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19-00697 生成日期 2018-07-10 公开日期 2018-07-19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主题(一级) 劳动、人事、监察 主题(二级) 人才工作 关键词 人才,提案,函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183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183号提案的答复函

刘梦晓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市政协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着力增强全社会的人才意识,营造良好的引才留才环境。

1.坚持党管人才,全面落实人才工作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市委陈金虎书记、政府蔡叶明市长始终坚持做到重大人才政策亲自研究、重要人才工作亲自协调、重要人才活动亲自参加、重要人才项目亲自对接、重点人才亲自结对,全年通过常委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人才强企大会、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人才工作专题座谈会、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等抓手,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市级人才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目前我市已确立3亿元人才发展支持资金池,对单个人才项目的支持最高达2500万元,顶尖人才团队最高达1亿元。

2.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的主体作用。自201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企业家主抓”的思路,通过政企同心,创新人才机制,激发全市人才工作活力。以人才引领企业“调新”,以政策引导的作用,推进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促进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以人才推动企业“调高”,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和销售类人才引进,加快实施专利、品牌、标准战略,抢占产业和产品的“话语权”,加快传统企业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以人才实现企业“调强”,把企业家素质提升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设“江阴企业大讲坛”、推行民营企业接班人和新生代企业家培养的“常青藤”计划等形式,造就了一支具有国际眼光、开放包容、敢闯敢干的企业家队伍。

3.在全社会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人才环境。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结对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全市四套班子领导结对38名领军人才,定期走访人才,了解人才需求,帮助企业和人才解决实际困难。通过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宣讲、高层次人才沙龙、新春茶话会等活动,有效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增进与人才的感情联络,切实提升高层次人才在江阴创新创业的融入感和归属感。近年来我们加强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建立阳光集团等10个江阴市“人才强企示范基地”,法尔胜、贝瑞森等多家企业的人才强企特色经验在中国人才、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上进行宣传,对全市企业招才引智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二、关于切实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开发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完善人才政策措施方面。目前,我市全面实施的“暨阳英才计划”1+6人才政策,切实根据江阴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江阴新一轮人才发展政策优势。围绕“高精尖缺”,坚持“实用管用”,明确产业领军人才、特色乡土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海外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六大人才队伍为重点,对应实施“六大工程”,实现人才支持全覆盖。在项目资助、薪酬补贴、股权投资、科技贷款、贷款贴息、安家补贴、租房补贴、津贴奖励等方面为各类人才量身制定了大力度奖补措施,实现人才支持全方位。瞄准长期以来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力求率先探索突破,加大创新人才激励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人才创业创新积极性;对本地产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按个人所得税缴纳额一定比例予以奖补;打破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制约,进一步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实现人才支持全领域。

2.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已纳入“暨阳英才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创智工程,经评审认定的高级精英管理人才,根据个人纳税工资薪金,给予每人每月最高3000元的薪酬补贴,在其与企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连续补贴2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培训资金,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海内外研修、科技企业家创业提升培训、“基业长青”创二代培训等。(2)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为梯队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分类指导,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有效服务,切实将创新资源引到企业,将研发机构建到企业,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设立或并购境外研发机构,就地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开展研发机构绩效评估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绩效。(3)长期以来,我市着力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暨阳英才计划”明确提出实施高技能人才强智工程,加快引进培养一支与江阴创新发展和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分层次设立了引进录用补贴,对先进制造技能领军人才设立了最高2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技能人才的培训提升,设立了最高10万元的单位培训奖励、最高3500元的个人培训补贴、最高2500元的学校输送奖励、最高3万元的培训包开发补贴和进修教育补贴;对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奖励补贴,设立了实训基地建设补贴、大师工作室补贴;对技能人才评优及竞赛奖励,设立了优秀高技能人才奖补、技能大赛补贴、上级竞赛奖励。

3.大力引进急需创新型人才方面。“暨阳英才计划”明确提出实施产业领军人才汇智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其他重要领域,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最前沿、科技创新最核心的领军型人才。坚持“实用管用”导向,以产引才、以才促产。针对产业链精准化招才引智,重点对接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紧缺型产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匹配。有效整合产业链关联资源,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项目孵化、产学研计划、联合培养等人才合作共建。

4.实行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方面。“暨阳英才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海外人才引智工程,大力推进我市引进海外智力工作,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引进在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发展中起引领作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引智方针,大力引进“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设立了最高10万元的上级引智项目奖励、最高20万元的引智载体建设资助、每人每年最高5万元的海外人才交流活动补贴、最高10万元的引才工作站建设奖励、最高50万元的海外招才引智活动经费、最高10万元的海外人才信息资源开发经费、最高10万元的个人评优表彰奖励和最高3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奖励。

