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人社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规文件及解读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1-01843 生成日期 2021-03-24 公开日期 2021-03-24
文件编号 澄人社〔2021〕15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通知
主题(一级) 劳动、人事、监察 主题(二级) 社会保障 关键词 就业,失业,人才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2021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2021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

澄人社〔2021〕15号

各行政科室、事业单位,唯才公司、市民卡公司,各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人社部门工作要求,切实抓好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经研究,现将《2021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行政科室、事业单位、唯才公司、市民卡公司、各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部门认真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3月24日

 

2021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人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江阴“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目标要求和“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聚力创新发展,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人才人事体制机制创新、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公共服务优化等工作,深化系统作风效能建设,确保“十四五”全市人社事业发展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全市人社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参保3.5万人、净增1.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增幅8%以上;营造良好人才引育环境,引进各类大学生1.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000人,新增高层次人才600人,人才总量达46万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以上;推动公共服务效能提高,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5%以上。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提升党的建设高质量

(一)强化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心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加强组织建设。以党支部“三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打造人社党建品牌,着力构建“党建+服务保障”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适时调整和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支部堡垒建设,继续开展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探索星级党员评定,开展“十佳爱岗敬业标兵”评选活动。以好干部标准为鲜明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制度。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健全人社事业绩效考核工作办法,突出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励等方面的应用。

(四)严守纪律规矩。深入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强化“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责任落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强化作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崇德倡廉教育活动,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强化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梳理廉政风险点,防范各类履职风险。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维护党纪党规严肃性。

二、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五)构建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根据省、无锡市新出台稳岗扩就业相关政策,适时完善升级江阴稳定就业政策,延续实施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纾困惠企政策。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推广。

(六)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就业见习等计划,做好实名制调查和跟踪帮扶。完善特殊和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机制,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稳妥做好禁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持续开展精准帮扶,加大对口就业扶贫力度。进一步拓展就业容量空间,力争开发各类就业岗位6.4万个以上。

(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创业服务,扩大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提升创业载体孵化成功率、优化创业大学培训课程体系、拓展创业培训后续服务站覆盖范围。探索发布新业态创业领域目录,发动各类有意向的创业群体在新业态新领域创业创新。造浓“双创”氛围,开展创客沙龙、创客课堂等活动,探索依托江阴市创业大学,引入网红经济、直播带货创业培训班。举办第四届“创响江阴•创赢未来”全民创业大赛暨第六届“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全年扶持自主创业5040人,带动就业1.6万人。

(八)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江阴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落实好企业职工培训、就业重点群体技能培训、安全技能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各类职业培训政策,力争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以上。深入实施“江阴•延川富民展翅”2020—2022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劳务基地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引导更多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来澄就业。

(九)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丰富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功能,打造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三位一体”供需对接平台,精心组织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构建镇街、园区为主体的专业、精准招工招才体系;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优化市内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就失业动态监测分析工作机制,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强监测分析和预警,制定风险应对预案。

三、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间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转换。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社保政策和运行机制,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和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大力宣传实施补充工伤保险政策。探索推进工伤医疗监督管理。探索工伤认定第三方“代查勘”,完善劳动能力鉴定简易程序。

(十一)继续推进社保扩面。健全参保登记常态化工作机制和精准扩面长效机制,加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保宣传,持续提高社保参保缴费率,确保法定参保对象应保尽保。出台《江阴市企业人才参加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办法》,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至中小企业。大力推进贴息助保工程,解决特定困难人群无力承担社保费用的问题。完善多部门联合、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的工伤预防宣传教育培训模式,探索推出工伤预防企业“体检表”,扩大工伤预防宣传覆盖面,持续推动危化品和建筑等高风险领域参加工伤保险。

(十二)合理提高保障水平。依法足额发放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按照省厅统一部署,调整我市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动态合理调整我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政府保养金标准。合理调整失业保险金待遇标准和工伤职工待遇。打造“人社情暖暨阳红”特色品牌,优化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十三)推动社保基金平稳运行。深入贯彻落实人社部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安全评估和内控检查工作,强化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常态化非现场监督机制。

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十四)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推进落实“暨阳英才计划”,争取在人才租房、购房补贴、紧缺人才学费补贴等企业呼声较高的人才普惠政策上有新的推进与突破。科学发布紧缺型人才目录。稳步推进职称工作改革,落实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十五)优化人才引育举措。创新引才方式,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主动对接高校引才联络站、对接长三角地区人才一体化合作地,更好地实现借力引才。升级“才聚江阴”校园招聘,实施江阴籍大学生“引凤还巢”工程,开展优秀学子江阴行、“我和家乡一起成长”等活动。探索“无感人才服务”,利用大数据,向人才定向推送个性化服务。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

