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城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月城镇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基层政务信息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2-01372 生成日期 2022-06-13 公开日期 2022-06-1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月城镇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级)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关键词 农村,农民,粮食,绿化,收支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 农村现代化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乡村振兴展开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各级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重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勇争第一、善创唯一”的拼搏干劲,加快打造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奋力推动月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征程、走在最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稳面积提产能,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1.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对部门和村乡村振兴考核的刚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实行耕地利用优先序管理,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据实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大土地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力度,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深化土地要素制度改革,系统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2.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标准,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00亩,连片整治农田200亩。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管理,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建立完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

3.全面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切实扛起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生产模式。推广南粳系列为主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完成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保护农民种粮收益。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4.有效提升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强化落实“菜篮子”负责制,确保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和价格稳定。以“稳种猪、稳规模”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完成生猪保供任务。强化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鼓励引导池塘生态化改造。

二、稳基础提效益,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5.稳步推进“三园”建设。依据《江阴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和《无锡市“五园五区六带”江阴规划》要求,定规划、建平台、招项目、引资本,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开展镇级农业产业园、村级农业特色园建设,引领全镇主导产业兴旺发展。优化戴庄芹菜特色农产品主题农业园建设规划,建成300亩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6.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促进一产向后延、二产连两端、三产走高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业“链主”企业,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干”贯通产加销、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径”融合农文旅、以新农村电商为“网”对接科工贸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

7.做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落实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要求,对接农业“三园”建设,整合乡村资源、特色优势、地域文化、核心企业、科创载体等多方要素,结合土地全域整治和土地集中流转经营,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项目建设。组织各种形式招商活动,对接国资央企,聚焦中粮、中车、三峡集团等国企,瞄准省农科院、南农大等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招引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重点突出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稳产保供、要害工程、乡村建设五个方向,完成投资1000万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2个以上。

8.强化农业经营主体梯队建设。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省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家庭农场特色发展和联合发展”改革试验任务,紧扣产业园、特色园发展定位,探索镇村集体+家庭农场联盟发展新模式,在政策上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村家庭农场联盟,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着力提高示范家庭农场比重,加强无锡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培育,推广家庭农场电子记账模式。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烘干收储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9.提高农机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到市级要求。实施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快手扶拖拉机等老旧农机具报废更新。

10.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和网络直播等业态,推动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逐年增长。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强“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建设。积极与大院大所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引进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加快先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引进和转化应用。支持各级星创天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平台和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作用。推动农业企业争当科技型企业。

11.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以发展精品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扎实推进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创新品牌赋能方式,通过优质农产品评选、展销、直播推介等宣传形式,打响月城品牌,全年新增绿色食品1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市级要求。推动“双泾螺蛳”特色水产品发展规划。

12.提高农业绿色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实施规模主体入网监管提质增效工程,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率达85%。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较2020年化肥减量1.2%、农药减量1.0%。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落实农药零差率集中配供政策。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离田收储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以上。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处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左右,农膜回收率达到97%以上。积极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

13.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子法》等法律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提升农作物品种推广服务水平,紧盯春耕备耕、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能力提升建设,扶持现代商业化育种企业建设发展。加强种质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启动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

14.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加强禁渔政策宣传,深化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营造“人人支持长江禁捕、人人反对非法捕捞”浓厚氛围,打赢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三、稳步伐提质量,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

15.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完成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动态调整镇村布局等专项规划,稳定城乡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加快做好新一轮镇村布局修编,做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年内全镇所有规划发展村庄全部完成规划编制。

16.深入推进“美丽农居”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农民主体、精准施策的总体思路,顺应“进城、入镇、留乡”不同需求,分级分类分批推进规划发展村庄“美丽农居”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自我更新住房。优先改造1980年前建造的农房、鼓励改造1981年至2000年所建的农房。构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机制,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完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流程和标准规范,优化“美丽农居”建设审批流程。结合“美丽农居”建设,年内完成规划发展村“四美一高”示范村建设3个。建成无锡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

17.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深化“红黑榜”考核制度,扎实开展第三方暗访测评,每月以自然村为单位、每季度以行政村为单位通报“红黑榜”,每年末通报年度综合“红黑榜”结果。持续抓好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确保长效管护合格村比例保持在95%以上。构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完成4个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小区建设。持续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成果,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2座,“厕所联盟”公厕数量达到5个。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完成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改建任务,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回头看”排查整治,重点整治管网破损、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建成美丽示范河湖11条,新建农村县乡级生态河道3条。扎实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按照“美丽江阴”建设总要求,持续打造“美丽村庄”“美丽河塘”“美丽菜园”“美丽庭院”等系列品牌,打造一批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村庄。

1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服务设施、农村公路+、公路文化建设,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北环路争创“美丽农村路”,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达到86。月前路北段、水芝路西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供水、电力、燃气管线改造。加快充电设施提档升级,规划建设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集中充电桩。

19.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事业城乡均等化配置。升级改造教育基础设施,水韵幼儿园完成主体建设。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推动建设中医馆。建成核酸方舱实验室。推进农村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推动老人助餐服务,实现日均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380人次。精准帮扶非政府补贴的困难儿童。打造退役军人之家示范点。争创无锡市级残疾人之家示范点。水韵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月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升级改造。高质量推进省民生实事乡村公益医疗互助,在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知晓率、参与率,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