三、关于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我市人才工作历来注重创新团队的引育和培养,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省“双创”团队9个,团队类别涵盖“千人计划研究院”类、诺贝尔奖获得者类、外国院士类、科技创新类、软件和互联网类、文化创意类,团队数量与类别覆盖面均在省内同类城市排名前列。从2012年开始,我市人才工作对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大了培育与资助力度,对单个团队型项目的资助最高达2500万。“暨阳英才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市物联网、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顶尖人才团队的政策支持,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澄创新创业,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团队,经评审认定的,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创新团队的人才集聚优势和引领优势,带动我市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优势。

2.加大“校(院)地(企)合作”力度方面。近年来,以市科技局主导,我市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人才资源双向开放流动。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牵头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每月组织一次“小分队”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强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的“点对点”合作,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上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我市将重点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团队开展协同创新,调动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前瞻性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牵头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上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对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经费,我市按照20%的额度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技术转移分中心、专业实验室等各类合作平台或技术分支机构,根据其运行绩效给予适当资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3.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方面。目前,我市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引领城市发展的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壮大,载体平台功能稳步提升。江阴高新区跻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临港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苏南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企业自主组建了一批科技创新载体。今年,我市首创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实体化运作。到去年底,全市累计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6家,拥有国家特色产业基地7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个、省级科技产业园1个。下一步,我市将聚力构建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以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强分类指导,合理布局资源,着力构建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四、关于努力完善人才市场功能,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拓展招聘服务手段方面。我市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把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平台作为开展各项就业招聘服务的基础,加快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人力资源平台建设:一是根据职业指导、素质测评、求职登记、招聘登记、职业咨询、现场招聘等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市场功能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各项职能服务所需的硬件基础和办公平台。二是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和渠道。通过增加大型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设备,配置专用计算机系统,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数据库、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求职人员信息库,增强市场软实力。三是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将档案数字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日程,发挥档案原件数字化的现代化管理、使用和传播功效。

2.培育人才中介组织方面。我市人力资源部门采取“三个统一”方针,即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统一标准的手段来约束人力资源市场运作,从而更好的发挥公共机构部门整合资源优势,带领职业中介健康发展。2017年底,我市出台“暨阳英才计划”配套政策《江阴市引才机构奖励实施办法(试行)》,从政策层面激励支持引才机构落户江阴。今年,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实体化运作,专门划出入驻机构办公区,目前已有中美科技创新合作中心、英国剑桥中国创新中心、日本丰田生产咨询株式会社等13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机构已成功入驻江阴市场,从而近距离多角度服务江阴招才引智。江阴市场还与“环球英才网”合作,建成“江阴环球英才网”,以线上、线下双重体系相结合的方式,整合门户管理,搭建高效办公平台,共享全球人才库,免费为江阴本土企业提供人才解决方案。

3.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方面。为满足服务对象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务功能。通过定期更新人力资源信息库、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等形式来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信息入库、核查比对、畅通信息渠道等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快捷便利的桥梁。对于人岗匹配不均的现象,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群体政策落实,统筹规划,针对人才与用人单位意向按需服务。

五、关于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1.强化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方面。长期以来,我市人才工作一直注重财政投入,早在2002年我市就设立了50万元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资金,2004年又设立了3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2010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设立2亿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海外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暨阳英才计划”的专项资金池已达3亿元,主要用于资助、奖励、扶持我市引育的“暨阳英才计划”产业领军人才、特色乡土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海外人才、教育人才、卫计人才等;同时要求各镇街园配套设立专项人才发展资金,加大对基层各类人才特别是企业创新人才的资助力度。同时,我们深入推进科技人才信贷工作,充分发挥资金池风险补偿效应,积极向合作银行推荐成长型科技企业和人才项目,加强与合作银行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最大力度支持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力争科技风险补偿贷款突破5亿元。

2.完善评选表彰机制方面。完善人才荣誉制度和激励体系,是“暨阳英才计划”明确的营造良好人才服务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暨阳英才计划”对优秀人才和引育人才成效显著的用人单位的评选表彰覆盖了产业领军人才、特色乡土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海外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各个领域,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达到了最高10万元,对引育人才成效显著的用人单位表彰奖励达到最高100万元。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3.健全激励关爱机制方面。目前,我市已建立了市、镇(街园)两级领导联系人才全覆盖制度,通过定期走访、新春茶话会等形式,进一步密切与人才的沟通与联系,畅通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增强人才认同感和向心力。人才安居方面,目前我市稳定实施人才安家补贴、优秀大学生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公寓、人才公租房等人才安居政策,构建“租、购、补”三位一体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政府投资5.5亿元建成的敔山湾高层次人才公寓自2015年投用以来,已累计入住各类人才1024名,为江阴企事业单位引才用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完善人才疗休养、健康体检等配套服务,畅通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服务“绿色通道”,构建舒适、便捷、休闲的人才生活环境。

 

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86860917)

 

 

               江阴市组织部

               2018年7月10日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