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司法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20-00045 生成日期 2020-01-13 公开日期 2020-01-1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司法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报告
主题(一级) 公安、安全、司法 主题(二级) 司法 关键词 法制,报告,行政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江阴市人民政府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江阴市人民政府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19年,江阴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为主线,牢牢把握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形势和要求,积极谋划,开拓创新,依法行政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并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市代表入围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现将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保障,依法行政深入推进

一是注重全局谋划。制定下发《江阴市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开展。召开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以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和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为契机,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促发展,将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是压实第一责任。成立江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召开江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作为年度工作重点,通过责任倒查、领导班子成员述法等制度,确保法治建设有人抓,有人管,管到位。市政府“一把手”市长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担任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部署法治政府建设任务,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强化考评督查。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统筹法治江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建设、依法行政与经济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督考,出台《江阴市2019年度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党的建设和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落实中央两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就法治政府建设、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情况开展专项督察,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四是提升法治能力。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持续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落实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制定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集体学习。各部门办公会议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公务员网上学法考法制度实现常态化,全年对185名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查,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意识和法治政府建设能力。

二、深化简政放权,职能转变持续优化

一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营造便利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打造投资建设全链条高效审批平台,实现市场准入领域一窗受理。建成江阴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创建市、镇(街)、村三级综合服务窗口同城通办、联动服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全市取消证明事项52项,试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有效解决群众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问题,真正通过“减证”实现“简政",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二是全面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江苏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作为我市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的涉企信息归集载体与随机抽查工作平台,推动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17个职能部门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三是有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编制完成52项非事项标准、466项市级标准、67项镇级标准、16项村级标准。建立“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向企业群众提供24小时、非工作日“不打烊”的查询、打印、缴费等政务服务。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开展“百律千企”法律服务专项活动,为企业开展专项法律服务280余次,“一对一”精准法治体检服务103家,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风险防控体系14个,为企业防范风险、解决问题3千余件,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千余万元。

三、坚持科学民主,制度建设全面提升

一是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将重要规划编制、产业发展政策、教育入学政策等13个事项列入市级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并在政府网站公布。将公众参与贯穿决策方案起草、社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后评估等全过程,将专家论证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共审查重大行政决策13项,对《江阴市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申领管理办法》等5个重大行政决策及规范性文件组织实施后评估。

二是规范性文件破立并举。立足经济发展和民生诉求,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规范性文件制定。对超标粮食处置、耕地不足撤组、渣土运输管理等11项重要项目予以立项,严格合法性审查,共审查规范性文件11件,重大政府合同12件,其他政府文件200件,上级征求意见33件,出具各类法律意见104份。对市政府1990年至2017年12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涉及行政管理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84件,宣布失效88件,修改22件。

三是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深化。建立以市政府法律顾问为骨干、镇(街)部门法律顾问为主体、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基础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市34个行政机关、17个镇(街)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共聘请法律顾问120名。法律顾问作用有效发挥,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共参与政府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重要合同等重大涉法事项22 件。

四、严格权力运行,行政执法更加规范

一是纵深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镇联动、权责统一、精简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全面建立。召开全市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暨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会议,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立综合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执法和行业主管协调配合的实施意见(试行)》。开展综合执法标准制定工作,将综合执法经验做法纳入标准化体系,形成综合执法“江阴标准”。

二是大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统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出台工作方案,开发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强化案卷质量评查,对全市执法部门144件行政处罚案卷和40件行政许可案卷进行集中评查,严格评查标准,狠抓问题整改,有效推动执法质量提升。

三是持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把执法主体关,对机构改革后全市行政执法主体进行重新审核、确认,并向社会公布。严把执法资格准入关,对167名拟上岗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组织行政执法资格闭卷考试,对考核合格的125人给予办理行政执法证件,组织全市2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换证考试。实施综合执法队伍素质提升“三年计划”,组织280余名综合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举办综合执法案卷观摩交流活动,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切实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17件,罚款7019.7万元;应急管理系统处罚770起,罚款2362.2万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监管局查办的销售侵犯“标一”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入选江苏省2019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五、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充分发挥权力监督效能。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依法行政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市政府会议成为常态化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2件,政协提案292件,按时办复率100%。按照规定向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8件。全年共有代表187人次参加市委与“一府一委两院”组织的参政议政督政活动。

二是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力度。严格审计监督,重点对政府重大投资、社会保障资金、民生工程资金、经济责任履行等方面进行审计,共完成审计项目33个,完成政府投资审计3.55亿元,核减工程造价2575.71万元,完成拆迁资金审核12.59亿元,核减6317.81万元。

三是不断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不断拓宽公开内容,畅通公开渠道,有效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加强网站信息内容建设,依法依规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全年共发布政务信息近两万条。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12345”民生热线深入人心,2019年共受理有效诉求214859件,群众对诉求件满意率达97.22%。

六、着眼机制健全,矛盾化解成效明显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进非诉讼纠纷化解平台建设,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政仲裁、行政复议等机制有机衔接,公正、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形成。全年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解决信访积案86件。被评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二是全面履行行政复议应诉职责。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年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45件,综合纠错率33.1%。切实履行出庭义务,完成以市政府为被告行政应诉案件35件,无一败诉。获评全省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先进集体。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完成信访复查意见法制审核92件,妥善办理国家赔偿案件1件。

三是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建设寓教于乐的法治文化阵地,打造集法治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展示、社会组织培育为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推进八字桥、月城法治公园、徐霞客法治公园二期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创作雅俗共赏的法治文化作品,开展“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形成“镇街有特色、部门有特长、行业有特点”的普法新格局。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

四是夯实基层民主法治。坚持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重点培塑基层法治文化及民主法治建设品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超50%,山泉村、长江村、绿园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进基层依法民主治理,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三务”公开“户户通”。以法治乡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为村(社区)法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回顾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对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工作衔接、运行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三是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法治机构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亟待提升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探索破解。2020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依法治市总目标引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让法治成为江阴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核心竞争力。

一、突出责任落实,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查规定》,开展建设法治政府与责任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着力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将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突出程序法定,以更完善的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深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管理规范化,推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建立健全政府合同管理制度,完善法律顾问参与政府合同审查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三、突出简政放权,以更优质的服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审批效能再提升上持续用力,进一步加强政府代办、网上通办、就近可办等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智能化、便捷化,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新品牌。

四、突出法贵必行,以更严格的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队伍管理,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督促行政执法机关落实和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刚性要求解决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问题,切实提升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

五、突出依法治理,以更夯实的基础实现良法善治。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进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大力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筑强基层治理能力根基,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赢得群众更强的“社会安全感”“法治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