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3-02868 生成日期 2023-07-05 公开日期 2023-07-11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主题(一级) 其他 主题(二级) 其他 关键词 经济,招聘,提案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加大产业工程师开发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产业工程师开发力度的建议

案别(市人大建议/市政协提案)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柳蔚

标  

关于加大产业工程师开发力度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产业工程师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围绕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升级等环节,开展应用研发和工艺改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多年来,在推进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进程中,江阴集聚和培养了一大批成绩突出、技术精湛的产业工程师,为江阴领跑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江阴产业工程师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提升空间。 一是产业工程师数量不够充足。目前全市各类技能人才约31万,占全市城镇职工总量的1/3左右,其中能够开展应用研发和工艺改进的产业工程师占比更少,与科创江阴对产业工程师队伍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二是政策支持不够有力。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人才政策的完善升级,对产业工程师有了一定政策支持,但对比创新创业类人才项目,对产业工程师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覆盖面还不够广。 三是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对产业工程师的培养基本局限于企业自发组织,依托职业技术类院校进行冠名定制、批量培养、定期提升的机制尚未形成。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产业工程师的重要作用,有力促进高端技术成果快速转换,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产业工程师已经成为各地日益重视的一支人才队伍,通过搭建高校平台、实施专项计划、构建专门服务体系等方式,集聚产业工程师队伍。如深圳成立深圳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人才。苏州积极构建产业工程师服务体系,成立产业工程师协会,为产业工程师的能力提升、自我展示提供一站式服务。宁波市发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优势,推广宁波工程学院汽车学院、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公牛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给予特殊支持政策,鼓励毕业生进入宁波市重点产业领域。广东省江门市聚焦重点产业布局,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破除政策障碍,允许以专利直接申报中级职称,已评定两批次共60名产业工程师。青岛、烟台等城市将人才争夺环节前置,优化调整本地高校学科,加强设置与本地产业相匹配的学科,吸引理工科学生,形成产业工程师人才“蓄水池”。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梯次转移等因素影响,产业工程师已成为各地人才竞争的重要内容,新发展阶段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建议江阴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产业工程师开发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撑。 一是更加重视产业工程师队伍开发。充分认识到培养集聚产业工程师,是优化人才结构、支撑产业发展、吸引新兴产业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大培养力度、打造专门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等方式,持续扩大产业工程师队伍规模,激发其创业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将产业工程师人才塑造成为我市人才工作又一张闪亮名片。 二是借鉴特色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在澄或与江阴有紧密合作关系的高校新建1~2家与江阴“345”产业体系相契合的特色产业学院或冠名班,实现一产业一专业定单培养、定向就业。 三是加强产业工程师培养科学指引。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及时制定发布产业工程师紧缺指数和人才开发目录,建立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指导标准,集聚紧缺产业工程师人才。 四是加快建设产业工程师集聚平台。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找准产业定位、平台属性、方法路径和评价标准,按照“成熟一个、创建一个”的要求逐步有序推进。 五是鼓励开展市场化评价。切实发挥企业人才开发主体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作用,率先在集成电路、智能智造等领域探索产业工程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承办单位

江阴市人社局

答复内容

柳蔚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大产业工程师开发力度的建议》,市政协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全力推动江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深入推进产业强市,离不开高层次战略级人才的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先行区,为江阴建设社会主义县域示范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深化工程专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一是严格贯彻执行省人社厅《关于在职称评价中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不良倾向的通知》有关要求,着力破除职称评价中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在工程等实践性强的专业领域,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坚持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识别人才,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和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二是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机制。取消了学历、资历、论文的限制,符合业绩能力要求的,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或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海外高层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可按规定程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考核认定。三是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点,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评定重点,侧重评价高技能人才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难题、完成工作任务、参与技术改造革新、传技带徒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引导技能人才爱岗敬业,弘扬工匠精神。四是逐步推进企业职称自主评价。我们针对现行的职称评价体系与企业用人制度脱节、职称评价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深入重点骨干企业调研科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难点堵点,鼓励建立企业职称工作激励机制,对新取得高级、正高级职称的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奖励,解决当前企业在科技人才工作中“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充分激发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评价制度环境。

