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教育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规文件及解读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3-02718 生成日期 2023-11-20 公开日期 2023-11-2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教育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意见
主题(一级) 科技、教育 主题(二级) 教育 关键词 学校,教师,意见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重要要求,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工作要求,激发全市教育系统“干部敢为,部门敢闯,学校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实干争优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争创一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干出好势头、干出新业绩,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四敢”重要要求进一步增强全市教育系统“干部敢为,部门敢闯,学校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重要要求,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工作要求,激发全市教育系统“干部敢为,部门敢闯,学校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实干争优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争创一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干出好势头、干出新业绩,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深化认识,持续增进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持续深化“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践行“四敢”要求,提高“四争”本领,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以干为先,攀高比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全学段做优、全领域做强,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推进江阴“大格局教育”。

二、主要目标

贯彻落实“四敢”重要要求,激发和汇聚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学校、部门与群众的奋进力量,释放发展活力,发掘教育潜力,凝聚前进动力。

1. 营造浓厚“四敢”争先氛围,让“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成为激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谋在高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头。强化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积极构建教育系统“四敢”新样态,以“敢”的风貌勇担使命、勇立新功,以“敢”的劲头破解难题、开辟新局,汇聚推进江阴“大格局教育”的磅礴力量。

2. 激发干部“敢为”内生动力,让敢为善为成为教育系统干部的鲜明标识。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严把政治标准首要关口,加强干部党性锤炼,强化理论武装,重在实践历练,完善“三项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相结合,充分调动干部内生动力,激励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检验干部,锻造一支“立得直、站得出、豁得去”的干部队伍。

3. 构建部门“敢闯”激励体系,让敢闯敢试成为机关部门的普遍共识。结合“南征北战 东西互搏”战略、“四争”工作、年度重点工作要求,加强高位统筹和机制激励,抓住战略机遇和发展窗口,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深入挖掘部门发展潜力,以前瞻思维、战略眼光、创新理念、务实作风,聚焦教育发展真抓实干,推动各部门树立“机关以学校为重心”“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奋勇当先,闯出实绩。

4. 释放学校“敢干”创生潜能,让敢干实干成为基层学校的自觉追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优化学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深化改革创新,落实“五育融合”,培养优秀团队,强化学科建设,把“发展问题”转化为具体有效的工作思路和行动清单,塑造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教育服务新形态新格局。

5. 弘扬群众“敢首创”江阴精神,让敢想敢创成为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新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核心,提高创新创造意识,尊重创新创造意愿,激发创新创造热情,发挥创新创造才能,支持创新创造实践,实施首创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充分激发蕴藏在师生员工中的首创伟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创造活力。

三、工作原则

1. 坚持政治引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紧扣省市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要求,突出正向激励,精准运用政策策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创新者开道,推动形成“干部敢为,部门敢闯,学校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工作格局。

2. 坚持人民立场。立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性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引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聚焦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教育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 坚持守正创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谋发展,在根本方向和发展道路上守正创新,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工作创新等方面谋实招、求实效。

4.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贯彻教育新发展理念,增强问题意识,把问题导向贯穿教育工作始终,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和问题不足,不避重就轻、避实击虚,不虚晃一枪、过场走秀,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和举措,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加快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

四、工作举措

(一)党建引领,促“四敢”创优争先

1.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全面开展专题学习,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重要要求,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明方向、教育担当奋进立新功”主题学习活动,领会“四敢”要求实质,弘扬“四千四万”精神,组织理论宣讲,开展教育系统“干部敢为,部门敢闯,学校敢干,群众敢首创”大学习大讨论。着眼教育系统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开展主题研讨,梳理问题,立行立改,把思想认识切实转到服务优先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来。

2. 强化党建文化品牌。深化“三转一提” “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活动。真学深学,不断提升“学”的质量;全面整改,不断浓厚“改”的氛围;以知促行,不断强化“实”的要求,切实推动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担当作为、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推动“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创新形式、打造品牌,突出“重仪式、重文化、重创新、重使命”的党建工作特色,以江阴特色的学校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引领“四敢”率先成势。

3.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党建领航·优教江阴”基层党建“三三三”提升工程和学校党组织“强基赋能”行动,配套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三项机制”实施细则,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双强双优”星级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书记“四个一”项目,强化“双培养、双带头人‘两双’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积极主动融入“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布局,基层学校党组织全面开展“四学四提升”主题教育,主动学习增动力,汲取创新增智慧,提升能力增本领。