(十六)强化人才载体建设。加强与南理工合作,建立本土高校合作引才留才的新模式。探索强化博士后和留学人员支持政策,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扩大博士后工作站存量,提升博士后工作站运行质量。加快推进现代化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探索采取“市级基地+重点企业+园区镇街+中职院校”方式,打造“1+N”式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举办新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新一届“江阴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和“江阴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升级打造更有影响力的江阴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争创省级人力资源市场。

(十七)提升人事管理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服务,引导全市事业单位加强聘期考核,制定考核制度,形成能上能下的竞争上岗机制。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督促事业单位加快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从因人设岗转变为按需设岗。做好评比表彰和人事考试工作,探索创新事业人员公开招聘工作新模式、加强考官队伍建设、全面实现信息化考务管理。联建人事考试标准化笔试基地,继续推进省人事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

五、提高劳动关系治理能力

(十八)建立健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研判机制和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提高预防化解各类劳动关系矛盾和风险的能力。指导镇街依法开展劳动监察执法,深入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贯彻落实,加大国务院和市“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欠薪线索调处力度,联合公安、法院、检察院查处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逐步形成治理欠薪长效机制。完善实施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强化震慑效应。

(十九)加强和谐关系服务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劳动关系稳定工作,加强企业用工以及关停并转企业人员安置分流的服务指导,积极构建常态化、精细化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加强行政许可事后监管服务,探索劳务派遣企业星级化信用管理。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深化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镇创建工作。

(二十)加大工资收入分配调控。深入开展企业薪酬调查,落实好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事业单位薪酬改革,按照上级部署贯彻落实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

(二十一)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质效。升级一站服务平台,优化集劳动仲裁、社保监察、咨询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前移基层调解平台,扩大劳动人事争议派驻仲裁庭覆盖面,鼓励更多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专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扩大“互联网+调解”影响力,探索电子送达和第三方送达新模式。巩固区域合作平台,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区域化解协作机制,共同维护区域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稳定。

六、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效能

(二十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升级打造“江阴快办”品牌,优化拓展“不见面”服务,丰富“网上办”、“掌上办”功能,完善线上“一站式”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审批服务清单内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争取更多人社业务接入“澄事之窗”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终端上。围绕群众关注的“初次就业、失业、人才引进、退休”这些高频办理事项进行梳理,加强部门联动,推进实施全市跨部门“一件事”联办。探索部分人社公共服务项目“免办制”,打造民生政策“一出台即落地”和企业群众“对条件就享受”的服务新生态。探索“社银合作”,将人社业务相关事项延伸到银行营业网点办理,推进人社公共服务从 “窗口办”变成就近的“家门口办”。

(二十三)加快信息化工作。全力做好一体化信息平台切换上线工作,压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数据清洗和迁移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测试和全员培训,确保平台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扎实做好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换发工作。全面提升12333智能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十四)推进系统行风建设。建立健全人员全覆盖、业务全囊括、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练兵机制,广泛开展技能比武。进一步完善人社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全面实施人社服务“好差评”工作,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打造群众办事最满意部门。

七、坚持完善综合支撑能力体系

(二十五)组织实施规划计划编制工作。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制定完善各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考核意见,加强各项指标执行情况监测。加强统计管理,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服务。

(二十六)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强化预算评审结果应用,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测分析,完善预算编制、绩效管理和预算安排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工作。

(二十七)加强依法行政和信用体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和管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做好行政争议处理。加强人社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培训,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度。

(二十八)强化新闻宣传、政务公开和调查研究。加强宣传引导和舆情监测,充分发挥“官微、官网、12333咨询热线、传统媒体”宣传平台作用,传播人社惠民政策,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组织开展年度调研课题和创新亮点项目,推动调研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人社领域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开展人社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二十九)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信访维稳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政策措施,从严从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实现“全员参与、全部网办、全程留痕、全景监控”工作目标。

(三十)抓实安全生产工作。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安全发展的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加强系统监管行业、重点场所和重大活动风险排查化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

(三十一)积极履行部门职能。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部署、现代化试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明城市建设、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无锡“一体两翼”、长三角一体化、退捕渔民保障等工作,主动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三十二)提升机关管理运行水平。积极开展好办公用房、食堂、公务接待、节能、公车、物业管理等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消防、保密、档案等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