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会议报告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19-00252 生成日期 2019-01-15 公开日期 2019-01-15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报告
主题(一级) 综合政务 主题(二级) 其他 关键词 总结,报告,行政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19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9日在江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蔡叶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实现“六个高质量”、全面打响“五大品牌”的目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全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产业强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3800亿元、增长7.3%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亿元、增长8%,其中税收占比达87.8%。我市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和综合发展“十六连冠”。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59亿元、增长15.5%,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我市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一,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7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连续多年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中信泰富特钢成为无锡、江阴第二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主导产业持续改造升级,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9%。远景能源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新增上市企业1家,实现上市挂牌企业再融资92.2亿元。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扎实推进,我市被评为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成功承办2018年中国企业家年会。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6%,5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宝湾物流、伟基仓储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阿尔法、联合物流、丽天石化3个万吨级泊位通过省级开放验收,江阴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76亿吨、增长10%。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梦东方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海澜飞马水城、澄星八佰伴等项目建成投运,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高效农业规模扩大。实现农业总产值67.5亿元,完成“三资”投农10亿元。华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建成2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无锡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承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主场活动,华士镇获评江苏省“味稻小镇”。完成供销合作社“三会制度”等省级改革试点任务。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动能转换,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走出去”步伐,切实提增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有效投入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7%、服务业投资增长1.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超亿美元、超10亿元项目19个,其中超50亿元项目1个、超百亿元项目2个,预计全年完成到位注册外资9.5亿美元。远景AESC智能电池、盈智城科创产业园等一批项目顺利签约,联动天翼、中向旭曜、大明高端金属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启动建设,79个重点产业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99亿元。星科金朋半导体封装测试、振江新能源二期、海基新能源、光汉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运。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362家,紫米电子成为我市首家省“独角兽”企业。新建诺贝尔奖得主研究院1家、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148家,成立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推进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江阴中心建设,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首家县级地方分中心正式投运。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7个。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96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名牌7只。主导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8项,全省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落户法尔胜泓昇集团。深入推进“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新增各类人才10186人。开发开放扎实推进。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组织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着力推动外贸优进优出,预计完成进出口248亿美元、增长17.5%,其中出口143亿美元、增长17%,进出口、出口增速均创近年新高。江阴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城中—城东跨境电商孵化园区、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和云蝠洛杉矶公共海外仓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中小外贸企业出口信保投保额达12.13亿美元。江阴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实现全覆盖。预计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8个,完成中方协议投资额7.28亿美元,继续领跑全省同类县市。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系统集成,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坚持以系统化思维深化改革,基本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我市的集成改革试点任务。徐霞客镇“1+4”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全省49个经济发达镇复制,我市县级集成改革试点首批经验在无锡全市推广。吴仁宝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江阴市和华西村被确定为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重大典型,华西村、海澜集团获评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政务服务体系便捷高效。推进实施市县同权,承接省赋予的14项、无锡赋予的282项设区市权限,高新区、临港开发区承接无锡赋予的187项设区市权限。集中市场准入、建设投资等许可事项,推动镇街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2440”审批服务成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874项审批服务事项可实现“不见面办理”,98%以上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大力推进数据整合,全市61个部门单位超10亿条数据接入大数据中心,初步实现政府数据共享应用。完成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基层治理体系沉底到边。深化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体系初步实现全市域联动。市级7支执法队伍集中行使790项、17个镇街集中行使792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职权。合并成立江阴税务局,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调整镇街、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7个。推进排污证改革和“有条件”审批、预警黑名单等环境治理制度建设,顺利完成“三线三单”试点任务。组建44家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实体化运作,183个村实现三务公开“户户通”。社会救助体系精准有力。完善贫困群体定向救助、定位帮扶机制,推广村级医疗互助制度,基层民生保障网络逐步完善。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全部纳入自然增长机制,城镇职工医保大病救助实现实时结算。建成“残疾人之家”21个。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医养融合,万人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服务体系温馨周到。整合行政、公共、便民、公益、资讯等服务资源,建成“最江阴”24小时智慧生活服务平台。推进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改革,城乡供水体系实现“一张网”管理。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成立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大医疗集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顺利实施。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机制,市实验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统筹协调,城乡面貌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城乡建设“1310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持续优化。高标准编制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规划体系,完成环城森林公园绮山景区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内河港口总体规划。推进总体城市设计、全市域路网优化调整、锡澄协同发展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规划研究,深化南门风貌区、北门艺术岛规划设计。开展高铁枢纽地区城市设计,优化市域快速路体系及高铁枢纽区域交通规划。开发应用镇街规划辅助支持系统,初步完成“多规合一”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南沿江铁路启动建设,盐泰锡常宜铁路、锡澄城际轨道S1线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云顾线大中修、范钱路改扩建等工程顺利完工,君山路、虹桥南路、青山路等道路实现贯通。启动建设临江路桥、毗陵路桥、花北路桥等跨锡澄运河桥梁,加快推进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等工程建设,江阴绿道大桥道、望江公园改造、应天河公园东段等项目建成开放。58项防汛应急工程如期投用。小湾水厂30万吨深度处理改造项目顺利完工。新建天然气管线130公里,完成1.2万户农村供水管网及户表改造。完成拆迁90万平方米、其中城区6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42万平方米。城乡管理得到加强。持续开展“十大专项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市容管理标准化建设,沿街店铺、建筑工地、户外广告等市容环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全国文明城市复查。稳妥推进既有多层建筑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教师二村、虹桥四村等12个老小区改造,拆除违法建设7.8万平方米。黄田港、韭菜港渡口完成搬迁,滨江路城区段实现全线禁货。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住房翻建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云亭街道花山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周庄镇山泉村获评江苏最美乡村。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推进“263”专项行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源头管控更加严格。大力推动减煤降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4.3%左右。扎实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203家、整治提升3606家。关停“三高两低”企业55家,其中化工生产企业45家。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0家、印染企业209家。淘汰燃煤锅炉20台、超低排放改造10台,取缔工业窑炉4台,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490个。城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1.2%、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完成黑臭河道整治37条,9个国省考断面、5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城乡74个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综合治理更加扎实。认真落实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147起。组织开展全市环境信访百日攻坚行动,环境信访总量下降34.4%。完成9家化工码头企业33个升级项目,整治完成长江“三乱”违法项目10个。整体搬迁振华港机,关闭中粮储运部分岸线码头,全年恢复长江生态岸线超4公里。肖山水源地取水口迁建工程、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建成通水。关停整治各类畜禽养殖场51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治理率达到81%。生态建设更加有效。光大电厂三期和秦望山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一期建成投运,飞灰填埋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秦望山产业园获批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扎实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三期、北横河综合整治东段、新沟河延伸拓浚河道项目等水利工程顺利完工。实施主城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完成24个排水达标区、40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建成11个省、市级节水型载体,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通过验收。完成土地综合整治42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600余亩。稷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9%。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民生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我市实现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十一连冠”。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新增就业岗位6.16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4.95万人,扶持自主创业5083人,市人力资源市场完成迁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实现实体化运作。预计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8.4%。“城保扩面”新增6.5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稳步提高。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5.2万人。建成标准化养老服务站24家。深化市社会救助中心“一站式”运行管理,市红十字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建立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关爱联系制度。完成第九轮50个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工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阴外国语学校启动建设,江南大学江阴校区正式签约。立新中学、春申幼儿园等工程顺利推进,云亭实验小学新校区、希麦尔协和双语幼儿园等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敔山湾院区、元林康复医院、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经方在基层推广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稳步推进,智慧医疗“银医通”项目正式上线。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500余场,完成107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型原创锡剧《徐霞客》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建成启用全民健身综合馆,承办U23亚洲足球锦标赛。社会环境稳定有序。成立市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我市在县级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着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平安江阴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通讯网络诈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和侵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8%、9.3%,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在全省名列前茅。新建2个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有序推进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承办第十七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充分利用“12345”民生热线、市长信箱等平台,切实解决了一批民生热点问题。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219件人大代表建议、281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一次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达98%、100%。实施重大决策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市委《具体办法》,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地方志、档案、接待、外事、审计、统计、物价、人武、民防、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台、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对口支援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共江阴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澄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江阴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发展动能转换还不够快,实体经济受土地、融资、人才、环保等诸多要素制约,转型升级还面临不少挑战。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仍要进一步加大。“1310工程”建设需要强势推进,村庄面貌亟需改变,民生和社会事业有待持续改善。政府服务效能仍需提高,少数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启航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集成改革为动力,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做到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更强,经济运行和发展态势更稳,生态质量和人民生活更好,政治生态和干事环境更优,加快实现“六个高质量”,全面打响“五大品牌”,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基础,夺取“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关键性胜利,继续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其中工业投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无锡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今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品牌化为引领,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高质量的优势产业。认真落实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动冶金、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促进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布局石墨烯、5G商用等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新一轮区域发展制高点。促进特钢冶炼、车船装备等重点领域的军地合作,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战略性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围绕“支撑江阴制造业高端攀升”和“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目标,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网络零售、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推进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确保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引进和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办好第十四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90亿元。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新增高标准农田1.2万亩。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50%。积极引导“三资”投农,扎实推进“百企建百园”工程。深入开展“一村一品一店”建设,以品牌建设引领农业产业特色化发展。

