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1404053X/2021-01544 | 生成日期 | 2021-05-14 | 公开日期 | 2021-05-14 |
文件编号 | 澄司〔2021〕15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江阴市司法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公安、安全、司法 | 主题(二级) | 司法 | 关键词 | 法制,公文,行政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2021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
2021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对标对表,勇攀高峰,着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全面贯彻法治思想,着力升级法治江阴
1. 突出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开展学习培训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一会一法学法制度,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专题讲座。(依法治市工作科)
2. 突出抓好“十四五”法治规划引领。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结合江阴实际,加快谋划法治江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实施方案,探索符合江阴实际的区域法治现代化建设方法路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江苏实践指标》在我市的细化落实,进一步深化法治江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根据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要求,加强对法治建设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互联网+”监测的反馈,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落实。贯彻落实省厅“法治江苏在行动”主题宣传,依托市法学会开展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讨和实践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理论与实践成果,并转化为推动法治江阴的有效举措。(依法治市工作科、普法与依法治理科)
3. 突出抓好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统筹引领。加快推进法治江阴建设,全面部署依法治市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职责,完善依法治市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统筹制规、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协调衔接作用,有效提升各领域法治工作重大问题、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扎实发挥17个镇(街道)依法治镇(街道)委员会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全面依法治镇(街道)全面覆盖,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依法治市工作科)
二、全面强化依法行政,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4. 以争创示范为牵引建设法治政府。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治理法治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建设的“江阴样板”。(依法治市工作科)
5. 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效。全面推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提升制规质效。提升公众参与度,注重发挥立法民意咨询库作用,落实意见征询机制。在全市推广应用规范性文件制定网上运行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规范性文件制定精细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政策法规科)
6. 深化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严格督促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指导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涉法事务处理。(政策法规科)
7.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总结推广示范经验做法,适时开展落实情况抽查。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根据省市公布的清单内容调整我市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创新监督方式,探索建立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聘任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澄江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形成全市统一的镇域执法模式。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开展执法检查、案卷评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
8. 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按照司法部和省政府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我省改革方案具体实施意见,稳妥做好改革期间行政复议各项工作。发挥行政复议委员会作用,规范复议应诉工作流程和规范,督促各行政机关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和《补充通知》,认真落实承办案件的出庭应诉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和解、调解工作,切实发挥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行政复议和应诉科)
三、全面筑牢法治信仰,着力营造法治风尚
9. 启动“八五”普法。科学谋划“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落实重点人群学法用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普法品牌培塑。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深入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全市普法载体融合,构建立体多维宣传格局,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力、影响力。(普法与依法治理科)
10. 健全普法责任制。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持续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对社会热点案(事)件的法治解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融媒体中心、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户外广告等大众传媒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加强与文创、艺术类专业组织和高校的合作,培育市级普法类社会组织,推进普法宣传与研学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紧密结合。(普法与依法治理科)
11. 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深度挖掘江阴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内涵,加强法治文化精品创作。整合法治文化广场、街区等载体资源,打造长江法治文化带、法治文化小镇等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普法与依法治理科)
12. 促进“三治”融合。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援法议事活动,深化基层“三治融合”,发挥好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动态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修订《江阴市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手册》。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制定《江阴市“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指南》,召开全市“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推进会,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依法治市工作科、普法与依法治理科)
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转换保障动能
13. 聚焦服务保障工作大局。结合“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发挥制规、执法、法律服务等职能作用,开展县域社会治理法治化、“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法治一体化、风险防控、法律扶贫、生态环境法治化治理、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全局各科室)
14. 强化产业链法治供给。主动融入全市“产业强链”三年计划,推进“4+4”产业链法治护航工程,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4大新兴产业链,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车船及零部件4大特色产业链。加快推进新兴产业“法律固链”工程,搭建对接平台,“点对点”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为新一轮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律师工作科、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
