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 脱贫攻坚 生态环境保护
202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21

市长  蔡叶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全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6亿元、增长1%,江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和综合发展“十七连冠”。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11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9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我市实现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三连冠”。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20个,新增“上云”企业743家。临港开发区创成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兴澄特钢、阳光集团两项产品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新增上市企业2家,上市企业累计达50家,上市挂牌及后备企业完成直接融资45.9亿元。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盘活存量土地7858亩。完成我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6%,8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顺利推进,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获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3亿吨、增长31.7%。承办2019中国电子商务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江阴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全年旅游总收入达335.3亿元。高效农业提档升级。实现农业总产值59.8亿元,完成“三资”投农6亿元。“百企建百园”项目稳步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1.19万亩,农业园区化率达50%。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60%,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新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新增省级、无锡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和3家。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主场活动,璜土镇获批开展中央财政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任务,持续深化集成改革试点,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切实将改革红利、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有效投入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5%、服务业投资增长5.4%。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完成亿元以上技改项目85个。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引进超亿美元、超10亿元项目14个,其中超50亿元项目2个,全年实际使用外资9.31亿美元。中特棒材深加工、长电3D芯片、中向旭曜等重特大项目加快建设,联动天翼新能源产业基地一期、振江新能源二期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1%。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4.3亿元。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7家、总数达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2%。高新区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优彩环保废旧聚酯再生产业化项目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8件,获批国家标准8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启动“百千万”引才专项行动,新引进诺奖得主1人、院士3人,引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4人,新增高层次人才523人、高技能人才6230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38.2万人。开发开放深度拓展。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完成进出口1618.43亿元、增长2.9%,其中出口1013.39亿元、增长7.6%。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进博会,达成意向成交额2.98亿美元。江阴综保区一期封关运营,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对外直接付汇”业务。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澄江、云蝠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成投运。加快本土企业“走出去”步伐,实现对外直接投资总额2.52亿美元,继续领跑全省同类县市。集成改革全面深化。县域治理总架构更加完善,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公安警务力量全面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完成集成改革试点任务。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徐霞客镇基层治理模式在全省镇街全面推广。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党政机构数量精简27.5%。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税费减免达6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内设机构全覆盖。深化医疗集团、院府合作、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充下沉。我市被确定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城市。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建设“1310工程”不断加快,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规划日趋优化。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进锡澄协同发展区规划,完成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修编。优化长江码头布局、港口国土空间规划控制,完成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修编、江阴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开展高铁枢纽地区、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启动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完成绮山水源地及周边地区、环城森林公园花山景区规划研究。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南沿江铁路江阴段、锡澄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建设,江阴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盐泰锡常宜铁路、第二第三过江通道、沿江高速拓宽改造等工程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长山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大桥南路快速化改造、新澄杨线一期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临江路桥、毗陵路桥等跨锡澄运河桥梁顺利开工,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结构贯通,340省道江阴段、紫金路一期等道路建成通车,我市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八字桥公园、蟠龙山公园开工建设,江阴绿道工程扎实推进,滨江公园、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西岸工程基本完工。完成肖山水厂60万吨、澄西水厂20万吨深度处理改造。完成城区道路交叉口积涝点改造等18项防汛工程。新建天然气管道182公里,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3万户。完成拆迁93.6万平方米、其中城区50.9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78.4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开展市容秩序、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城区新增586个机动车停车泊位、完成12个老小区改造。完善市、镇(街)、村(社区)物业多级管控机制,拆除违法建设23.7万平方米。倡导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达214个,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77.1%。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新增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14个,顾山镇红豆树坞入选第三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

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加快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强化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推进有力。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904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2家,取消高新区化工集中区发展定位。完成3家热电企业关停整合、7家热电及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71台,改造治理工业窑炉40台,完成上级下达的减煤任务。华能江阴燃机、江阴热电燃机项目有序实施,阳光集团、红柳集团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9%。完成省、无锡市级节水载体创建14项,我市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污染防治取得突破。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加强大气管控,实施企业VOCs综合治理208家,城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4.3%、降幅位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2.9%,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城区18条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77.8%。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治理修复工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秦望山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期开工建设,飞灰填埋场三期全面完工,利港电力20万吨、苏龙热电5万吨污泥处置项目建成投运。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620个,新建集镇区污水主管网23公里,建成排水达标区24个、污水零直排区21个,澄西污水厂三期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完成企业用电工况建设1034家。定波水利枢纽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四期工程有序推进。生态修复得到加强。启动长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基本完成长江“三乱”、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恢复长江生态岸线2.32公里,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建成开放。严守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集中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华士砂山南坡、徐霞客花山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顺利竣工。保护与修复湿地1000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22.6%。成片造林4825亩,林木覆盖率达24.49%。

