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阴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3-09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阴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 阴 市 人 民 政 府

2022年1月13日

 

江阴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破除政务服务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审批服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总战略和打造政务服务改革升级版的决策部署,结合江阴实际,现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加强“一网通办”建设,全面打响“澄心办·办澄事”营商品牌工作,提出2021—2023年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着改革创新、唯实领先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无锡市委、市政府以及我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坚持把政务服务创新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紧扣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围绕“一门、一窗、一网、一次、一件事”五个重点,以“一网通办”为突破,加快打造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数字政府,全面打响“澄心办·办澄事”营商品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一张蓝图”统揽。坚持在更高起点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全市一张改革蓝图,确保政务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施策,统分结合,以更实举措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效,加快“一网通办”改革,并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跨省通办”,实现更多事项“一事联办”。

——坚持“一把手”推进。各级党政部门“一把手”以上率下,真抓实干,亲自抓好市委、市政府政务服务改革任务的部署落实,亲自研究事关政务服务重大改革的问题对策。充分发挥“一把手”在谋划改革思路、确立改革路径、破解改革难题上的主导作用,抓关键问题、抓实质内容、抓管用举措,把住改革方案的质量关。

——坚持“一支队伍”筑基。坚持“编随事转、人随编走”原则,科学建强政务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向心力,吸纳有专业有抱负的青年到政务服务工作中来,建设一支敢打敢拼的改革生力军。加大人才培育,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造一支数字突击队。适应改革需求,选优配强后台审批人员,畅通干部培养渠道,稳定综窗队伍,锻造一支吃苦耐劳的政务排头兵。

——坚持“一批经验”先行。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板块和部门,在政务服务改革的建设管理、服务模式、流程优化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试点示范破解难题、总结做法、积累经验。改革事项成熟一批、总结一批、推广一批。结合市、镇(街道)、村(社区)的具体情况,分层、分策逐步落实改革要求。

(三)改革目标

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政务服务改革升级版决策部署,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紧盯“放权、分流、减负、服务”方向,重点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全力打造“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整体协同、运行高效、服务精准、管理智能的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推动民生事项下沉,推进市级政务服务大厅综窗建设,逐步实现市级单点办向镇街开发区多点辐射办转变,为市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服务事项全面下沉至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办理改革目标奠定基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减人员、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次数改革,当好政策更大力度、审批更快速度、服务更有温度的“金牌保姆、金牌店小二”,全面打响“澄心办·办澄事”营商品牌。

2021年底前,完成村级“全科社工”,镇级“综合窗口”建设全覆盖,建成个人生命周期十个一件事,开通“澄之窗”微信服务号,完成“一网通办”可行性研究和建设方案。2022年底前,建成“一网通办”统一受理端,市级大厅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70%,本级业务系统事项全部纳入“一网通办”平台办理,围绕个人和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出20项示范性应用场景,推出第一批100个事项材料“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政府能够提供的,凡是电子证照能够共享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2023年底前,全市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100%,实现“一网通办”平台与本级部门自有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全面对接无锡市“一网通办”平台,条线系统数据回流明显提升,再推出20项应用场景和第二批100个事项材料“两个免于提交”。基本实现企业类事项“网上办”、个人类事项“掌上办”,基本实现高频类政务服务事项“两个免于提交”,“一网通办”真正做到“好用、好办”。

二、主要任务

全市政务服务创新发展要以数据归集共享利用为前提,坚持“一网”改革筑基,“一件事”改革为要,“一窗”改革惠民,服务保障企业群众“进一门”“跑一次”办成事。

按照“应进必进、应放尽放”要求,将事项办理向各级政务大厅集中,向办事窗口前移,下沉审批事权,真正做到群众“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多点办”。

1.事项进驻集成化。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基础上,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推动落实权力事项“应进必进”,实现线上大厅和实体大厅申报、受理、审批“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事难办、跑多次”问题。赋权镇(街道)事项原则上应全部进驻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方便企业群众办理。市级六类行政权力事项,除涉密、敏感事项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各级政务服务大厅100%“应进必进”。(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

2.事项管理扁平化。围绕方便群众就近办原则,提升“扩权强镇”改革效益,推行跨层级事项扁平化办理,进一步下沉权力事项,形成以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以及重点片区为中心的“15分钟办事圈”,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激发政务服务改革“镇能量”。(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

