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江阴概况 > 荣誉奖章
荣誉奖章
发布日期:2024-12-04 15:59

【概况】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江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总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全力巩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态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阴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是年,江阴市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2023年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2023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二名中国创新百强县第六名和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连两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旗),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一连冠”。

【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近年来,江阴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商务部关于建设县域商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引导,注重消费驱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县域商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至2023 年,江阴市有提升型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8个、提升型乡镇商贸中心46个,覆盖率100%,村级便民商店覆盖率100%;提升型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个,镇(街道)邮政、快递网点覆盖率100%;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100%;农贸市场58个,完成标准化改造41个,标准化改造率71%。进一步构建完善市、镇、村三级商贸体系,形成以南门八佰伴、印象汇、万达广场等重点商贸综合体为代表的城区商贸核心,以海澜飞马购物中心、红豆万花城、吉麦隆连锁超市为代表的乡镇商贸中心,以便利商店、夫妻老婆店为代表的村级商贸网点,全力提升消费品质、改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升级。11月25日,首届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商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会上公布第一批123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江阴市位列其中。

【被评为 2023 年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近年来,江阴市围绕消费品工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聚焦纺织服装行业,聚力夯实传统产业发展根基。强化政策支撑,助力消费品工业企业发展。以产业强市为引领.围绕“34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筑高端纺织服装千亿级特色产业链。相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产业强市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政策意见》《江阴市“345"产业集“群”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江阴市印染行业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0)》等政策文件,提升区域优势。至2023年,在全市消费品工业中,有省、市级院士工作站分别为9个、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为2个、134个,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4个、73个、194个,高新技术企业1002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34个,工业设计中心6个,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梯队发展的良好态势。海澜集团智能仓储系统涵盖自动仓储、批次拣选、自动分拣、发货退货等功能;阳光高支精纺呢绒纺织一体化车间,推动云平台与线下纺织MES(制造执行系统)功能的集成:江苏阳光集团凭借“经纬编织法质量管理模式获中国质量奖。江阴市作为首批十大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市纺织服装产业拥有海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集聚优势突出,形成周庄化纤、新桥精纺、顾山内衣、长泾粗纺、祝塘针织服装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在消费品工业中,拥有省、市级智能车间分别为23个、33个,省级智能工厂2个,星级上云企业122个,两化融合贯标49个,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个,全国、省质量标杆企业分别为1个、3个;获评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为10个、29个、21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个。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名单,江阴市以“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三个特色优势产业入选。

【被评为 2023 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近年来,江阴市紧紧围绕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全力打造数字产业高地、塑造数字转型标杆、创造数字场景应用“数字变量”来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最大增量”。构建以“一局一中心一公司”(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市城运中心、江阴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大数据建设和推进体制,形成数字化建设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闭环。做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形成城市事件联勤联动大协同模式;整合500万条群众诉求,针对违建、消防等问题精准分析研判,变“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做强便民利企服务”一网通办”推进“个人、企业、项目”三大全生命周期“一事联办”,做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章审批”。做深政务办公“一网协同”,实现市、镇、村三级一体化部署,深入推进机关内部集成改革。做优市民生活“一网触达”,持续升级“最江阴”APP服务效能,推动新生入学登记、线上医疗等近2100个应用“一端集成”。聚焦城市治理和数字生活场景,打造智慧水利、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30个应用:聚焦基层治理场景,打造江阴“澄心治”现代社区数字化平台,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场景,重点推动星级上云企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设政务物联网平台,获评2023年中国移动数字政府样板工程。实现非涉密系统100%上云,政务外网实现政务部门100%全覆盖。数据中台累计归集26亿条数据,提供1063个资源共享交换服务。11月30日,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海南省通信管理局、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等单位主办的2023(第四届)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江阴市被评为2023年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澄 鉴)

【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旗)】2022年,江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发扬“争先进位、勇争一流”的拼搏劲头,深化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扎实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巩固提升年"行动,在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接访、下访、约访、家访“四访”活动,有效推动一批积案难案化解缓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信访矛盾及时就地化解,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1月,中央信访工作联席办、国家信访局公布2022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旗),江阴市位列其中,且连续两年获得该项荣誉。(邸志勇)

【被确定为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获得该项荣誉设示范区】近年来,江阴市紧扣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主线,在机制健全、系统升级、监管提质、服务创优、文化宣推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规范化、精准化信用监管机制,深化信用惠民便企服务,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在2020-2023年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始终位列全国县城城市第一方阵。推进信用平台资源上联国家、省级平台,下通政府部门和各镇(街道)、园区。创新设计全市信用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个性化功能,推进信用承诺、合同履约、个人信用评价、信用报告查询、信用状态标识等功能模块上线运行,实现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行业监管重点业务环节信用线上查、网上办。落实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构建信用嵌入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行业+信用”监管规范化机制化水平。在行政管理及公共服务、财政扶持资金审核等重点事项中实行信用审核,至2023年,出具信用核查报告近5.26万份。创新推行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至2023年,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800余份。创新安全生产、水利交通、家居建材等34个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信用评价监管应用制度55项,至2023年,公开行业信用评价信息20万余条。探索实践“信用+便民服务”“信用+'放管服’改革”“信用+经济发展”“信用+营商环境”等应用场景。推广应用“澄易贷"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落实惠企融资政策,推出符合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提质扩面。8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全国68个地区为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江阴市位列其中。【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一连冠”】2023年,江阴市各项经济指标均领跑全国县域城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62个、上市公司61个、四大类“中国500 强企业”41个,其中“中国企业500强”9个、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2个“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14 个、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6个。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0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2年同期增长5.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8.86 亿元,增长 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9.67亿元,增长6.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62 亿元,增长5.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3 元,增长5%。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14个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 个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1个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制造业配套完备,投资吸引力强,一批国际制造业龙头企业深耕江阴,助力金属新材料、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的链式发展。有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日本JFE商事株式会社等27个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在江阴市投资。年内,新吸引外资超10亿美元。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加快强链、扩大优势;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补链、壮大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五个未来产业有序建链、抢先布局。出台“科创江阴”建设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建成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分别为26个和482个,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前三季度,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全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8%、16%、10%。11月28日,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专业智库和社会组织--中郡研究所发布《第二十三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江阴市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榜单第一,实现“二十一连冠”。(澄鉴)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