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1404053X/2020-03608 | 生成日期 | 2020-11-20 | 公开日期 | 2020-12-04 |
文件编号 | 澄港开委发〔2020〕20 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公开形式 | 网站,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通知 |
主题(一级)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级) | 政务督查 | 关键词 | 规划,分配,行政,工作制度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关于印发《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工作计划》的通知 |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
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工作计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转型
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临港开发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根
据《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苏知发〔2019〕67 号)
和《关于组织开展2020 年度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申报工作的通
知》(苏知发〔2020〕25 号)文件要求,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如
下工作计划:
一、现有基础
临港开发区在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期间,在省、市主管部
门的关心指导下,围绕构建工作体系、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服务水
平、狠抓措施落实等方面,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知识
产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奠定了坚实基
础。
(一)机构建设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开发区知识产权
工作领导小组,在经济发展局下设知识产权科,配置专职人员从事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开发区年度重点工作,知
识产权重要指标纳入《临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重点工作》和《“五
比五看”竞赛活动实施意见》进行考核。先后出台了《江阴临港经
济开发区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关于加快产
业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临港开发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3 —
的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形成知识产权政策体系。2019 年
知识产权工作经费实际支出 199.64 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
0.071%。
(二)知识产权创新成效显著。2019 年,开发区新增发明专利
申请558 件,新增PCT 国际专利申请7 件;开发区企业获得授权专
利1114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8 件,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93
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73 件,高于无锡市的44.04 件;
商标注册总量为 8250 件,万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量 6275 件,高于
无锡市的5173 件。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截至目前,获
评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4 家,承担省战推企业 1 家,通过知识
产权企业贯标认证32 家,开展企业贯标创建105 家。
(三)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进一步加强。完善“政产学研金介用”
合作机制,推进开发区科技型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
进专利成果产业化;积极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推动金融创
新,促进银企合作,引导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解决融资难题,
为知识产权创造更多价值,现已引进8 家金融基金。2019 年实现专
利转让49 件、许可1 件,交易额合计达656.4 万元;知识产权质押、
科技贷款金额分别为700 万元和8530 万元,合计达9230 万元。
(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在知识产权科设立知识产
权侵权投诉窗口,制定《知识产权投诉处理流程及规范》,帮助辖
区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依托江阴市知识产权局,配合江阴市市
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
环境。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应对知识产权诉
— 4 —
讼能力。
(五)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利用“4.26 知识产权周”、
“中国专利周”等时机,向企业提供政策辅导、政策宣传等服务。
搭建脉点科技江阴频道—江阴企业科技创新精准化服务平台和江阴
临港开发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辖区企业提
供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服务。大力扶持知识产权服务
业发展,建立了适应开发区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集聚了 28
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满足开发区企业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运营、
诉讼等一系列服务需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部署
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以提升企业知
识产权综合实力为目标,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质
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
进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开发区特色,服务发展大局。按照
《江苏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无锡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
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 年)》总体要求,探索具有临港开
发区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引领开发区产业转型提升。二是坚
持政府主导,突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
和公共服务职能,突出企业市场主体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培育知识
— 5 —
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实现政府与市场功能互补、良性互动。三是统
筹全面发展,力求重点突破。在统筹开发区主导产业知识产权全面
发展的同时,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集中攻坚,加快培育智慧能源、
智能制造等产业成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力求实现新的突破。四
是着力转化运用,培育竞争优势。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转化,指导、
支持优势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变为经济
发展优势,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工作目标
通过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开发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
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高质
量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统计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对开
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知识产权发展环境进一
步优化。
(一)基础工作目标
1.知识产权高效管理。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建设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进一
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促进知识产权产出,防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打造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新环境。
2.知识产权优质创造。在智慧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主