(二)赛场选将,促干部奋发有为

4. 强化有为有位,高树干部“敢为”的风向标。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目标,扎实推进2023年重点工作,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 把攻坚克难一线、急难险重岗位作为“比武擂台”,压担子,拼作为,赛作风,创实绩。在互学、互比、互看中传导责任压力,有效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提高干部“四争”本领,千方百计、群策群力、上下一心去“争政策、争资金、争试点、争牌子”,有力推动江阴教育的大发展。坚持观察在日常、考察在经常,完善年度考核、一线考察、重大专项考核、干部家访等工作机制,考察发现敢担当、善作为、真落实的优秀干部。对敢抓敢管、创先创优、显绩潜绩突出的干部,敢于打破隐性台阶,优先选拔重用。

5. 强化综合赋能,锤炼干部“敢为”的真本领。围绕教育发展需要,优化配置,统筹资源,探索务实高效的机制,培养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三支队伍”。加大干部条线、科室之间的交流、轮岗、挂职力度,优化完善导师帮带、青蓝结对、项目化锻炼等常态化机制,提升干部专业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队伍。探索干部培养路径,分类别、分专业、分层次建立优秀干部人才库,完善干部冲在一线、炼在一线、看在一线、用在一线工作机制,锤炼兼具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的强兵。

6. 强化严管厚爱,打造干部“敢为”的强磁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789”工程,进一步规范干部交流调配机制。启动实施教育系统“三名”战略,深化名校(园)长“领头雁工程”,健全干部“双培养”机制,深化“双带头人”工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弘扬“四千四万”精神,深入挖掘宣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宣传并给予专项考核奖励,树立典型,以身边的榜样教育引导身边的干部,树立一批“标兵”,带动一批“优兵”。健全容错纠错相配套的协同机制,持续深化创新备案工作,推动容错免责从“事后认定实施”向“事前评估备案”转变,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有利于推动发展、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出于公心、积极担当的,予以容错免责。

(三)改革创新,促部门拼搏进取

7. 在体制机制上强化改革创新。对接上海都市圈,探索“澄张虞”,策应锡常协同,深化协同发展,合作共建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双向流通,建立兼职兼薪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推动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加快建设,支持建设南理工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布局众创空间、高水平实验室、前沿学科交叉研究凭条,集聚一流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人才等为教育蓄力。持续深入推进“落实‘三转一提’、淬炼过硬作风,办更有格局的优质教育”行动,加快部门协同对接,推动资源平台整合,创新部门管理制度,改革考核激励机制,优化配置,激发部门功能最大化。设立工作专班,抓细重点工作,明确“任务书”,落实“责任状”,切实有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制定实施贯通学段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学科冬夏令营集训,启动学科竞赛基地建设,建立学科竞赛体系,探索江阴特色竞赛体制。

8. 在“四争”工作上强化改革创新。强化“争”的意识,提升“争”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千方百计、主动出击争政策、争牌子、争资金、争试点,深入研究省市相关教育政策与规划,依托无锡支持江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的契机,把“争”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锤炼“争”的本领,提升“争”能力,坚持带领干、带头干、带动干,积极主动对接,全力挖掘教育政策潜力,拓宽资金争取渠道,努力将项目建设资金纳入专项债申请、城市更新和片区开发项目,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在实干争优中补短板、扬优势。做出“争”的成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做到“谋事”“干事”“担事”“成事”各环节环环相扣,谋求最优政策导向、最大资金支持,争取省市政策试点,不断打磨工作亮点,争出先、创成优,打响江阴教育品牌,以“争”成果推动江阴教育高质量发展。

9. 在攻坚克难上强化改革创新。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组织学校申报省市级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和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创建省市级优质特色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建更多省市优质幼儿园。围绕“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目标,根据整改清单,继续推进销号管理,落实整改措施。在初中学段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完善超编学校富余教师市级“周转池”制度。优化师资调配机制,增设“名校优生”专岗,加大紧缺岗位人员补充力度、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制度,以人才分类认定为基础精准提供子女教育保障。深化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考试改革,全方位、多角度打造“特长选才”特色育才”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依托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完善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制度,深化推进融合教育。加强产教研融合发展,推进学校和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细化民办学校考核内容,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落到实处。推进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云平台深度应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深入开展“双师课堂”实践研究,扩大名师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加强智慧技防校园建设,持续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初高中危化品库升级改造”攻坚项目,全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健康校长制”工作,配齐配足保健老师,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

