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长江之畔,胜友如云。
刚刚过去的一周,江阴加压奋进、马不停蹄。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来江阴调研,考察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这既是对江阴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江阴干群的鼓舞与鞭策。阔步向前,乘风而起,一个信心更足、质效更强的江阴正蓄势待发。
铆足干劲,乘势而上。10月18日,2024江阴经贸合作洽谈会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数百名嘉宾和客商齐聚江阴,畅叙友情、畅谈合作、畅想未来。这也让江阴再度成为县域发展的焦点。
江阴成为“焦点”的背后,透露出的信号有两个:招商有“招”、创新有“谱”,展现出的则是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创新势能。不日新者必日退,在这个“丰”景如画的美好时节,江阴正锚定招商、创新这两个关键词,应势而为、顺势而上,在新的发展征程中续写新的荣光。
招商有“招”
推动开放合作共享共赢
“产业转型正奋进、创新动能正澎湃、开放包容正当时、此心安处正幸福。”经洽会上,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化身“推荐官”,用四个“正”,向现场嘉宾和客商描绘了“这就是江阴”的现实模样,并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了“邀请函”。
当天,安永发布《江阴投资环境白皮书》,聚焦政府服务链、产业生态链、创新协同链、外资开放链等多方面,用翔实的数据、透彻的分析,向外界传达出江阴广招“合伙人”的诚意和决心。
作为全球领先的审计、税务、财务交易和咨询服务机构之一,安永的“背书”显然分量十足。“江阴的营商环境在同类城市中首屈一指,这不仅来自调研中183家在澄企业的反馈,也体现在包括实际利用外资等各种数据中,还反映在团队同事们的实际感受中。”安永大中华区经济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余泠毫不吝啬对江阴营商环境的赞许,她透露,“在安永,只有表现最为优秀的团队,才能争取到来江阴上项目的机会。”
活动现场共有41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415亿元;截至10月18日,江阴经洽会已签约项目累计达181个,总投资额达758亿元。
透过2024江阴经贸合作洽谈会这扇“窗”,足以见证江阴发展的日新月异、万千气象。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之所以能实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苏南模式的率先探索、对外开放的全面拓展、区域一体的持续深化、“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的纵深推进,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因为用好了开放合作这个“关键一招”。其中,作为江阴对外宣传展示、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一年一度的江阴经洽会以其独特魅力,有力推动了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为江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本次经洽会,江阴延续了签约一批重点重大项目的“规定动作”,但也囊括了聘请产业链首席顾问、为最佳招商合伙人颁奖、成立江阴青锐投资促进联盟等“自选动作”。这些“自选动作”透露出江阴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硬招、实招。
产业链配齐“最强大脑”。此次江阴聘任的产业链首席顾问由各产业优质企业家和江阴籍在外贤达组成,其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徐福祥担任空天信息产业链首席顾问,安姆科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总裁佘昕担任包装新材料产业链首席顾问,江阴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电商产业链首席顾问也一一配齐。
此外,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等其他多位杰出专业人士,组成了江阴市产业链顾问团队。他们将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为江阴发展提供精准、全面、富有前瞻性的指导与建议,引领各大产业迈向更高端、再创新优势。
当天,徐福祥饱含深情地说:“我是江阴人,也是江阴的航天人!” 在他看来,江阴有坚实的制造业底蕴、深厚的航天基因,这为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土壤。作为产业链首席顾问,他将心系家乡的发展,也会呼吁更多优秀企业家选择江阴,“希望江阴在中国航天领域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开创一个商业航天的新天地!”
最佳招商合伙人则以专业的视角捕捉机遇、以敏锐的洞察精准链接,为江阴发展牵线搭桥、添砖加瓦,推动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为江阴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现场,霞客基金创始合伙人朱寒松、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朱岩、清松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松、柯罗尼新扬子合伙人丁真、国联金投和合基金董事长郑耀、临芯投资合伙人王毅获颁“最佳招商合伙人”奖。
“我们深耕生物医疗领域,希望借助‘合伙人’这个纽带,吸引到更多优质企业落地江阴,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在未来跟江阴一起开创生物医疗的新纪元。”在清松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松看来,“信任”基于江阴的产业升级、创新澎湃、开放包容。
用资本的活水来浇灌创新的沃土,何以达成“最佳”组合?离不开彼此信任、彼此成就。“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已经为江阴招引了3个项目,未来将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企业和项目落地江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江阴的目标。”霞客基金创始合伙人朱寒松认为,“成就”意味着政府、投资人、创新主体目标一致。
此外,江阴青锐投资促进联盟由投资机构的合伙人、执行官组成,他们都来自江阴,将充分用好“乡缘”纽带,联结更多五湖四海游子,集结各个领域精英人才,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汇聚资源、投资出力。
在10月17日举行的江阴经洽会基金项目路演活动上,42家路演企业、22家投资机构代表“零距离”对话,推动基金、资本、律所等各类资源为江阴高质量发展赋能。“我们已经完成了7颗卫星的发射,在国内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希望能在霞客湾科学城打造辐射长三角的生产制造研发中心。”中科西光航天项目路演主讲人廖伟瀚说。
创新有“谱”
实现产业科创双向奔赴
这些行业内的优质人才、顶尖大咖,缘何纷纷加盟江阴,帮助江阴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与江阴共享发展机遇?原因在于,江阴拥有优质的发展生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江阴的财富潜力极为显著,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江阴立志让“科创江阴”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最美图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力,“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格局全面拉开,24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拔地而起,近30家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聚势赋能,“霞客之光”揭榜挂帅攻关计划成果丰硕,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南大学江阴霞客湾校区双星闪耀,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江阴大地。
同时,江阴还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政府投资母基金、2亿元的科创天使投资基金,持续用金融活水浇灌创新沃土,让各类人才享有备受礼遇的荣誉感、舒适便利的获得感、才尽其用的成就感。
当前,江阴的创新资源极为丰富,为合作伙伴提供了绝佳的时机。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近年来,江阴全面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坚定推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推动纺织服装、特钢、石化3大千亿级传统产业全面焕新,高端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起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未来能源、空天技术、人工智能制造5个未来产业全面布局。如今,每年全国四分之三的高端汽车用钢从江阴产出,全国六分之一的风电整机在江阴制造,全球十分之一的芯片在江阴封测,深海载人潜水器、海上钻井平台等众多“大国重器”上都刻下了“江阴制造”的光荣印记。
因开放发展而聚,为合作共赢而来。
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遇上产业转型升级,再叠加江阴全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等对待的法治环境、导向鲜明的政策环境、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亲而又清的政商环境“五大环境”,江阴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也必将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关注江阴、投资江阴、扎根江阴,在这片有底蕴、有活力、有情怀的热土上,遇见更好的自己、共建更好的江阴、迎接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