态化执行。

2.提升评优标准,树立标杆引领。一是梳理修订评审文件。全面修订标化工地、优质结构、优质工程评审文件和考评表,纳入最新考核评价标准和条款,做到与时俱进。二是从严推举、评优评审环节。从评审组成员优选、现场考核影像化、公示展示全面化、考评后评估入手,切实把评优工作做实做细,起到区域引领示范作用,杜绝形式化、流俗化。

3.推动部门联动,做到履职提效。既有建筑(自建房)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加强部门和属地间的指导和信息互通,通过培训、交流座谈会、推进会、调度会等形式形成“主管部门督导、行业联动加强、属地经验共享”的良性机制;二是强化分级协作管理发挥统筹管理、指导职能,加强行业直查和部门联查,督促、属地板块排查整治的分级管理和联动管理模式。文明施工管理方面,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上,加强与城管部门的信息互通和检查互动,在源头管理上起到联合整治作用;在拆除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上,和动迁部门、城管局、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加强协作,对属地、施工单位开展指导、加强督促,在工程备案、建筑垃圾备案和核准、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各方面提标。质量监督方面,在工程报监和许可环节,加强对审批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的信息互通,研究审批发证前工程现场的核实环节,压降违章开工项目。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