培育高质量的骨干企业。突出民营经济主力军地位,鼓励规模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战略合作,打造更多国内有地位、世界有影响的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集团,不断壮大“500强”企业群体,力争再新增1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推动中小微企业向高成长、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准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10家、“雏鹰”企业20家。鼓励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大“两化融合”“企业上云”力度,实施智能化建设重点示范项目20个。大力推动服务业企业做强做大,力争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超200家、年开票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服务业企业5家以上。积极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无锡市级龙头企业2家。扎实推进“江阴板块”扩容升级,以“双百”后备企业、“四新企业”为重点,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实现上市挂牌企业再融资100亿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推进中生代、新生代企业家培养与传承,着力打造一支具有江阴特质、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扩大高质量的有效投入。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突出投资强度、技术层次、产出贡献、环境保护等关键指标,引导项目招引和建设由规模导向向规模效益并重转变。优化招商政策,锁定世界名企、大型央企、实力民企,大力开展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努力在超50亿元、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完成到位注册外资9.3亿美元。鼓励和支持企业围绕机器换人、装备更新、智能制造等开展技术改造,年内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大力推进重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远景AESC智能电池、中特棒材深加工等项目尽快开工,加快联动天翼、中向旭曜、大明高端金属等项目建设,力争中芯3D集成芯片、法尔胜光纤、泓海能源等项目早日竣工投产。深化领导挂钩、跟踪会办、容缺预审、督查推进等工作机制,全面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高质量的发展环境。落实产业强市各项政策,加强煤电油气运及重要原材料的组织协调,综合运用改革、财税、价格等“组合拳”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综合运用,提高资源要素产出效率。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年内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00亩以上、盘活存量土地2000亩以上。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小企业转贷基金覆盖面,新增有效信贷投放200亿元。严打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二、坚持创新引领,扎实推动发展动能转换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扎实开展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坚持以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专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年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3%以上。实施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70个。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占据主导地位、具备先发优势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主导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8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3件。