20.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深化乡村“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加强大数据支撑,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平安月城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夯实群防群治基础,提升安全风险预警防控能力。加快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统筹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网格治理体系、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明白人等多种平台多方力量,打破固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实现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打响“诚心帮·民情帮帮团”社会治理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全面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实现行政村“积分制”管理全覆盖。提升村级组织运用“清单制”水平,开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协助办理事项准入清单、负面事项清单等不同类型清单实践,持续深入推进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21.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文化走基层 服务进万家”主题惠民活动。实施“传承、创新、奋进”文化繁荣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字招牌。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民俗文化活动。有序组织戏曲进校园、文艺下基层、端午龙舟赛、秦望雅集、全民阅读等特色活动480场次以上。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深化婚丧礼俗改革,涵养文明乡风。

22.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盟红月城基层党建三年行动,发挥全镇29个党建联盟攻坚合力,在真干实干苦干中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办好“民心事”。加强培育5A级“雁阵计划”村党组织。深化党员联职,培育打造“红色车间”。深化党员联户,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擦亮“月印初心”党建品牌,逐步完善“一支部一品牌”“一领域一特色”党建品牌体系。加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建设,深入实施村书记、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村书记专职化管理达到100%,“五有五强”型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市级要求,提高全镇村“两委”班子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加强村后备干部培养,深入实施“青苗计划”“苗圃计划”,确保乡村振兴特聘岗位行政村覆盖率保持100%。

四、稳势头提后劲,全面推进农民共同富裕

23.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村一档”建立村情资料库、“一村一案”做好发展计划、“一村一图”做好村庄规划、“一村一册”建立发展项目库、“一村一特色园”推动产业兴村、“一镇一平台”推行镇村联合发展。积极推进镇级联合发展平台参与本镇工业园区改造升级。鼓励村集体组建集体农业经营公司,从事农业开发和生产经营,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增长率达到2%以上。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经营管理人员待遇报酬增长挂钩机制。总结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做法,形成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推广。

24.持续强化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持续开展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五增行动”,优化调整结对帮扶关系,推进“一村一产业项目”建设,相对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300万元或人均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超1000元,实现所有村集体村均“双达标”,“一村一产业项目”覆盖率达100%。精准投放“乡村振兴·共富基金”,探索“基金引导+村级自筹+政企出资”形式,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帮促作用,开展项目化帮扶,重点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相对薄弱村振兴发展,年内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共富基金项目实现全覆盖。

25.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强化农村集体资金“先抵押后出借”和集体资产租赁“先付后用”的原则。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预决算管理,合理编制预算,从严控制支出,确保收支平衡。严格执行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制度,全面加强集体资产清理、登记和管理。规范集体产权流转交易,按上级要求切实加强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前置预核。按照“应进必进”要求,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让、发包、租赁等行为全部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线上交易。严肃执纪监督,妥善整改“两清”发现的问题,巩固村级“两清”专项整治成果,完成对8个村的巡察工作,加大对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力度,对整改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

26.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深入实施产业富民行动,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健全全民参保精准扩面长效机制,新增城保参保750人、住房公积金缴存500人。落实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

27.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分层分类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完善乡土人才评价体系,落实各项待遇保障,加强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培育优秀乡土人才。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开展新型青年农民培育工程,培养具有引领作用的“十佳青年农民”。

28.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围绕镇级农业产业园、村级农业特色园建设,健全农民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充分挖掘各类就业岗位、创业项目,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创业信息等,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善落实创业补贴、创业信贷产品等,吸引农民就业创业。大力拓展农民就业创业范围,发展乡村非遗、手工艺、民宿等产业。加强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组织开展农民技能提升、创业实训、就业见习服务,选树一批农村创业就业带头人、农民工匠。开展农村“双创”活动,组织开展“双创”竞赛。

五、稳政策提保障,全面加强党对“三农”的领导

29.加强财政投入和用地保障。持续强化财政支农保障,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全镇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的比例达到市级考核要求。积极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支持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严格执行上级单列下达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统筹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对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应保尽保。

30.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农业农村领域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加快形成多元支农投农新格局。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大力推广“惠农贷”等产品。充分发挥本地农商行等各类农村金融主力军服务“三农”的作用。大力推广农业保险政策,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水平,扩大农业保险参保覆盖面。积极拓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31.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有序推进土地承包“三权分置”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稳步推进省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搭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探索创新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32.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省《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持续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党建指导员、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书记项目”,各村(社区)书记要切实扛起“第一责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在实处。

33.健全乡村振兴考核机制。明确年度乡村振兴考核任务,将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纳入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社区)和相关部门的高质量考核。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和调度管理机制,强化统计监测和分析研判,对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落实到位。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结果纳入对村(社区)两委班子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内容,并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的参考。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争创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围绕乡村振兴政策和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加强审计监督。

34.加强农村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各级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完善运转机制。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大力加强人才招引和培育,注重选拔重用经受农村锻炼、实绩突出的“三农”干部。针对性开展年轻干部培训班,常态化实施蹲苗挂职锻炼,持续提升“三农”系统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35.抓好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扎实推进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排查整治农业生产领域各类隐患问题,全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推动农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深化“平安农机”示范建设,学习“柳堡模式”,探索农机安全网格化监管。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防御机制,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持续开展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对有安全隐患的优先及时改造。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做到“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紧盯重点场所、环节,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扎实抓好农村地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