五、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高效推进实事项目,不断夯实民生基础,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机制持续完善。新增就业岗位6.4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5.5万人,扶持自主创业5315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036元、增长8.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8.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保扩面6.4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稳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扩面至4.5万人,新增养老床位565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顺利实施。深化市社会救助中心“一站式”服务,落实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性资金1.8亿元。智慧救助体系获评民政部十大优秀创新项目。村级医疗互助基本实现全覆盖。市、镇(街)、村(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学位制管理,省义务教育建设标准化学校监测达标率达100%。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主体封顶,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临港科创实验学校、春申幼儿园完成建设,南菁高中创成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优化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布局,新增民办幼儿园9所,江阴中专校创成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深入推进“健康江阴”建设,澄西医院、顾山护养院建成投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达335个,“银医通”在线签约28万人。启动适龄人群水痘、肺炎疫苗免费接种。我市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500场,江阴蚕种场入选第八批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推进全民健身设施提升工程,新建健身步道25公里、体育公园6个。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我市在县级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和社区公益营造项目33个,“三务公开”户户通平台实现镇街全覆盖。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我市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推进平安江阴、法治江阴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开展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三年行动,严防严控药品经营使用环节质量风险,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出台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纲要,大力实施危化品、交通运输、城镇燃气、群租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厂中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雷霆行动”,江苏(江阴)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一期建成试运行,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开展“两走进两促进”走访调研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充分利用“12345”民生热线、市长信箱、政风面对面等平台,切实解决了一批民生热点问题。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172件人大代表建议、292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办理满意率均达100%。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江阴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侨务、档案史志、审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青少年、红十字、关心下一代、对口支援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共江阴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驻澄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江阴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剧,产业发展处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压力增大,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城市能级总体偏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群众期盼,城乡人居环境亟待加快改善。长江岸线整治和生态保护治理任务十分繁重,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的“拐点”仍未到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改革的协同性、示范性和标准化建设还有待持续深化。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危化行业安全隐患相对突出,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基础薄弱。政府工作人员担当意识、创新能力、奉献精神有待增强,作风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发生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迅速落实各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令,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立即执行一级响应措施,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持续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的精准防控,着力破解核酸检测能力不足、防疫物资短缺等实际困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地5名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实现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病例“零复发”。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后,我们压实主体责任、织密防控网络,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落实境内外回澄和来澄人员管控措施,统筹推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涉外等防控工作,建立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科学防控机制。同时,我们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积极推动精准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开学复课工作,努力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的医护人员主动请战、逆行出征,展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我们的公安干警、民兵、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和机关事业单位志愿者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合力构筑起阻击疫情的钢铁防线;我们的市政、卫生、城管、交通、供水供电等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默默工作,用辛勤的付出保障着城市正常运转;我们的热心企业和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充分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挚情怀;我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作为、建言献策,积极为疫情防控贡献智慧力量;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不畏艰辛、深入一线,真实记录着这座城市令人感动的瞬间;我们的广大市民听从指挥、响应号召,用实际行动为全市防控大局提供“最强后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理解支持和配合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国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克服各种麻痹松懈思想,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新情况、新形势、新特点,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并在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认真答好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新考卷,坚决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大战”和经济社会发展“大考”双胜利。

202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六攻坚六突破”三年行动起步之年,恰逢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两个五年发展规划交替,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无锡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江阴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牢牢把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争做现代化建设先行军的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开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全力推进“六攻坚六突破”三年行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开辟“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新境界,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结合上级要求、综合各方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其中工业投入增长7.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5%;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考核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今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

坚定不移狠抓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比翼齐飞”、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升级。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品牌化为方向,推动重点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深化协同发展,进一步放大产业集群效应。实施新一轮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冶金、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新桥镇建设全市首个智能制造示范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着力培育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为重点的新经济,加快发展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抢先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推动军民融合路演中心、先进技术装备研究院建设,不断壮大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确保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加快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办好第十五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实现旅游总收入超300亿元。大力发展园区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实现“三资”投农超5亿元,完成“百企建百园”项目6个,新增高标准农田5000亩,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65%。扩大生猪生产,全力维护生猪市场供应稳定。