加快打造平台载体。建立健全具有江阴特色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新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建成产业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公共研发机构。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在外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省级金属材料众创社区等创新孵化载体建设,新建众创空间2家。加快推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创新发展16条”“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等扶持政策,完善科技信贷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大力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依托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麻省理工学院产业联盟等引智平台,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国内外顶尖人才6名,力争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7.5万人。推进科技人才平台建设,新增“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工作室”3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引导企业学习借鉴海澜“凤凰计划”、法尔胜“泓英计划”等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培养紧缺型技术人才和新时期“江阴工匠”,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切实解决人才安居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学、证照办理等需求,打造满足个性化服务、实现全方位覆盖的人才保障体系。

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全面深化、系统总结集成改革的经验做法,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高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推进各项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审批服务便民平台,切实提升“2440”审批服务成效。完善综合执法体制,厘清权责关系,建立健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着力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扎实稳妥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全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探索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规范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三会”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推进环保垂直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水气一体化“天网工程”,深化排污证改革,持续提升环境监测治理水平。探索实施第三方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努力破解高危企业安全监管难题。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专科联盟发展。稳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放大“集团办学”效应,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全面加大对接上海力度,有序推进锡澄一体化发展。认真落实稳外贸各类政策,培育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出口品牌,加快外贸转型出口基地建设,着力拓展新兴市场,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等国内外展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本土优势企业走出江阴、走出国门,开展产能合作、推进技术并购、拓展发展空间,完成对外投资总额6亿美元。着力提升港口能级,推动江阴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作,全年新增2个对外开放泊位。加快江阴电子口岸商务开发,提升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提升园区发展质效。突出园区在产业转型、项目招引、科技创新、基础建设等领域的担当作为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开放园区继续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扩大开放的主阵地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高新区要紧紧围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优化发展规划,探索园区经营,努力在重特大项目落地、创新型企业培育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以特钢新材料为特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战略布局的产业发展新体系。青阳园区要更大力度推进拆迁清障、基础建设、项目招引,加快成为产业发展拓展区、锡澄一体化样板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园区管理实验区。临港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区镇街园一体化管理优势,依托港口、综保区、科创园、智慧园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统筹发展保税加工物流、跨境电商、风电海工装备等新兴业态,加快培育远景能源、双良节能及光催化等企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集群;借助高水平大学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功能配套、提升园区发展品质,打造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靖江园区要按照建设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的目标要求,做强做大船舶制造、金属材料、重钢结构、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和港口物流等六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各镇街工业集中区要优化规划布局,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实现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四、坚持城乡一体,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全面实施城乡建设“1310工程”,统筹推进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有特色美丽宜居城市,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优化规划布局。坚持以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为导向,持续优化滨江、锡澄运河、环城森林公园花山段等重点区域节点城市设计,打造一批高品质风景园林、样板道路、精品建筑。加强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及花山周边地区规划管控,为城市未来发展留出空间。深化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及沿线规划设计,加强区域功能布局优化和交通一体化衔接。深化第二第三过江通道、沿江高速改扩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等方案研究,着力巩固我市沿江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强化规划刚性执行,推进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共享及应用,加强控规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市域规划“一张蓝图”管到底。