15. 深化“法企对接”机制。鼓励律所与商会结对,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法律顾问覆盖面,推动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开展“法企同行•风险防控”专项活动,切实帮助企业提高对新型风险识别、预警、防控能力,全面提升依法治企水平。建设涉企公益法律服务机制,依托高新区双创广场和临港经济开发长江港口物流园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安排律师和律所提供形式多样的涉企法律服务。(律师工作科、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
五、全面聚焦人民中心,着力满足法治需求
16. 加快法律服务业发展。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加快建设对接现代产业体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现代法律服务业的要求,打造法律服务业区域集群,探索法律服务产品、平台、市场等融合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公证云APP”电子数据保全存证平台、“区块链+电子公证赋强”项目和 “公证惠企码上通”项目的特色服务,深化公证领域“放管服”,实行弹性工作制,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体验。(律师工作科、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公证处)
17. 深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五进”(进网格、进园区、进项目、进村、进家庭),编制《江阴市公共法律服务指引》,收集、整理全市各类法律服务机构信息和服务事项,汇编成册、免费发放,方便群众查阅,着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深化律师调解制度,持续推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深化“法援惠民生”工程,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助振兴”“讲好法援故事”“扶惨助残奔小康”等系列活动,不断拓展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探索负面清单试点,开通依法维权索赔“绿色通道”,亮化江阴法律援助特色品牌。(律师工作科、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法律援助中心)
18. 加快升级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加大12348江阴法网线上平台和手机端平台的推广,加强移动服务端功能,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捷度、实效性。引导社会力量有效承接政府公共法律服务,推动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所所联动”,加强“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与“三官一律”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律师工作科、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市法律援助中心)
六、全面加强矛盾化解,着力维护平安稳定
19. 扎实做好安保维稳工作。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盛事,把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开展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及时化解各种存量风险,有效防范增量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履行安全工作职责,做好突发事件善后处置法律服务。(全局各科室)
20.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深化“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加大对涉疫矛盾、涉企纠纷等案件排查调处,加强重点群体、敏感领域矛盾化解。做好村(社区)换届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确保市、镇(街道)、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室)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加强和规范行政调解工作,提升职能部门行政调解平台规范化建设水平,及时化解行政争议纠纷。推进非诉讼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健全结案建档、引导分流、办理工单等规范,与法院建立无争议事实认定制度。积极融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推广运用“苏解纷”智能平台,提高群众知晓率,推动更多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结合“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村(社区)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健全诉前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开展“调解程序前置”试点,努力构建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分层递进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
21.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深入贯彻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市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推动作用,加强三类特殊人群教育稳控。深入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用好刑罚执行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对评估、衔接、帮教等关键环节业务的线上流转、同步监管和数据归集。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安置帮教基地实体化实战化运行,试点安置帮教对象社会适应指数评估工作,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帮教机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工作,持续提升教育矫治、帮扶和后续照管质效。(社区矫正管理科)
七、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赋能创优
22.推进司法所强基提升工程。推进司法所分类建设,加大澄江、周庄、华士、徐霞客等4个大型司法所建设力度,完成大中小型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开展司法所“一所一品牌”培育工程,打造“江阴模板”。夯实“一所五站点”基础,配强司法所法治专业力量,开展司法所赋能试点,培育镇(街道)合法性审查、综合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等履职能力,提升基层法治服务保障水平。(政策法规科、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政工科)
23.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水平。根据省司法厅“智慧司法”工作部署,用好办公0A系统,实现数据信息集中汇聚、统一调取、贯通应用。推进“智慧矫正”建设,规划建设社区矫正信息化全链条系统,逐步建立“智能管、精准矫、云端学、链上考”矫正体系。(办公室、社区矫正管理科)
八、全面开展教育整顿,着力打造司法行政铁军
24.强化政治引领党建先行。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和新闻宣传发布,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局各科室)
25.夯实党建基础提升组织力。深化党支部“达标升级”、“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强律师行业党委和基层法律服务等行业功能型党组织建设。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实施书记项目引领,探索推动党建与“产业链+法律服务”平台的结对融合联建,激活“党建+法治”新动能。(政工科)
26.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落实政治、业务、责任、纪律、作风“五个过硬”的要求,紧盯“四项任务”,紧扣“三个环节”,狠抓“五个结合”,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转变纪律作风、增强能力素质。(全局各科室)
27.持续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展年轻干部跟班学习,强化实践锻炼、关键岗位锤炼,加快提升司法行政干警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发挥日常考核和综合考核导向作用,紧扣“五突出五强化”要求,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提升选人用人质量,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能。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积极选推第三届“新时代江苏司法为民好榜样”。组织巡察整改“回头看”,实施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活动。(政工科)
28.全面规范管理机制。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完善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偏的矫正机制、严肃问责的震慑机制,规范队伍岗位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矫正辅助力量队伍建设,制定司法所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管理制度。(政工科、社区矫正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