培育优势企业。鼓励支持骨干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持续做强做精,加快打造一批掌握标准制定权、行业话语权、市场主导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快两化融合、企业“上云”步伐,实施智能化建设重点示范项目20个,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个。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新增无锡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大力培育准规上服务业企业,加快打造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新增国家级“两业”融合龙头企业1家。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无锡市级龙头企业1家和2家。鼓励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5家,引导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江阴板块”扩容升级。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坚守实体、深耕主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扩大有效投入。瞄准与我市产业契合度高的世界名企、大型央企和实力民企,加强产业链招商、精准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努力在超50亿元、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实际使用外资9.3亿美元左右,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加快推动智建美住、远景AESC、康瑞卫智达精密零部件、三房巷光电薄膜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法尔胜光纤、信越光棒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完善重大项目领导联系挂钩、联席会办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加快形成更多具有爆发力的新增长点。

强化服务保障。深入贯彻中央减税降费精神,全面落实“惠企25条”,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健康发展。实施工业企业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提高亩均产出效益。加快腾退低效用地,年内盘活存量土地7100亩以上。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散乱污”工业用地整村成片拆迁,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400亩。深化政银企对接互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全年新增信贷投放200亿元。发挥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市镇两级转贷平台等功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妥善处置重点企业信用风险,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扎实开展“创新江阴”三年行动,加快把江阴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培育创新主体。围绕产业发展“痛点”“堵点”和“卡脖子”关键环节,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引进创新企业和人才项目,年内确保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力争200家,新增无锡市“准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6家、“雏鹰”企业3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6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以上。深入实施产学研“双百行动计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年内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超60项。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主导制修订国际、国内、行业标准18项,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件。

打造创新载体。加快推进长三角创新资源平台对接,着力完善创新平台体系,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10万平方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国内外研发机构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新建校企合作联盟8家。加快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家、市级研发机构80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优化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江阴创新港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长三角分院建设,充分发挥技术交易市场作用,推动技术转移要素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

优化创新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着力完善“创新发展16条”推进机制,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加强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着力营造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社会环境。深入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积极参与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年内引育海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无锡“太湖人才计划”等高端人才50人。弘扬工匠精神,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经营需求,培育高技能人才6000人,确保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42万人。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方位保障体系,完善资金扶持、股权激励等政策,力争年内科技贷款突破20亿元。

三、在改革开放上持续发力,着力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集成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扩大开发开放集聚发展要素,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推进各项重点改革。持续加强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建设,促进县域治理体系更加成熟定型。深化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改革试点,推动“2440”审批服务再提速,打造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澄事之窗”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放管服”改革成效。探索实施“局队合一”管理体制,努力形成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新机制。全面推进“测管治”一体化改革,着力打造环保“五全”监管模式。推进以排污证改革为核心的排污制度改革,压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加快特殊区域海关管理创新和保税监管改革,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等试点,建立完善企业管理者薪酬和工资总额制度,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完善教师队伍“县管校聘”、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机制,持续加大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供给。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居)委会财务事务分离改革省级试点任务。

融入区域一体发展。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抢抓上海高端要素资源外溢机遇,拓宽与黄浦区合作发展空间,积极参与江苏自贸区建设,促进江阴和靖江两地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对接配套,加快建设以高端制造为特质的新兴中心城市和跨江联动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申夏港区深水码头、长山港区建设,拓展、提升江阴综保区和港口功能;加强与上海港、宁波港等对接合作,努力把江阴港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江海联动区域性组合港和综合型物流服务中心。加快锡澄一体化发展,有序实施锡澄协同发展区启动区规划建设,扎实推动江阴与无锡其它地区在产业建设、交通设施、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发展,着力提升区域发展协同度和整体竞争力。

增强开放园区活力。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切实增强项目承载力、要素集聚力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开放园区在产业强市中的主阵地、主力军作用。高新区要围绕打造东部科创城,牢牢把握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机遇,突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和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载体升级,着力构建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青阳园区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力争快出形象、快出效益。临港开发区要围绕打造临港产业城,放大国家级软件园、临港科创园、大学等载体平台优势,着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靖江园区要围绕建设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船舶海工、钢结构产业联盟建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千亿级园区。江阴睢宁工业园要围绕建设省级特色园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数字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加快打造苏南苏北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增长极。各镇街工业集中区要优化自身规划,加强功能配套、加速产业集聚、加快转型升级,为镇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认真落实稳外贸政策,加快省级以上外贸转型基地、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各类展会,开展企业外贸“破零”行动,不断做大外贸总量规模。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适当增加内销比例,帮助企业加快消化库存、稳住生产经营。发挥省级公平贸易工作站作用,全力协助企业应对各类贸易摩擦。有序推进江阴综保区复制上海自贸区投资经营便利、贸易自由化等领域政策措施,全力创建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和综保区药品进口口岸。鼓励企业走出江阴、走出国门,支持企业海外项目建设,完成对外直接投资总额2.6亿美元。

