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省卫健委在江阴召开会议,对江阴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相关工作进行现场评审。市长包鸣出席会议并致辞。副市长杭成参加会议。
包鸣在致辞中说,作为闻名全国的中医之乡,江阴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涌现出温病名家柳宝诒、经方大家曹颖甫、针灸巨擘承淡安、国医大师夏桂成、全国名中医徐福松和黄煌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医名家,龙砂医学和澄江针灸两大流派在近现代中医药发展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以来,江阴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把传承中医药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形成了“市有中医院、镇有中医馆、村有中医阁”的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包鸣表示,此次评审是对我市创建工作全方位的“把脉问诊”,江阴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吸纳专家意见,在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培养中医药人才、发展中医药产业等方面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提升中医药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江阴力量。
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江阴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汇报专题片。此次评审专家组将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分组实地检查等方式开展评审工作。
近年来,江阴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深入实施中医药“五名”战略,加强中医重点专(学)科建设,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基础,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市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进一步突出了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强化产业振兴,形成了以江阴天江药业为龙头的现代中药配方颗粒产业。传承发展中医文化,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朱氏中医诊法、谢氏骨科、肝胆疾病中医外治等6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阴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