要产业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企业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量稳
步提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60 件,万户企业商标注册
量力争达7000 件。
3.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大力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
— 6 —
争的能力,骨干企业专利转化率达到85%以上,贯标企业、知识产
权优势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转化率达到 85%以上,核心专
利转化率达到90%以上,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4.知识产权有力保护。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体系,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专利执法专项检查,坚决查处假冒侵权专利
产品,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依托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窗口,
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工作,协助企业开展维权工作。
5.知识产权服务完善。依托脉点科技江阴频道——江阴企业科
技创新精准化服务平台和江阴临港开发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形成知识产权培训—创造—运营—维权—托管线上服务全链条。与
服务机构联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和帮扶
工作,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累计组织召开企业、科研机
构、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对接会不少于 4 次,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
化和转移;累计引进优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不少于 5 家。
6.知识产权氛围浓厚。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知识产权
人才工程”,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不同层次的知
识产权培训宣传工作,加快建设不同结构和层次的高素质知识产权
人才队伍。累计举办或参与各类知识产权培训15 期以上,培训人员
达到 1000 人次;累计举办宣传活动 4 次以上,参与人员达到 300
人次。
(二)特色工作目标
1.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出台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
— 7 —
许可、转让、质押、融资等活动,示范园区建设期间,力争知识产
权转让许可数量达 100 件,利用苏科贷、锡科贷、澄科贷等科技金
融产品开展质押融资及贷款金额累计达1.5 亿元。
2.建立产学研服协同创新机制。探索专利协同创新机制,深入
推进具有临港特色的“政产学研服”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高价
值发明专利攻坚,力争创造 150 件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
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结合开发区产业发展目标和
创新主体政策需求,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制定产业强区政策,
促进开发区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加快推进。
四、基础工作任务
(一)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机制。优化知识产
权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担任组长,
开发区党政办、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
人担任组员,统筹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健全知识产权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每年召开知识产权专题工作会议不少于 2 次。(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重视经发局知识产权科、各镇
街园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积极选派相
关人员参加各级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开发区知识产
权管理人才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
特色园区)
— 8 —
(二)优化知识产权政策激励体系
1.完善知识产权奖励政策。以鼓励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促进
知识产权高效转化为原则,结合开发区实际,进一步修订《临港开
发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全面完善知识产权政
策体系,形成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方
位政策体系,对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政策形成有效补充。财政
对知识产权的投入不低于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0.05%,力争每
年实现递增。(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财政局)
2.加强科技人才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分析评
议机制,对重大科技项目和人才项目,开展知识产权前置审查,规
避知识产权风险;加强科技、经信、发改等各类项目知识产权全过
程管理,促进知识产权产出,保障开发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责
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三)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
1.开展知识产权重要指标考核。研究制定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
任务和措施,将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知识产权
重要指标纳入《临港开发区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和《“五比五看”
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
2.大力促进专利创造。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专利运营机构战
略合作等模式,引导企业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代表行业先进水
平的发明专利。至 2022 年 8 月,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
60 件。(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 9 —
3.推进企业商标注册。加大对企业商标注册的支持力度,着力
提升市场主体商标拥有率;大力培育双良、远景、怡达等高知名度
商标群体,构筑覆盖开发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商标保护和发展体系。至2022 年8 月,力争每万户企业有效商标
注册量达到7000 件。(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形成
1.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
大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引导企业建
立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将
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支持知识产权服务
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集中管理、委托管理服务,加快提升中小企
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至 2022 年 8 月,累计参与贯标企业不少于
30 家。累计参与各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申报不少于 6 家。(责
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2.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
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企业发展规划,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战
略运用能力,引导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关键零部件实施
专利布局,鼓励企业建设专利信息库,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
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策划、信息分析、纠纷应对等服务,推动企业
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应对国内外竞争挑战。(责任部门:
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五)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建设。在现有侵权投诉窗口和投诉处
— 10 —
理流程的基础上,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
健全完善开发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协调各知识产权职能部门互动
