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自古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孕育出有别于江南温婉风情的独特军事文化,代代传承至今。
走进位于人民中路的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百年间,从江阴近代著名实业家吴汀鹭先生的故居,到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地……如今,这座集名人故居、优秀建筑、重大历史事件于一体的军事文化遗迹,已经成为江阴首屈一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的史料图片、实物展陈和多彩的研学活动,引领一批又一批孩子们追溯烽火岁月。听完旧址历史讲解后,今年10岁的王一航对江阴的军事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和家乡有关的军事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认真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力量。”
为防外敌自水路入侵,江阴自明代后期起即修筑炮堤、炮台。黄山炮台作为长江下游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古炮台之一,见证了从明代到近现代发生在此的重要军事事件。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江阴要塞就是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的三大突破口之一。江阴也因渡江战役烙上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红色印迹。
文化的持久力在于守正,生命力在于创新。现在,修缮一新的黄山炮台旧址重现昔日风采,展现出历久弥新的军事文化积淀。“近年来,我市全面梳理军事文化资源、挖掘军事文化内涵,在完成黄山炮台旧址修缮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小石湾明清古炮台布展陈列工作,打造集文化、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科长谢诚介绍,江阴还将开展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展陈提升工程,展现其百年历史背后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引进新业态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把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打造成“百宅百院”活化利用的典范工程。翻开江阴军事文化的历史长卷,我们仿佛走进硝烟弥漫、壮士悲歌的战场。一段段气势如虹的城墙要塞,一座座阅尽沧桑的烽火炮台,一处处声名远播的昔日战场,述说着军事文化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深远影响。当前,江阴正实施军事文化品牌提升工程,将持续完善江防文化遗产档案、挖掘江防文化历史内涵、推进红色资源修缮管理、提升革命文物展陈水平、拓展红色资源利用途径,着力打造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渡江战役纪念馆、新四军六师驻地、中共江阴一大会址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地标,推动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与现代文明的有机交融中绽放新的耀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