(四)内涵驱动,促学校实干笃行

10. 着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实施品格提升工程“扩面创优”工程,推出一批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领航项目、精品项目。支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加快江阴中专校资源整合力度,创建省联职院分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深化与黄浦区等地学校结对交流,策应“澄张虞”、锡常协同发展,通过引进名校、学校结对、跟岗学习、联动培训、资源共享等方式,积极探索跨区域交流共建机制。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信息化应用水平校际优质均衡。

11. 着力培养高水平教师。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开展新教材与新课程的衔接研究,强化实验项目推进。以名学科建设为抓手,帮扶薄弱校薄弱学科。着力建构“校内发展、校外参观、市级培训、省市比赛”的专业能力提升新格局,深入开展师能大比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探索构建具有江阴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创新实施“启航项目”“领航项目”“远航项目”“引航项目”等工程,加大骨干教师、名师引育力度,完善名师梯队培养,着力培养“苏教名家”等教育高层次人才。

12. 着力培育高素养学生。完善大思政育人机制,横向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育人机制,纵向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双减”要求,完善学生睡眠、作业、体质健康等管理监测机制,优化市校两级作业管理和质量提升。加强“5+2”课后服务,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有效衔接。规范引进第三方机构,落实白名单制度,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关爱青少年“全澄有爱·润心”行动,构建完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格局,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落实“三三三”家校沟通机制,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深化体教融合,推进江阴市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稳步实施,持续推进中小学生体艺技能评价改革,促进青少年体魄强健。鼓励和支持学校培育更多艺术特色,营造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高质量推进锡剧、二胡、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健全劳动教育协同落实机制,大力建设学生实践基地,统筹共建“基地群”,探索学校劳动“多点位”,打造具有江阴特色的劳动融合育人模式。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评价平台,推进“五位一体”综合评价。

(五)项目推动,促群众大胆首创

13. 推动首创文化建设项目。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内涵教育方式,融入江阴教育特色文化品牌,以创新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核心,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创新文化建设。深入探讨诠释“群众敢首创”要求与“江阴精神”“劳模精神”的内在关联,充分挖掘彰显江阴人“敢攀登、创一流”的“首创血脉”和“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充分激发蕴藏在广大师生员工中的创造潜力、创造智慧,形成鼓励首创的良好环境氛围,自由探索、敢于创新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更加繁荣。

14. 推动首创民智集聚项目。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广开言路、汇集民智,不断畅通基层学校师生员工的建言献策渠道,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好点子、好创意用到改革发展中,把好意见、好建议落到工作实践中。创新社会意见征集方式,开展“我为江阴教育发展献一策”征集活动,用源于人民群众的“金点子”锻造江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完善意见收集和落实机制,对群众提出的好主意好建议分门别类开展跟踪督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广泛收集创新工作建议意见。总结提炼其中的先进经验,及时转化为推动江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15. 推动首创教育促进项目。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新模式,完善科学探究实验室等校内外创新教育场所建设, 推进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系统设计中小学工程教育体系,以培育“未来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为引领,明晰各学段工程教育目标定位和实施重点,健全中小学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工程教育学习环境、提升专任教师能力素质,深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让中学生“在科学家、学者身边成长”的“雏鹰计划”、提高青少年科研兴趣的“翱翔计划”等,推动“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探索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树立终身创新创造教育理念,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院校创新教育实践,尝试中职、高职、高校教育衔接办学改革试点,通过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形式,探索多样化创新教育模式。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市教育系统“四敢”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局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全市教育系统的“四敢”工作推进落实。领导小组下设专班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认真研究谋划,建立完善常态化统筹调度机制,动态掌握具体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汇总工作成效,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报告情况,切实抓好推进“四敢”各项工作。各校建立一把手校长任组长的“四敢”工作小组,加强本校“四敢”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

2. 注重工作协同。加强“四敢”工作的统筹管理,注重协同配合,强化联动合作。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整体效应、协同效应。

3. 严格督查指导。专班办公室定期组织督查指导,综合运用听取汇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实地调研、明察暗访等方式方法,不定期组织调研督导,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坚决保证各校、各部门全面落实“四敢”意见和本《实施意见》真正落地落实见效。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敷衍塞责、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

4. 营造浓厚氛围。专班办公室要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资源,讲好教育系统“四敢”推动的好故事,大力营造实干争先、竞相出彩的浓厚氛围。各校、各部门要常态收集、整理、推广贯彻落实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实践样本,通报典型案例,提出宣传推广和改进完善建议。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