协作,实现各类资源优势互补、有序衔接。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
行动方案,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及时查处专利纠纷案件,力争侵权案
件查处率达100%。(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璜土分局、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临港分局)
2.建立开发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社会诚
信体系建设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规范和维护知识产权
市场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建设。至2022 年8 月,回收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问卷200 份。
(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六)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持续运行维护临港开
发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帮助开发区企业开展专利运营、
知识产权投融资、专利信息分析、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管
理咨询、知识产权培训等服务。依托江阴企业科技创新精准化服务
平台的线上线下服务,不断推进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成果在开发区转
移转化,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发展。至2022 年8 月,累计举办知识产
权对接会、技术转移活动不少于 4 场。(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
镇街园、特色园区)
2.大力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大力引进和培育特色化、
高端化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包括知识产权代理、知识
产权咨询、知识产权托管、知识产权法务、无形资产评估、专利文
— 11 —
献检索、专利信息分析利用等企业迫切需求的知识产权服务链,完
善服务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引导中介机构为广大科技型企业提供
高水准的专业化服务。至2022 年8 月,引入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不低于 5 家。(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招商局、镇街园、特色园
区)
(七)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1.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开发区主导产业特点,衔
接各级相关部门及服务机构开展的常态知识产权工作培训。邀请国
内外知识产权专家学者、政策理论专家授课交流。继续加大知识产
权总监、工程师和实务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企业高层次知识
产权人才;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在职培
训、专业培训等常态化机制。至2022 年8 月,累计开展知识产权从
业人员培训不少于 15 场,累计培训人次不少于 1000 人次。(责任
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2.浓厚知识产权社会氛围。重点做好“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
知识产权“万里行”、“中国专利周”等知识产权主题宣传。以政
策宣传和服务对接为主线,积极开展以企业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服务
活动,着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发挥
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至 2022 年8 月,开
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不低于 4 次,参与人员不少于 300 人次。(责
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五、特色工作任务
(一)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 12 —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在现有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完
善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出台知识产权金融扶持
政策,引导企业有效融合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加大对企业专利保
险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购买专利保险。发挥社会资本、服
务机构的作用,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促进高价值专利交易。每
年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修订知识产权金融奖补政策。(责任部门:
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2.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工作。在现有资金平台的基础上,进
一步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发展,搭建企业与银行对接平台,
引导创新型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促进金
融产品创新,通过苏科贷、锡科贷、澄科贷、“知识产权质押+信用”
直接融资、“知识产权质押+有形资产抵押+担保”组合融资等,助
力企业实现“知本”向“资本”转变。至2022 年8 月,知识产权转
让许可数量达 100 件。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不少于 4 场,利用苏
科贷、锡科贷、澄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质押融资及贷款金额累
计达1.5 亿元。(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二)建立产学研服协同创新机制
1.探索产学研服合作的专利协同创新机制。将开发区现有研究
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载体作为连接科研院
所—技术团队—行业企业—服务机构的有机体,深入推进具有临港
特色的政产学研服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通过鼓励开发区骨干企业加
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消化改良引进先进
技术、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共同实现科技攻关。组织更多的企业、
— 13 —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组建专利协同运用共同体,
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围绕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和共性关键技术
进行协同攻关。(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2.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开展高价值发明专利攻坚,采取
“政府引导、企业共建”模式,鼓励远景能源、双良集团、中船澄
西、中建材浚鑫等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合建
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
布局专利链,开展技术攻关,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
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高价值专利培育模式。至 2022 年 8 月,力争培育高价值专利 150
件。(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镇街园、特色园区)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
用,组织推进和督促落实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将知识产权
工作纳入开发区管委会年度重点工作和考核体系,明确目标任务,
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
具体推进方案和措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指标动态跟踪监测机制,
确保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任务目标全面实现。
(二)强化财政支持
在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优化开发区财政
资金使用结构,加强财政资金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
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 14 —
确保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全面有效开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
积极倡导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理念,努力营
造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环境,全面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
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的宣传,形成有
利于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