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追青逐绿”绘就美丽江阴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4-09-24 08:43    文章来源:江阴日报

绿水青山,关系着生态环境质量,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江阴北枕长江,拥有35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13条入江河道。高峰时期,江阴开发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长江岸线。近年来,江阴主动调整港口功能,对码头、工厂、轮渡等沿江生产岸线退让搬迁。“退”出旧模式,“进”入新未来,江阴兼顾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负长江不负“清”

筑牢长江生态防线

日前,江阴港口集团5号码头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技术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皮带机管廊、斗轮堆取料机等关键设备的组装和调试工作,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投产。一旦项目完工,预计码头的作业效率将提高26%,港口的吞吐能力也将增至4859.5万吨,同时有望将物流周转时间缩短5至7天。

“目前,码头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今年年底投用。通过在堆场增加皮带机管廊和斗轮堆取料机作为接卸及输送系统,可大幅度减少柴油流动机械设备的使用,再加上装卸工艺的迭代升级,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000吨。同时,通过采取优化岸电系统、建设密闭廊道运输、设置喷淋及雾炮除尘系统、加装防风抑尘网等措施,每年可减少排放颗粒物14.21吨、二氧化硫6.749吨、氮氧化物12.31吨。”江苏江阴港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正福告诉记者。据了解,每年通过5号港口码头进口的铁矿石数量超5000万吨,位居长江沿岸各港口首位。如此庞大的运输量,也带来了粉尘污染这一问题。近年来,江阴港口集团在环保设施、设备上累计投资近5亿元,实现了大型散货堆场防风抑尘网和喷淋系统的全面覆盖,码头泊位岸电设施的全面配备,以及大宗散货码头作业粉尘监测的全面实施,有效缓解了干散货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过去,停在码头上的车辆常常被一层厚厚的铁屑灰覆盖,而现在,无论是进出的车辆还是我们佩戴的安全帽,都保持着干净如新的状态。”看到企业防尘治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王正福很是自豪。今年6月,江阴港口集团近零碳试点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名单。

依江而建、依江而兴的江阴,从来没有忘记要守护、反哺长江,江阴临港化工园区的工程师们正在对“一园一策一图”示范试点工作进行不断完善。作为江苏省保留下来的23家化工园区之一,临港化工园区带动了长三角地区乃至东南亚多地聚酯产业的高速发展,为诸多高精尖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支撑。可是,化工园区也有“成长的烦恼”。

紧邻长江和水源地保护区的化工园区如何细之又细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找到了答案。在厂区,数公里长的污水管网贯穿南北,确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消失,生产和生活秩序井然。苏利化学在治理污染、打通治污“血脉”方面投入了大量努力。企业内部的一企一管数据监测平台能够实时监控雨污排口的监测数据,并且该平台与化工园区的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一旦发现企业排口的污水超标排放,园区管理中心可以立即远程关闭闸门。园区投资1800万元,建成全长约13公里的“一企一管”污水输送明管系统,实现了工业污水纳管率达100%。这表明园区和企业之间采用互通模式,挖掘新的缓冲空间,并采用分段精细化管控策略,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加快“主动脉”建设的同时,针对“毛细血管”配套建设也在全力推进,公共应急池就是其中之一。1万立方米的公共应急池被覆盖在郁郁葱葱的绿地之下,一旦发生应急事故,这将会成为防止化工污水流入长江的重要防线。目前,临港化工园区已构建“一级防控”事故废水不出企业,“二级防控”事故废水不出管网,“三级防控”事故废水不出园区的“三级防控”体系,成为由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典范。

悉心守护长江母亲河,江阴交出一份实笃笃的高质量发展答卷。近年来,江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例始终保持100%。今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

巧转腾挪优结构

提升发展“含绿量”

日前,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煤气发电项目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标志着锅炉主体设备安装工作全部完成,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兴澄特钢投资约3.6亿元,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煤气发电项目,采用亚临界煤气发电技术,热效率可达40.5%,每年可增加发电量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作为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兴澄特钢的炼钢全流程,处处上演着绿色“蝶变”。行走在厂区内,室外是满眼的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车间内是便捷高效的自动化钢铁制造,硬核工业与江南风光在此完美融合。

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铁前工序。在兴澄特钢的车间内,几乎看不到一线工人,密封设备中,钢渣被快速离散、粒化,产出可循环利用的废钢。“废钢可回用于电炉炼钢,磁选粉可回用于烧结,尾渣可外售至水泥厂、制砖厂,全厂钢渣应用尽用。”兴澄特钢综合利用分厂生产负责人介绍,该企业还配备矿渣微粉、除尘灰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等设备,产生的固废全部“变废为宝”。通过超低排放改造,兴澄特钢大幅削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达18.9%、62.2%、58.3%。

立足长远算大账,坚定不移谋福祉,钢铁企业的“绿色转身”,是江阴以“绿”赋能,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好实践。江阴坚定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为引领,编制完成《江阴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规划体系》,制定20项重点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江阴实际需求、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统筹共赢的发展之路,全面彰显江阴滨江亲水的区位生态优势。2023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支持江阴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的意见》,并与无锡市、江阴市签订战略协议,率先在江阴实施生态环境集成改革,全力支持江阴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解决绿色发展难题,以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江阴构建“1+1+17+1”方案体系,明确8大类29项重点任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实现双提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

近年来,江阴牢牢抓住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的机遇,开展印染行业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积极稳妥推进行业“产业园区+连片净地+工业上楼”发展模式,按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要求,推动企业升级印染设备,促进纺织服装传统行业焕发新质生产力。今年,江阴持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实施环境基础设施“百亿百项”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逐步推行“厂网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