3.分中心建设标准化。各分中心纳入市级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由所属业务主管部门和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实施双重管理,加强交通、车管、婚姻登记、特种设备、海事等分中心的指导、协调、监管,并实行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制度。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减少分中心数量,通过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综合窗口、委托接件受理或通过自助办理等方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一门”。(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阴海事局)

4.审管衔接智能化。加强审管衔接,进一步厘清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搭建审管衔接数据推送平台,夯实审批、监管双向推送机制,将实行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实现审管分离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审管衔接平台,实现与主管部门及板块审管互动、业务协同。加快完善审管互动平台功能,实行审批事项受理、办理、推送、监管、反馈一体化信息全流程闭环管理。(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

5.事中事后监管多元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明确的监管职责,结合权责清单,全面梳理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明确监管部门、监管层级,并纳入“互联网+监管”系统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全面梳理审批、备案事项,对取消审批、下放审批权、审批改备案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明确监管措施。创新完善监管方式,在一般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部门综合监管改革,打破部门界限,形成监管合力,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功能,加强监管数据归集和治理,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规范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

(二)推进“一窗”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融合度。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6.全面推行村级“全科社工”。将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原各条线分设办事窗口整合为一窗受理的“综合窗口”,规范窗口设置,择优配备人员,统一服务平台,明确事项清单,让企业群众只到一个窗口,就可办理所有高频事项。2021年,26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完成“专人全科社工”改革,并逐步推进“全员全科社工”。(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

7.全面推行镇街、开发区“综窗改革”。加快推进镇街、开发区为民服务中心“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改革步伐,全力打造“一窗式”集成审批服务模式。除公安、税务外,各为民服务中心不再单设专业、分类窗口,全面实施综合窗口改革,有效解决窗口忙闲不均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政务大厅综合服务功能。各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按照无差别、分领域两种模式,进一步分类、归并和整合窗口,确保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办理。各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结合各自实际推行综窗改革,2021年底全面实施到位。(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

8.全面推进市级政务大厅综窗改革。积极推进线上服务和权力事项下放,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按照无差别、分领域两种模式,进一步分类、归并和整合窗口,确保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办理。依据企业需求对大厅功能布局进行改造,形成主题综窗为主体,部门综窗为辅助的新型模式。(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相关部门)

9.分类分策建强综窗队伍。镇级政务大厅积极推动委托第三方劳务派遣综窗人员,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前台综窗人员不稳定问题。市级政务大厅由市行政审批局统一筹建或委托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前台综窗队伍,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考核。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人员开展职业技术等级评定,出台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技能人才(编外)薪酬分配制度,推动建立政务服务多职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

10.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根据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实现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四级四同”,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奖励、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7 类事项在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内100%认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设置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相同事项申请材料规范统一。对事项的办理形式、办理条件、承诺时限、收费情况等进行标准化梳理,最小颗粒细化办事场景,绘制详实准确、指导性强的办事流程图,明确事项办理各环节的办理内容及办理时限。(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

11.加快推进“好差评”工作。按照评价范围全覆盖的要求,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线下政务服务机构和各类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现场服务“一次一评”和网上政务服务“一事一评”,做到政务服务“好差评”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及时晾晒“好差评”结果,广泛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要规范有效处置各类差评,建立差评回访整改机制,落实差评及时整改。实现“好差评”联动反馈、“差评”核实整改、整改回访“三个100%”。(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分中心,各相关部门)

(三)抓好“一网”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便捷度。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数据底座,加强数据支撑,建好政务中台,加快系统对接,嵌入标准化事项库和电子证照库,实现系统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市“一网通办”。