完善功能配套。全面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和江阴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前期工作,正式开建南沿江铁路江阴段、锡澄城际轨道S1线。实施长山大道、大桥南路快速化改造和新澄杨线一期等路网提升工程,推进夏东路、塘前路等道路建设,完成S340江阴段、临江路西延伸段等工程,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加快跨锡澄运河临江路桥、毗陵路桥、花北路桥建设。启动八字桥公园、蟠龙山公园建设,完成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工程,建成开放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加快江阴绿道运河道建设,全面完成滨江道、湖山道工程,打通绿道东南北三线串联节点。主城区新增停车泊位500个、公共自行车网点15个。实施肖山水厂、澄西水厂40万吨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建成投运18项防汛工程。新建天然气管网100公里,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3万户。加大重点项目地块清障力度,年内完成拆迁9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76.6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管理。坚持以系统化、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为引领,扎实推进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开展街景出新、城市亮化、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专项提升行动,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城郊接合部、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重要节点综合整治,严格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全面加强养犬管理,持续优化市容环境秩序。扎实推进100个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试点小区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0%以上。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加大违法建设源头管控力度,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大力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和城市管理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智慧江阴”建设水平。

深化镇村建设。认真落实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加强镇村规划编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推进农村道路、桥梁建设与管理,实施东华路大中修、东青河大桥新建等工程。加快推进周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和新桥、徐霞客、长泾等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镇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全覆盖,创成省绿美村庄示范村8个、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5个、无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有序推开第二批15个镇街31个自然村农民住房翻建工作。

五、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美丽宜居环境

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落实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整改为抓手,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绿色成为江阴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加强源头管控措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印染行业整合提升,开展化工、电镀等行业整治,推进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完成上级下达的“三高两低”企业关停任务。加快华能江阴燃机、江阴热电燃机建设,全面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优化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完成上级下达的减煤任务。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动企业循环低碳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30个,全年节能7万吨标煤。全面加强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创建节水型载体5个。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决落实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严格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秋冬季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推进工业、燃煤、车船、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深度治理,城区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深化河长制管理,推进无锡下达的15条河道整治达标工作,完成城乡黑臭河道整治40条,切实保障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大力推动长江生态保护,基本完成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防治和港口码头大型物料堆场扬尘防治,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有序开展污染土壤防治和修复试点。继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规模养殖治理率达到85%。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全面实施“三线三单”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固废、危废规范化处置,启动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项目建设,加快秦望山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期、污水厂污泥利用处置、光大电厂三期配套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飞灰填埋场三期工程。扎实推进污水厂网整合,加快澄西污水厂三期扩建、滨江污水二厂新建工程建设。实施城区生活污水截流系统改造提升,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620个以上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四期工程。

实施矿山宕口治理和山体复绿,完成砂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开展省国土绿化“三化”示范县创建,新增绿化造林4500亩,确保林木覆盖率达24.54%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20.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8平方米。

六、坚持共建共享,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认真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夯实民生基础,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全年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5万人,扶持自主创业2800人。扎实做好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工作,新增城保参保人员3.5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35元、880元,稳步提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100元。完善社会救助新体系,加大对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深度救助力度,扎实推进村级医疗互助,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性资金1.8亿元。优化经济薄弱村长效扶持机制,持续巩固第九轮帮扶脱贫成果。

全方位发展社会事业。启动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人民东路小学规划建设,推进江阴外国语学校、顾山实验小学等工程建设,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实现主体封顶,立新中学、临港商务区小学、敔山湾幼儿园等竣工投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和省示范职业类学校,持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健康江阴”战略,全面推广智慧医疗“银医通”项目应用,不断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提升中医药治未病建设水平。推动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开工建设,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着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率达到1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56%。启动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深化“书香江阴”“市民文化节”等品牌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设施提升工程,争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

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力度,着力引领文明新风尚。持续深化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效应。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实现行政村三务公开“户户通”全覆盖。完成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拆迁安置、项目建设、劳动关系等方面的风险矛盾。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深化“七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创成省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严格执行“一票否决”、约谈问责等机制,建成投用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提升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范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七、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职尽责,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制度,有效实施重大决策后评估,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提高政府依法决策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加强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动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为民情怀,畅通市长信箱、“12345”民生热线、“作风面对面”等渠道,时刻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强化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跟踪督查,持续治理“慵懒散”,坚决打通“中梗阻”,以钉钉子精神做细做实政府各项工作。进一步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急郎中”,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理解基层压力、关心基层难处、支持基层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努力为基层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建设廉洁型政府。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市委《具体办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减少“三公经费”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程序,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实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审计全覆盖。强化政府性债务管控,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突出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导向,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严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团结凝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继续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而不懈奋斗!

  • 收藏
  • 打印
  • 关闭