四、在城乡建设上持续发力,着力推动城市能级新提升

坚持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定位,主动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启动新一轮城乡建设,在精美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高起点规划建设南部高铁城、滨江生态城、东部科创城、临港产业城,打造“亲江拥山、两翼共展”的城市新格局。深化绮山、花山等重点区域规划设计,促进生态、旅游、康养、休闲、体育等功能相融合。推进高铁枢纽地区、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加快城市快速环线规划建设,确保与城市路网有机衔接。统筹优化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完成2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强化规划管控,不断优化城市形态结构和特色风貌。

完善城市功能。有序推进南沿江铁路江阴段、第二过江通道、锡澄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建设江阴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深化盐泰锡常宜铁路、第三过江通道、沿江高速拓宽改造等工程各项前期工作。启动建设滨江路、夏东路等快速内环一期和徐霞客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长山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大桥南路快速化改造、新澄杨线一期等道路建设,确保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竣工通车。推进暨南大道西延、长山大道南延、S229江阴段、范钱路东延和5座跨锡澄运河桥梁工程建设,加快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启动江阴绿道大桥道北连、滨江道东延、湖山道提升工程,基本实现30公里环城绿道无障碍贯通。开工建设锡澄运河公园二期,加快打造南门商业街区、北门国乐岛,建成开放江阴城市记忆馆、应天河风光带。新增主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400个。新建天然气管线50公里。完成5G基站建设1300个,年内实现城区、镇区5G网络全覆盖。扎实推进拆迁安置工作,加大重点用地、遗留项目等清点清障力度,实施绮山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年内全市完成拆迁214万平方米、启动拆迁37万平方米,安置房新开工92万平方米、建成38万平方米。

强化城市管理。持续深化“十大专项提升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确保高分通过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沿街门店、建筑工地、社区物业、文明养犬等日常管理。实施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规范管理试点,改造提升一批绿化景观、亮化设施和背街小巷,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任务。严格落实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充分发挥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深化镇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特色小镇建设辐射带动效应,推进镇容镇貌优化和被撤并镇区整治提升,努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完成41个试点村农房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河道疏浚、“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供水老旧管网和户表改造,新改建农村公厕79座。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新建省级绿美乡村示范村5个、无锡市级美丽宜居乡村45个。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确保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90%。

五、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着力展现生态环境新面貌

全面深化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努力让绿色成为江阴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加大源头管控力度。实施与环境质量挂钩的准入政策,推行新增污染物排放项目倍量替代平衡制度。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推动全市域印染行业加快整合,年内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0家。扎实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行动,全面完成澄东南小热电企业整合关停,完成工业窑炉整治61台,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9.5%。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启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完成华能江阴燃机、江阴热电6F燃机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完成节能改造项目20个。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要求,创建节水载体12个。

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全力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问题整改销号,着力化解突出环境问题。深化大气管控“点位长制”,强化重点行业VOCs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和高污染车辆治理,严格道路、建筑工地等扬尘管理,全面落实重点区域禁放烟花爆竹工作,确保城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4.9%。着力深化“河长制”“断面长制”管理,加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无锡下达的15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消灭黑臭河道、劣Ⅴ类水体,确保地表水优Ⅲ比例达到100%、重点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1+9”规划,全面完成河湖“两违”、长江“三乱”及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启动一般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工作,完成环境卫生运营管理中心、秦望山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期、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彻底搬掉垃圾、危废、污泥“三座大山”。新增污水主管网150公里以上,建成排水达标区24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650个以上。完成20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确保西利污水厂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锡澄运河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四期工程。扎实开展沿江10公里范围内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年内新增成片造林4000亩,确保林木覆盖率达24.5%。

六、在安全生产上持续发力,着力开创城市安全新局面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着力筑牢公共安全防线,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大幅下降。

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整治。持续抓好国务院、省、无锡市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反馈意见整改。扎实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打好“消除监管盲区、化解风险隐患、防范遏制事故”的攻坚战、歼灭战。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狠抓危化品、交通运输、城镇燃气、建筑施工、“厂中厂”、群租房等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遏制一般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切实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对重大隐患问题难以整改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坚决关停;对因重大问题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引发事故的,从严从重问责追责,做到隐患排查不见底不罢休、问题整改不彻底不收兵。