12.建成“一网通办”总入口。全面启动江阴市“一网通办”改革,建设我市“一网通办”服务总门户,统一入口,统一身份认证,通过政务中台加强与各业务系统对接,整合各部门碎片化、条线化的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实现后台部门并联协同办理,破解多点申请、分散受理难题。优化完善网站申报端(政务服务网江阴旗舰店),移动申报端(“澄之窗”微信服务号),大厅受理端(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澄事之窗”自助服务机)四端的功能布局。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政务服务系统应接尽接。2022年底前,实现实际办理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报覆盖率100%。2023年全面做到企业群众“一网”进入,窗口人员“一端”受理,管理人员“一屏”研判。(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中心、传媒集团,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13.推动后台办理端接入。2022年底前,市本级事项(除使用自有系统的事项)100%纳入“一网通办”平台办理;使用本级部门自有系统的事项,应与“一网通办”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将业务数据实时传送至“一网通办”平台;使用条线系统的事项应积极对上争取,通过技术手段,将业务数据定期传送至“一网通办”平台。进一步加强“澄事之窗”功能开发,不断丰富自助服务内容。(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14.提升“一网通办”平台支撑体系。以个人和企业两大空间规划,持续推进市民空间和企业空间建设。按照“一人一档”“一企一档”,引入RPA、AI等先进技术,建立主题信息库以及基于主题信息库实现数据管理可视化。按照统一认证、统一物流、统一支付、统一好差评等功能需求加强“一网通办”政务中台支撑体系建设。拓展“苏服码”“一人一码”“一企一码” 应用场景,以“苏服码”作为可信身份凭证,提供个性化服务。进一步统筹全市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加快全市政务数据底座建设,为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牵头单位:市大数据中心、传媒集团、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15.建成惠企达“政策计算器”。优化企业信息名录库、企业政策资源库和涉企审批服务库,汇集全市惠企政策、梳理涉企审批服务,按照普惠推送、按需供给、智能匹配,在企业优惠政策智能匹配基础上,实现惠企政策“一秒达”,普惠型政策“免申即享”机制,让企业足不出户便能获得惠企成果。(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16.加快电子证照、电子签章推广运用。严格按照“发证即入库、入库即可用、可用即运用”的要求,实行电子证照类型、共享证照目录清单化管理,推动“两个免于提交”审批服务,实现电子证照从领证、用证、亮证到核证全流程的便利运用。积极推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在“一网通办”中的运用,试行无纸化图审电子签章试点应用,逐步推动政务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牵头单位: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审批局、市审图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17.实现市域通办和跨区域通办。围绕社保、医疗、居住、纳税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内通办需求,推出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市域通办”事项清单,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开设“跨省通办”和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专窗,分批次推出事项异地可办清单,拓展异地“代收代办”,开通线上专区,逐步实现全程网办。配合省级拓展长三角电子证照共享互认范围、跨省电子证照应用场景等工作。(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资规局、市税务局等,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

18.试点建设政务服务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以“一网通办”为基础,试点构建“一网统管”的江阴市政务服务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制定江阴市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江阴市数字政府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规范,梳理明确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的采集、形成、归档、数据交换以及电子档案的共享利用和移交进馆流程,有效解决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对纸质材料的依赖,减轻审批工作人员负担,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档案史志馆,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大数据中心、各相关部门)

19.构建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完善全市各镇街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农村产权、国有产权等更多资产进入镇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交易,做到交易项目应进必进。通过政策宣讲、业务培训、服务指导、试点建设等多种方式,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安全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公用事业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20.搭建基于个性需求的精准化服务。适应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通过对过往用户数据的深度关联挖掘,利用数据汇聚和用户画像技术,为各类用户的政务需求提供精准画像,主动研判潜在的政务需求,实现在不同阶段提供专属个性化的服务推荐,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服务。同时,以办事为主题,分析具体应用场景,构建事项、材料和数据的最优图谱,为申请人提供智能引导,形成最优化办理建议。(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四)深化“一次”内涵,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推进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不见面”。

21.推进“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建立“拿地即开工”和“报建即开工”项目储备库,实施“拿地即开工”项目全过程计划管理。通过专班服务机制,指导项目单位按时间节点做好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协调各审批部门利用土地出让前期的时间,开展报批辅导和技术服务,同步进行立项用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等三个阶段以及评估评审事项的审查,多方联动。实行施工图“自审承诺制”改革,对“自审承诺制”项目,凭借数字化审图系统接收单办理下一步建设手续,最大限度压缩施工许可前审批时间,推动“拿地即开工”实现常态化。(牵头单位: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审图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22.推行联合竣工验收。由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独立实施各类单项验收的模式,转变为“一窗受理、统一组织、联合测绘、集中验收、限时办结、统一确认”的联合验收模式。开设联合竣工验收综合服务窗口,优化联合验收网上工作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探索实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全流程网上受理和测绘报告、施工图电子图、竣工图电子图一网归集、传输和存储,实现各相关部门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公用事业局、电力公司、江南水务、天力燃气等)