二、打造技能人才培育矩阵。一是聚焦产业更高端,推行产教融合新模式。紧扣我市34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深化产教互促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开展行业特有工种的精品培训,推动技能培训从适应性、数量型向前瞻性、质量型转变。目前已有兴澄特钢、海澜集团等26家企业组织的新型学徒制培训顺利开班,1411名职工参加培训。发挥技能提升专账资金撬动作用,在无锡范围内率先支持江阴职业教育院校和龙头企业实训设备补贴。2021年,支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阴中专校、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海澜集团、新扬子船厂等设备补贴超2000万元,联合企业打造千亿产业和“智改数转”专项实训基地。二是打造“创业大学”培训新品牌。整合创业培训资源,在全省县级城市中率先建成“创业大学”,在镇街配套建立12家创业培训后续服务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新模式,开设创业雏鹰班、创富人生班、大学生创业训练营等8类培训班300余期。同时与延川、泰兴、贾汪、霍城、睢宁五地共建“众富创业园”,开展各类创业培训8000余人次。三是构建全域培训新体系。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业转岗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研修、百万练兵培训等十个大类的培训,全工序、全门类覆盖我市所有城乡劳动者。

三、围绕人才强企,加快企业梯度培育。一是推动人才强企,“千凤还巢”,坚持引育并重,着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实施“创二代”培训计划,打造人才服务平台,定期开展人才与院士、专家、优秀企业家交流活动,组织沙龙、培训或参观学习,加强企业人才联谊,促使人才积极融入江阴。二是努力打造企业“三支人才队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加强海内外顶尖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引育,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双创计划”、“太湖人才”、“暨阳英才计划”及优秀大学生汇聚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三是科学规划国际人才社区布局,加快推进国际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国际学校、国际医疗中心等硬件配套建设,推行国内外人才引进“直通车”模式。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措施:

存在的问题:我市“暨阳英才计划”实施以来,对我市人才工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截至2022年底,我市人才总量达52万人。但江阴人才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城市能级生活配套不足,“乐居宜业”欠缺影响力;产业层次规模能级不高,“政策落地”欠缺源动力。主要原因:一是主导产业人才吸引度不够。产业结构偏重导致本市所吸引的人才层次相对偏低,主要集中在技能型人才或劳动力型普工。二是新兴产业人才引育度不足。全市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集群不足,对高端人才引育不够。三是企业引才视野不够长远。企业经营过程中重短期效应轻长远规划、重设备投入轻人才投入、重人才使用轻人才培养,总体待遇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缺乏竞争力。

下一步措施:

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示范平台打造校企联培专技人才基地。围绕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需求,与长三角高等院校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形成“以产定研、以需定研、以研促产”的发展模式,精准导入一批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创新产教融合方式,主动对接全国双一流高校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公共平台,积极打造线上虚拟江阴校区,为江阴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远程授课、培训再提升服务。聚焦江阴三大千亿级特色产业链、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五大未来产业,围绕企业对新兴技术及相关人才的需求,鼓励南理工江阴校区、江南大学江阴校区成立产业学院,形成符合江阴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搭建技能人才公共培训平台。联合高等院校、高级职业学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围绕江阴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布局,建立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向社会提供贴合产业发展需求、一线操作要求的技能培育和技能评价服务。建设信息通信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数控加工、药品生产与加工等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密切相关的实训中心,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技能实训平台,以培养高端、专业、适用的技能人才为核心,助力产业整体能级提高。

三、进一步建立技能技术贯通认证平台。推动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突出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连通专技人才职称评定体系,有效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切实提升专技人才综合素质。大力弘扬江阴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全面延伸江阴职业技能大赛竞赛工种,增设制造与工程、信息与通信、结构与建筑、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管理等技术技能门类,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技术人才)和基础支撑力量(一线高技能人才)提供展示舞台。

四、强化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一是加强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组建数字经济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产生一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关键领域数字经济工程师,每年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1200人。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数字经济专业知识更新2万人次。二是建立数字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贯通数字产业领域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对接通道,打通数字高技能人才成长为卓越工程师的职业发展通道。落实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初、中级职称评审认定以及高级职称申报工作。加大对数字人才的职称宣讲力度,打通职称申报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系统推进数字工匠培育。以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化转型企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多形式、大力度推动数字技能培训。鼓励技工院校开设数字技能相关专业,支持将数字技能项目列入市级竞赛目录,优先将数字技能类职业列入紧缺职业(工种)目录。

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0510-86711103

答复时间

202375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