切实加强安全源头治理。修订完善重点领域安全规范标准,强化企业和项目安全准入,加大高危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争创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示范县。实施科技兴安战略,鼓励高危企业实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推广完善小微企业安全技术服务,加快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配齐配强特种救援装备,启动江苏(江阴)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二期建设。大力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水平。扎实推进各级安委会建设,促进安委办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应急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机制,不断强化执法检查和立案查处的闭环管理。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完善市镇村三级巡查网络,着力提升排查隐患、找准问题和指导促进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聚焦较大风险领域、事故高发类型、隐患较多场所,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全面落实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停产整顿、追究法律责任等严管措施,做到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惩重罚。

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制定落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部门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职责任务清单,以及各行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任务清单,进一步压紧压实“五个责任”。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强化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和应急救援,倒逼各类市场主体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末端问题”。坚决落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制,切实强化对安全生产失职渎职行为的监督问责。

七、在共建共享上持续发力,着力促进人民生活新进步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持续提升富民惠民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更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全力以赴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年内新增就业岗位6.3万个,扶持自主创业3100人。扎实做好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工作,新增城保参保3.5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62元、960元。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调整为学生少儿每人每年1070元、其他居民每人每年1280元。完善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制度。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功能设施,构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联动救助标准化建设国家试点项目,完善村级医疗互助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实施精准扶贫,提升经济薄弱村管理能力,全面完成脱困转化任务。

更大力度推进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序推进多模式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学位制管理。推动滨江幼儿园、人民东路小学、江南大学江阴校区等开工建设,加快实施江阴高中、青阳高中改扩建等校安工程,确保立新中学、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建成投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快江阴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华姿中专创成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坚持联防联控、医防融合、平战结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领域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深化“健康江阴”建设,加快实施市中医院异地新建、中信医院二期等重点工程,完善紧密型医联体、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深入开展“书香江阴”“市民文化节”等惠民活动,提档升级“10分钟体育健身圈”,办好各类品牌体育赛事。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再次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

更大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深化“三社”联动,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妥善化解房产市场、拆迁安置、环境保护、劳动关系等领域矛盾纠纷。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确保村级重大事务公开透明。全面深化“七五”普法宣传,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做好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用药用械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大力推进智慧警务建设,优化完善警格网格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实现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双提升”。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执行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强化制度建设、成果运用、督查落实、舆论引导,推动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全面整改到位。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升政府系统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强主流舆论阵地,全面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

切实强化使命担当。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以“六攻坚六突破”的实际行动全力争第一、努力创唯一。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强化政务督查、行政问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积极呼应群众期盼,畅通“12345”民生热线等服务平台,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好用活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能干实干者有平台、受重用,让敢闯敢试者有底气、受包容,让碌碌无为者有压力、受惩戒,全面提振当好排头兵、争做先行军的精气神。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积极开展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工作,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深化改革、加强治理。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完善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

牢牢守住廉洁底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财力更多用到保民生、补短板上。充分发挥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作用,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政府债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常态化监管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对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问题做到“零容忍”,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实干收获希望,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全力夺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胜利、持续书写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的崭新篇章,为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争做现代化建设先行军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上云”企业:能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并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及能力的企业。

2.“三资”投农: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资建设现代农业。

3.“百千万”引才专项行动:到“十三五”期末,江阴市将新引进百名领军型人才,柔性引进千名教授博士到企业开展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全职引进万名紧缺型优秀大学毕业生。

4.企业用电工况建设:对排污企业生产设施与治污设施的用电情况实时动态监测的技术手段。

5.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6.六攻坚六突破:打赢协同开放攻坚战,在区域一体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打赢重大项目攻坚战,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打赢创新驱动攻坚战,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实现新突破;打赢城乡建设攻坚战,在滨江城市打造上实现新突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长江生态保护上实现新突破;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在社会治理共享上实现新突破。

7.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8.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9.“两业”融合龙头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行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企业。

10.“准独角兽”企业:市场估值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有望在较短时期成长为“独角兽”的企业。

11.“瞪羚”企业: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12.“雏鹰”企业: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13.产学研“双百行动计划”:“百家企业进高校、百项成果进企业”行动计划,即组织100家企业走出去,与高校院所开展点对点产学研活动。

14.外贸“破零”行动:通过政策引导、强化服务,鼓励推动我市2019年12月31日之前已进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但无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和未备案登记的内贸企业,实现进出口实绩零的突破,促进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做大规模。

15.“五全”监管模式:生态环境“全天候”监测、“全手段”治理、“全过程”管理、“全市域”覆盖、“全数据”考核。

16.一推三治五化:持续推进农村住房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治理农村垃圾、污水、河塘;加快实现厕所净化、道路优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管理长效化。

17.河湖“两违”:河湖违法圈圩和河湖违法建设。

18.五个责任: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岗位行为责任。

19.“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附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