23.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对接无锡地区“一市一平台”系统建设,在本市推广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交易模式,优化提升“不见面”招投标水平。加强政府采购、农村产权交易、综合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不见面”运行,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交易环境。(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公用事业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各镇(街道)、开发区)

24.推行告知承诺制。在证明类事项和涉企经营事项方面,建立司法行政、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发改、工信、公安、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单位参加的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工作协调机制。以行政机关一次性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重点,推动形成标准公开、规则公平、预期明确、各负其责、信用监管的治理模式,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税务局等相关部门)

25.深化帮办代办服务。以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和代办平台为依托,建立全市三级代办体系。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等领域设置代办窗口,各镇(街道)、开发区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置代办窗口,各村(社区)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代办点。建强代办员队伍,明晰代办事项清单,定期开展代办培训,提升代办帮办成效。(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

26.规范中介服务。编制和完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规范涉审中介服务行为,进一步保障群众、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完善中介超市平台功能,实现动态管理,提升涉审中介服务质量。落实中介行业管理责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强化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引导中介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优化中介市场环境。加强中介信用监管,严格执行监管措施,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27.探索提供智能咨询。依托“12345”热线,整合全市各类服务热线,建设政务服务知识库,探索政务服务智能咨询,建立基于人机协作的智能在线服务,打造懂业务,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客服,开通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政民互动等功能,为企业群众提供实时在线的咨询。设立各类事项网上咨询专员,提供更灵活、更贴心、更高效的咨询服务。(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中心、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28.广泛开展政银合作。实施“政银合作”模式,充分借助金融机构布点广泛优势,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将各级政务大厅高频民生事项前移至各类金融机构,在银行服务大厅设立政务服务专窗,银行安排专人,负责代收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有条件的业务接入各金融机构ATM机,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企业群众。(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金融办,责任单位:相关金融机构)

(五)做实“一件事”改革,提升政务品牌知名度。围绕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持续用力,为改革赋能,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赋予“澄心办·办澄事”政务服务品牌更多内涵。

29.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范围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各涉改单位要形成改革方案,“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加强督查。要坚持放管结合,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推动政府监管方式创新,以更大的力度实施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加强审批和监管的衔接,把加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纠正“以批代管”“不批不管”问题。(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

30.深化“个人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2021年,以“个人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为重点,设立“一件事”专区,将个人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出生、入学、就业(失业)、结婚(离婚)、人才引进、退休、军人退役、身后等10个阶段,打通数据瓶颈,搭建个人生命周期一件事平台,实现个人一次申报,关联事项审批一次送达。立足群众感受,提升线上使用率。(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档案史志馆、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退役军人局、市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31.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2022年围绕企业从招商引资、商事登记、获得场地、员工招聘、生产经营、权益保护到清算注销共7个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打造企业开办、多证联办、用地规划许可、竣工验收、水电气报装等20个企业生命周期“一件事”。依托“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凭证、电子印章归集应用,建立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通的企业管理服务体系,分阶段、分场景、分行业实现涉企服务全链条一网通办。(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资规局、市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用事业局、市税务局、市法院、江阴海关,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32.推动“行业综合许可证”改革。加快行业准营进程,探索分行业实现“一证准营”,提升集成化服务效能,实现“照后减证”,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增进市场主体获得感,彰显有温度的“金牌保姆、金牌店小二”魅力。(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各镇(街道)、开发区)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统筹领导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市各板块、政府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难点问题,市纪委监委跟踪督导改革进程和成效。各板块、各部门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改革举措,落实专人责任,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鼓励创新引领。各板块、各部门要进一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政务服务改革实践中争当领跑者,要善谋善为试着干,革故鼎新探索着做,全力对上争政策、争牌子、争资金、争试点,努力展现更多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

(三)强化督查考核。建立政务服务改革推进评估机制,定期通报各板块、各部门改革推进情况。对本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常态化监督考核,定期检查、评估、通报。

(四)扩大舆论宣传。及时宣传政务服务改革工作进展和亮点成效,广泛宣传“一网通办”和“澄心办·办澄事”营商环境品牌,总结优秀案例、品牌故事,让品牌可落地、看得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扩大公众参与,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企业群众。

 

 

政策关联解读: 一图读懂《江阴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三年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